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東北師範大學附屬小學育人目标

東北師範大學附屬小學育人目标

教育 更新时间:2024-08-20 14:14:08

東北師範大學附屬小學育人目标(雛鳳清于老鳳聲)1

雛鳳清于老鳳聲

——甘肅省靖遠師範學校附屬小學特色辦學紀實

□記 者 師克強 王佳甯/文

 通訊員 馬得明/圖

  走進甘肅省靖遠師範學校附屬小學(以下簡稱“靖師附小”),優美的校園環境和濃郁的文化氛圍令人耳目一新。

  位于隴中文化名城靖遠縣城的靖師附小曆史悠久,其前身是“敷文書院”,始建于清乾隆45年(公元1780年)。

  滄海桑田,白駒過隙。如今的靖師附小以特色教育、素質教育聞名隴上。作為靖遠基礎教育的“排頭兵”之一,近年來,學校積極響應國家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号召,以标準化學校創建為契機,以新課程改革為動力,以提高師生綜合素質為主線,以德育工作為重點,進一步規範教育行為、明确辦學方向,積極構建“教育環境優美、教學設施完善、教師隊伍優秀、教育科研起色、教學質量提升”的優質校園;努力打造“管理高要求、設施高标準、教師高水平、學生高質量”的一流學校。

A 文化鑄魂 全力推進“至真”教育

  “一所好學校的靈魂是文化,優秀的校園文化能賦予師生獨立的人格、蓬勃的精神、永恒的力量。”靖師附小校長王雄如是說。

  靖師附小一貫注重從文化的角度規劃學校發展,在原有綠化美化的基礎上,按可利用的綠化面積栽種綠植,力求做到“一處一景觀”,将綠化美化與校園文化建設有機結合,極大地提升了學校的文化品位,使文化育人這一教育理念得到充分體現。

  在靖師附小的教學樓裡,每一層走廊都有名言警句和教師書畫作品展示,通過潛移默化,培養學生自尊自重、自勉自勵、自信自強的精神風貌。

  走進各班教室,前牆設有國旗和激勵語,後牆設有闆報、書香園地、圖書角,北牆設有學生作品,南牆設有榮譽欄,每位學生一進教室,就能感受到濃郁的文化氛圍。

  每天清晨,學生剛進校園迎面就會看到“敷文樓”玻璃幕牆上的校訓——“求真、明理、博愛、尚美”。

  “校訓的核心是‘真’,我們緊緊圍繞這個核心,形成了‘求真知、明真理、養真品、做真人’的‘至真’教育理念。”王雄說,“至真教育源于對傳統文化精髓的傳承與發揚,源于剔除浮華,使教育返璞歸真、導人緻真。”

  到目前為止,“至真教育”已在靖師附小成功滲透,并形成了“四大支柱”。

  第一個支柱是“真·美環境”。環境包含兩層含義,一是和諧的人文環境,二是優美的校園環境。人文環境是以全人教育為底色,以至真教育為核心,以活動開展為載體,全力打造激情校園的德育教育環境,積極營造說真話、抒真情、笃真理、守真樸的環境文化;校園環境則是逐步形成“1234環境文化格局”,即一個文化中心(至真園)、兩堵文化牆、三大展示區、四大文化闆塊。

  第二個支柱是“真·創課堂”。“真·創課堂”培養的是真善美的人,在“真·創課堂”上,學生追求“真學學真、真思思真、真行行真”,教師追求“真育育真、真教教真、真研研真”。“‘真·創課堂’,上我們要求以學定教,改變傳統教學中學生過于被動、依賴、低效的學習狀态,讓學生主動、高效學習。”副校長李岩雲說。

  第三個支柱是“真·愛”人師。“教師是有效教育的關鍵。”王雄說。“真·愛”人師,是指擁有一支飽含愛心、精于教書、勤于鑽研、善于創新的教師隊伍。要求教師在不斷自我期待、自主學習、自覺實踐、自動反思中促進自身專業成長,努力使自己成為塑真德、懷真才、修真文、啟真智的“真·愛”之師。

  第四個支柱是“至真”少年。“我們的目标是培養求真知、明真理、養真品、做真人的附小‘至真’少年。”副校長周軍說,“具體内涵為求真知,引領學生做好學樂問的學習人、志存高遠的自強人、認識世界的求索人;明真理,引領學生做信仰真理的追夢人、探求真理的執着人、捍衛真理的踐行人;養真品,引領學生做擔當道義的愛國人、品行高潔的仁愛人、志趣高雅的達觀人;做真人,引領學生做言行一緻的誠信人、腳踏實地的純樸人、待人熱誠、全面發展的真心人。”

  “我們圍繞‘至真’教育理念,創建課程特色,加大校本課程開發力度。提出了‘1 x’的課程設想,‘1’是國家課程,‘x’是校本課程。開發了藝體雜技類、學科素養類、綜合實踐類等三大類65個小課題的校本課程,用來指導規範校本教學活動。”李岩雲說。

B 活動塑形 鋪設陽光育人路

  2021年10月6日,首屆全國小學生曲棍球夏令營暨2021年全國青少年曲棍球錦标賽(U12、U10組)在蘭州收官。靖師附小脫穎而出,獲得U12男子組全國冠軍。

  “我校是靖遠縣最早設立曲棍球訓練的學校,2008年中國曲棍球協會正式授予我校“國家曲棍球奧林匹克後備人才訓練基地”,經過多年的不懈努力和完善,特别是特色校本課程開發以來,曲棍球隊隊員的選拔和訓練也日臻完善,學校外聘體校教師協助管理,有效解決了我校資源匮乏問題,使曲棍球隊的訓練步入正軌、競賽水平不斷提高。”副校長王鶴說。學校先後有200多名學生畢業後進入高校、體育運動學校深造。優秀隊員李愛莉被選入國家曲棍球隊,成為奪得曲棍球世界冠軍的主力隊員。2009年4月,學校與靖遠縣業餘體校聯建曲棍球後備人才基地并獲得國家手、曲、棒、壘球運動管理中心認定,成為國家級曲棍球後備人才培訓基地。

  在靖師附小,并不是曲棍球一個項目“一枝獨秀”,而是多個社團“争奇鬥豔”。

  每天下午4點以後,校園裡社團活動如火如荼:伴随着節奏鮮明的音樂,健美操社團的孩子們在指導老師帶領下活力四射地起舞;剪紙社團的孩子們靈巧地揮動剪刀,在紅紙上剪出精美圖案;足球社團的孩子們在操場上訓練,攻防有序,生龍活虎。

  “多年來,我校一直堅持開展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既有思想性,又有知識性;既有娛樂性,又有實踐性。”李岩雲說。為此,靖師附小積極開發校本課程,實踐活動課,如書法、國畫、剪紙等美術課程和舞蹈、合唱、豎琴等藝術課程,豐富了學生的藝術素養;曲棍球、足球、籃球、羽毛球、體操等體育課程,訓練學生健康的體格、健全的心理;七巧闆、航模、小發明、小制作等科技課程,增強學生動手能力和創新精神,培養了學生的科技素養;演講主持、經典詩文誦讀等語言課程,提升學生的語言素養;敷文史話、家鄉風味小吃、靖遠民間遊戲等課程,加深學生對家鄉的認識,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情懷。

  然而,開設這麼多實踐活動課并不容易,面臨的最大問題是師資。為此,靖師附小充分利用教師資源,鼓勵教師發揮自己的特長,主動開發一門實踐活動課。

  民族舞社團負責教師魏佳燕就是其中的代表。她在負責民族舞社團後,利用自己的特長積極帶動社團建設。如今,民族舞社團吸引了許多學生參與,有的有基礎,有的沒有基礎,她就設計了從易到難的梯度教學,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

  “跳民族舞能培養學生的氣質,使他們的性格更加溫和柔美。”魏佳燕說。

  剪紙社團邀請了白銀市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代表性傳承人、靖遠縣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剪紙傳承帶頭人王世義。

  “我既是孩子們的老師,又是王老師的學生。”剪紙社團的教師張海麗說,“王老師教孩子們剪紙時,我也在一旁學習,如今我的剪紙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對學生來說,社團活動讓他們找到了自己的愛好和堅持。

  六年級學生賀婷婷是靖師附小女子足球隊的隊員。三年級時,她覺得踢球的同學“既帥又飒”,于是主動報名參加足球隊,每天堅持訓練,代表學校參加了“縣長杯”“市長杯”的比賽。“進入初中後,我還會繼續踢足球的,這是我的愛好!”賀婷婷肯定地說。

  “伴随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為滿足社會對優質教育的需求,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促進學校特色建設和跨越發展,從2014年開始,靖師附小開始舉辦‘四個節’活動。”王雄說。

  “四個節”包括藝術節、科技節、體育節和讀書節。“四個節”舉辦時,學校會邀請家長參與,不僅促進了親子交流,也拉進了學校和家長的距離,讓家長對學校的工作更加了解,從而更加支持。

   “閱讀考級活動”是靖師附小的一大亮點,它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把考核内容分為六個級别,分别是一至六級,對應一至六年級。一級為基礎級,六級為最高級,學生畢業時應達到閱讀六級水平。從“小學士”——“小碩士”——“小博士”,讓孩子養成好讀書、讀好書的習慣,不斷感受學習的快樂,體驗成長的樂趣。活動中,老師和家長一起參與,讓“書香家庭、書香校園”的氛圍為人生打底、為精神奠基。

  “校園有了文化,就有了敦厚的文明底蘊;校園有了藝術,就有了靈動的精神;校園有了體育,就有了生命的陽光;校園有了科技,就有了創新的活力。”王雄說,“未來學校還将開發其他活動,促進學生五育并舉、全面發展。”

C 銳意改革 求實創新促發展

  李岩雲的辦公桌上有一本《聽課筆記》,因為經常記錄、翻閱,邊角已經卷起,裡面詳細記錄了李岩雲聽年輕教師講課的意見和建議。

  每位校領導都有一本像這樣的《聽課筆記》,裡面認真記錄了他們随機推門聽課的詳情以及對課堂的評價。學校規定,每位校領導每學期聽課不少于25節。“教師有了理論素養還不夠,還要有轉化為實際教學行為的能力。”李岩雲說。靖師附小提倡“把教室門打開”,校領導随時推門聽課,有助于每位教師将所教的課程不斷打磨成“金課”。

  2011年以來,靖師附小開始紮實推進高效課堂建設,大膽創新,走出了一條高效課堂建設的全新之路、特色之路。堅持改革創新,不斷優化課堂教學結構和探索富有可操作性的教學模式,構建了一個以新課程理念為靈魂的課堂教學模式——“三段五步”高效課堂教學模式。

  “三段”即教學過程的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為課前預習,教師講課之前,學生自學新課内容,做好上課的知識準備。第二階段為課中探究,以合作探究為主要方法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第三階段為課後延伸,學生将課本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去。

  “五步”指課堂教學的五個步驟。第一步是目标導航,目标定位要準确、要具體,簡明扼要,語言簡練,一目了然。第二步是自學探究,通過學生自學探究問題,獲取知識、發展能力,這是創新教育的必由之路。第三步是交流展示,交流展示有兩個階段:小組内交流展示階段和班内交流展示階段,這一環節既可以檢查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掌握情況,又可以檢查各小組的合作互助。第四步是精講點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少講,不要代替學生包辦一切,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主動觀察、操作、思考、探索。第五步是訓練達标,訓練達标的形式靈活多樣,教師可以組織小組長之間互查、小組長檢查或者抽查部分學生。

  随着“雙減”的全面推行,靖師附小又開始了新的思考和實踐。

  “‘雙減’背景下的‘減負’,考驗的是學校教育教學管理基本功,當中需要思考的工作環節非常多,需要統籌思維、變革思維,需要對教育教學管理的全流程進行重構,才能真正實現‘減負增質’的總目标。作業就是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突破口。”王雄說。為此,靖師附小組織教師加強對作業的認識,重新梳理作業的功能,以作業的設計為突破口,對學校的教育教學流程進行再造,使作業的診斷、鞏固、學情分析等功能得到充分發揮。

  “我們要求教師對作業功能和定位進行再認識,把作業納入教研過程,對作業的思考要融入備課全流程。”李岩雲說,“教師要追求專業成長,一定要從‘布置作業’,走向‘研發設計作業’。作業是學校管理的重要一環,應納入學校管理的全流程。學校對作業的研究、設計要成為常規制度,形成教師的職業認同,最終内化為教師的工作自覺,‘雙減’才能真正落地。”

  對靖師附小而言,除了注重提升“内功”,優秀的“外援”也成了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方式。

  靖師附小的“外援”就是副校長趙勝陽。

  2020年8月,天津市和平區萬全小學數學教師趙勝陽毅然踏上援甘之路。

  到靖遠後,趙勝陽第一時間投入工作。除了擔任靖師附小副校長,她還是靖遠縣教師發展中心兼職教研員。常态教學、組織教研、指導培訓、送教下鄉等是她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她堅持“3 2”工作模式——三天常規教學管理、兩天送培送教下鄉,她幾乎走遍了靖遠每一所小學。她用赤誠之心支教,工作勤勉、業務精湛,赢得了靖遠教育同仁的一緻好評。2020年11月27日,靖遠縣教育局授牌成立“趙勝陽小學數學名師工作室”。

  “桐花萬裡丹山路,雛鳳清于老鳳聲。”靖師附小的特色辦學已邁出了堅實的一步,展望未來,前景一片光明。

轉自2022年《未來導報》第35期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