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4日上午9時,由馮遠征導演并主演的話劇《杜甫》開啟售票。該劇将于9月23日至10月9日亮相首都劇場。正是在《杜甫》排練場,外界首次知曉馮遠征新身份——北京人民藝術劇院院長,他也是曆任院長中唯一一位演員。他的最新微博是為《杜甫》預告開票。
2022年适逢北京人藝建院70周年,馮遠征與劇院同事亮相多檔電視與線上直播節目。中央廣播電視總台華語環球節目中心三集專題紀錄片《國家記憶——北京人藝》中提到,“1982年,20歲的馮遠征懷着忐忑的心情第一次走進人藝看話劇,便刷新了他對話劇的傳統認知”。
為迎接建院70周年,馮遠征導演的新版《日出》在曹禺劇場演出。“北京人藝一直堅持為人民服務,以人民為中心,和祖國同頻共振。在每一個關鍵點上,人藝永遠不會空缺。”馮遠征說。
2020年夏天,馮遠征成為北京人藝副院長。今年6月15日,紀念北京人藝建院70周年學術論壇中,馮遠征作為北京人民藝術劇院黨組成員、副院長發言,從中可以窺見他的藝術理念。馮遠征說,“北京人藝從建院到現在,一直沒有停下探索,并且始終秉持着這一份初心。經典與時代是緊密相連的,北京人藝的《茶館》《雷雨》等劇目,都誕生在特定的時代,經過時間的檢驗,在今天仍然能夠在舞台上産生對當代社會的折射,從而成為經典。我們也在努力探索一些好戲,而時間會考驗其最終能否成為經典。”
“經典的誕生需要紮實,需要有根基,需要真正走到生活中去,北京人藝真的是一個既有自己優秀傳統,又有開放精神,同時又能夠擁抱生活的劇院,我也希望我們這一代朝着産生經典的方向去努力。”馮遠征說,“人藝近年上演的《司馬遷》《玩家》等劇,都經曆了漫長的創作與調整的過程,我相信這些作品如果未來能夠成為保留劇目,經常上演,經常被演員和導演打磨的話,就可能成為經典。”
在衆多話劇、影視劇出色發揮外,馮遠征常年堅持給劇院、北京電影學院、上海戲劇學院的年輕人上課。在上海戲劇學院做講座時,馮遠征表示,任何人,無論幹什麼職業,都有成為好演員的潛質,表演教學是開發人體潛能的過程。
馮遠征從2013年開始教授表演課。他的教學方法與衆不同,因為他發現不少學過兩三年表演的學生其實不會演戲。在人藝當面試官時,馮遠征遇到過控制不住哆嗦的人、除了朗誦什麼都不會的人,“初試朗誦後,我問:同學,你除了這個以外,還有什麼?他說:老師就讓我準備了這一個。我說:你在上學期間有過什麼獨白或者表演片段?他說:演過《日出》。當我要求他表演一段時,他很茫然說:老師我忘了。我當時很吃驚:你連一句都想不起來了嗎?他想了三分鐘,擡起頭來看着我說:老師我忘詞了。”
對此馮遠征直言,“大學太好混了,玩遊戲、談戀愛,順便完成作業就完了。”而他在德國學表演時起床隻花20分鐘,刷牙洗臉,拿着三明治和包到學校,“這個教室上完課,就到那個教室上課。過不了課,就沒有學分。所以必須自覺上課。”
作為上戲客座教授,馮遠征在上戲十天教學中把大量時間用于發聲訓練,隻練“八百标兵奔北坡”一個繞口令。他認為,表演教學通常喜歡練習很多繞口令,“學生嘴皮子練得非常快,甚至比我要強很多,但是缺乏吐字歸音,嘴皮子沒有使勁,沒有力度。”他要求學生們在練習繞口令時注意歸音與結尾,“我們往往最強調的是開頭,忽視結尾,‘八百标兵奔北坡’沒有po,所以發聲不夠清楚。”馮遠征還要求學生看劇本準備時,先不要看自己的台詞,但是一定要看十遍以上對手的台詞。
《不要和陌生人說話》安嘉和一角,是馮遠征常常被學生問及的話題。他的妻子梁丹妮曾評價,“最可怕的不是你打人,而是你不說話站在梅婷背後,面無表情看她打電話,因為我不知道你什麼就會出手。”馮遠征以此向學生們分析,“表演就是這樣,當你已經做到極緻後,一定要把情緒拉到最低,然後再啟動,形成波浪。”
安嘉和隻打了妻子六次,但影響力驚人。合作三十年的人藝同事當着馮遠征的面,問梁丹妮,“他打不打你?”
“其實我跟大家一樣,都不知道怎麼打老婆。”馮遠征的話讓現場笑聲連連,他透露,自己曾打婦女熱線咨詢家暴問題,“演壞人不能一味壞下去,要找到他的另外一面,讓角色豐滿、立體。”他給安嘉和設計人物背景,“童年時,父親離家出走,安嘉和與弟弟、母親相依為命。他唯一相信的就是母親。突然有一天,他放學回家早了,發現母親和另外的男人在一起。所以他開始痛恨女人。”
從《建黨偉業》裡的陳獨秀到《天下無賊》《非誠勿擾》裡的配角,馮遠征露面隻有幾分鐘,卻給人留下深刻印象。他表示,“我是一個有自知之明的演員”。每到歲末年初,馮遠征都會對前一年做總結,“這一年演了什麼樣的戲,哪個受歡迎?一個角色被大家認可了,明年不會重複相同的表演方式,因為它已經過時了,留在那個角色身體裡了,我會重新尋找。當我接到新角色的時候,我要重新尋找塑造人物的方式。把自己逼到一個牆角,這樣才能夠塑造出不同的角色。”
今年夏天,上海戲劇學院表演系18級畢業生胡昕怡和王卓達在激烈競争中一路披荊斬棘,成功考入北京人民藝術劇院。
來自山東青島的胡昕怡說,“得知被北京人藝錄取後,我的心情就如同四年前以專業第一名的成績考入上戲時一樣充滿激動和感慨。”來自山東濟南的王卓達說,“北京人藝是全國最高藝術殿堂之一,也一直是我追逐的夢想。在劇院實習期間,我有幸參與了一些排練演出,從許多德藝雙馨的表演藝術家身上學習到了很多東西。”
欄目主編:施晨露 文字編輯:施晨露
圖片來源:主辦方供圖
來源:作者:諸葛漪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