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的六篇勝戰計已經講完了,今天開始分享敵戰計的第一計。
無中生有
“诳也,非诳也,實其所诳也。少陰,太陰,太陽。”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就是沒有說有,是謠言,謠言久了就容易被識破,所以不能長時間利用謠言。無中生有,就是由謠言變成真的,虛實互變,擾亂敵人,使敵方造成判斷、行動失誤。出其不意,擊敗對手。無中生有一般作為成語,是比喻毫無事實,憑空捏造。道家認為:“天下萬物,無生于有,有生于無。”這是一種哲學思想。計謀無中生有中的“無”是指“假”、“虛”,“有”是指“真”、“實”。說通俗點就是沒有這事偏說成有這事。其動機就是唯恐天下不亂,借助造謠生事來達到渾水摸魚的目的。造謠容易,不被識别卻比較困難。俗話說“謠言止于智者”。意思就是說,一般人的謠言,都是一些信口雌黃,沒有周密的計劃,隻要稍微留心思考就會識破。那麼換種說法,大智大勇的人如果居心叵測地要造謠的話,那就很難識破。要做到不被識破,關鍵在于真假要有變化,必須虛實結合,做到真真假假、假假真真,迷惑住敵人。指揮者必須迅速地,也就是以出奇制勝的速度,攻擊敵方,等敵人頭腦清醒時已被擊潰,後悔莫及。此計大緻可分為三步:第一步,以假亂真示敵,讓敵人誤以假的是真的;第二步,讓敵方識破我方之假,掉以輕心;第三步,當我方變假為真時,讓敵方仍誤以為假。這樣,敵方思想已被擾亂,主動權就被我方掌握。對于敵方指揮官性格多疑,過于謹慎的,用此計特别奏效。另外,當敵方思想已亂、迷惑不解之機,要迅速變無為有,出其不意地攻擊敵方。
典籍故事:張巡擊退令狐潮
唐朝安史之亂時,駐守雍丘(今河南杞縣)的是唐朝官吏張巡和他所率領的兩三千人的軍隊。雍丘是叛軍必經之地,安祿山命令降将令狐潮率四萬人馬攻打雍丘城。見敵人勢大,張巡隻得采用固守的辦法,伺機打擊叛軍。張巡雖取得幾次出城襲擊的小勝利,但敵衆我寡,而且城中可用的箭越來越少,打造的速度跟不上。沒有箭,是抵擋不住敵軍攻城的。這可把張巡急壞了。一天,熟讀兵書的張巡突然想起諸葛亮草船借箭的事情,決定模仿一下,向叛軍借箭。主意定下來了,他急命軍中士兵搜集稭草,紮成千餘個結實的草人,并給草人穿上黑衣,遠遠看去就像一隊隊士兵。可是大家都沒有弄懂張巡到底要幹什麼。到了夜晚,張巡讓士兵把草人用繩子系着,慢慢往城下吊。叛軍的哨兵連忙報告給令狐潮。令狐潮以為張巡又要乘夜偷襲他們,急命部隊朝城牆上的黑衣人放箭。叛軍把強弓硬弩都拿出來了,一時間,萬箭齊發,像暴風驟雨一般。一會兒,城牆那邊沒有動靜了,令狐潮以為那些準備偷襲的人都已經被射死了,就令士兵回營休息。拉上草人之後,張巡很輕松地就獲取了數十萬支敵箭。天明後,令狐潮派人查看昨晚的戰果,才知道自己已中了張巡的草人借箭的計謀了,氣得咬牙切齒,後悔不已。第二天夜晚,張巡又從城上往下吊草人。叛軍見到張巡故伎重演,都哈哈大笑,根本不理睬張巡他們。張巡見敵人已經放松警惕,就和草人一起,迅速吊下五百名勇士。在夜幕掩護下,這五百勇士迅速潛入敵營,突然對叛軍發起攻擊,打得令狐潮措手不及,頓時營中大亂。張巡乘這個機會,率領全部士兵沖出城來,殺向叛軍。令狐潮損兵折将,隻得逃回陳留(今開封東南)。就這樣,張巡巧用無中生有之計保住了雍丘城。
這就是無中生有的的故事。今天就分享到這裡。關注我下回繼續分享下一計的故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