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分析唱功好的歌手

分析唱功好的歌手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04 00:37:58

本文是回答問題《如何評價蔡徐坤和tfboys唱功水平?》的一部分。在逐一評價四位藝人之前,我們先闡述了唱功的評價體系和方法論,為後續定下基調和框架。這套理論不僅适用于回答上述問題,也适用于對其他歌手的評價,具有較高的普遍适用性,所以把這部分内容單獨貼出來。後續會增補對四位藝人的唱功點評。

【唱功的評價體系和方法論】

評價絕大多數人、事、物,都需要先明确評價體系,有自己的一套較為可行的方法論。如果沒有,那麼最好也頂多留下一些散碎的指指點點,可信度大打折扣,裡面存在自相矛盾的地方也不稀奇,甚至變成站立場、感情宣洩或陰險的中傷貶損,進而開始吵架,——網絡上這種情況特别多,除了把人性中狹隘和幽暗的一面展現出來,沒什麼其他作用。

對唱功的評價,網絡上的各種說法亂糟糟,現實中就收斂多了,沒有那麼多牛鬼蛇神敢在真實世界裡裝相,因為他們确實是不懂裝懂,網上胡說八道沒人能把他們怎麼樣,如果勢頭造起來,還能有頗多的支持者,于是謬論流傳,錯誤驅走正确,很多人就真的信了,然後拿這套錯誤的理論到處套用,引發過多的誤解錯判,類似于一種鍊式反應,非常糟糕。

而且,我們的中小學音樂教育水平參差不齊,大多數地區的大多數學校在音樂審美教育上是缺失或水平極低的,于是導緻大衆整體的音樂素養不忍直視,互聯網普及後,再被那些網上流傳很廣的錯誤理論熏陶,他們自己根本無法分辨對錯,就信了邪,被忽悠得暈暈乎乎,成為謬誤擴散的一個個中繼點。

具體談唱功之前,我們不妨先舉若幹常見的謬論,大家可以聽聽,您察覺到這是謬論嗎?我提示了這些是謬論,您重新思考後,是仍然覺得它們是很正确,還是想到了它們為何不對,亦或是半信半疑、腦子有迷糊呢?

A. 原唱是最好的,翻唱肯定不如原唱,翻唱唱得再好也無法跟原唱比!

B. 自己寫的歌,自己唱,一定是最好的,别人唱怎麼可能比得過原創!

C. 一個歌手唱歌時吸氣聲大一些,另一個歌手唱歌聽不到換氣聲,所以後者唱功比前者強。

D. 在以前某季的《歌手》現場演唱時,有一位歌手用人聲壓過了全力吹奏的唢呐,唱功如此之強,以至于我們聽那個Live音頻的時候,聽不到唢呐的聲音了。

E. 真聲唱高音比假聲唱高音厲害,混聲唱高音沒有真聲厲害,但比假聲厲害,因為真聲唱高音的技術最高級也最難。

F. 與感情相比,唱歌的技術不重要,隻要打動我了,就不需要考慮什麼技術,用心唱歌就行。

G. 用靈魂唱歌才是最棒的、最高境界!

H. 用技術多了就沒感情。

I. 民謠歌手隻要味道對了就行,不用唱功。

J. 搖滾歌手隻要感覺對了就行,不用考慮唱功。(這個句式還能類推,從略)

K. 有辨識度最重要,如果在我聽來你沒有足夠的辨識度,唱得再好都沒用。

L. 不會創作的歌手就不能算是一流歌手。

M. 唱作歌手因為自己會創作,地位就比專精于演唱的歌手高,哪怕唱功不及後者,地位也比後者高。

N. 練聲沒用,流行音樂的演唱者不用練聲。

O. 我熱愛音樂,我從小就想當歌手,熱愛舞台,然後二十年過去了,我出道也已經五六年了,發展得也還可以,我依然熱愛音樂、熱愛着這個舞台,但我還是沒專門學過音樂理論,我也不識譜,更沒學過發聲技巧。我覺得這挺好,我對音樂的态度虔誠且熾熱,真棒!

P. 我在大學裡,老師教我們聲樂技術,我不學,我覺得學那些東西就是教條,就是束縛我的個性,就是前人一聲、沒辨識度,所以我上課不聽講、下課也不練,你看我現在聲音多麼有辨識度,風格多麼突出,雖然我高音擠、音準也有問題,連聲帶都有慢性炎症和小結了,演出時一旦連唱幾首,嗓子有點頂不住了,有倒嗓的迹象,但我還年輕,我不怕,我的想法是對的,我個性十足,我肆意生長。

以上,如果您能察覺5個及以上的說法是謬論,就說明您的音樂素養和思考能力是很不錯的;如果您發現10個及以上的說法是錯誤的,那麼您的水平就很好了,我認為您甚至不需要看後面關于唱功的講述了,連我評價這四位藝人的唱功也不必看了,您完全有能力獨自判斷。

限于篇幅,這裡就不分析為何上面的說法都是錯的了,每個分析都可以是一篇長文。對這些問題有一定的辨别和分析能力,并能有條理地表達您的思考過程,而且大體上思考方向沒有太大偏差,就證明您對“唱功”這個概念有較深入的理解。我們應該做到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分析唱功好的歌手(怎樣評價一個歌手的唱功)1

評價唱功需要有方法,這個方法不受演唱風格的限制

什麼是唱功?我們評價唱功之前,先要描述一下這個概念。

盡管在現實中,很多專業名詞我們可能大概知道它們是什麼意思,但一較真,讓我們給這些詞下個準确的定義,其實并不容易,甚至是世紀難題。比如,學法學的同學應該記得,上法理學課程的第一堂課,老師可能就會與你們探讨“法”的定義,要講多個學派的觀點,如何定義“法”關系到法學理念的趨向,這是很重要的問題,可惜到最後也沒有一個定論,隻能用課本上給出的便于教學的“标準說法”作結,造成一種你們好像都懂了的假象,實際上問題并沒有解決,你們的教授也沒能力解決,曆史上那麼多傑出的法學家也無法完全解決“法”的定義問題并以此說服所有學派的同行認同自己的理解,因此,你以為的“懂”是不懂或似懂非懂,這個話題學術化地讨論能再持續很久很久。

“音樂”這個概念的定義,論麻煩程度也不遜于法學,你覺得你懂了,可你并沒懂,課本上的定義也隻是一種便于教學的“标準說法”,你考試可用它來作答,但不要指望它幫你徹底搞懂“音樂是什麼”

比如,前一陣楊坤表示,《驚雷》不是音樂,引來衆多鄙視《驚雷》這種“楊坤認為不叫音樂”的“聲響聚集體”的網友們的認同與附和,還有音樂學院的學生結合課本的理論和自己的理解,似乎很專業地論證了——《驚雷》不是音樂。各位覺得,《驚雷》是不是音樂?從感情上,你認同《驚雷》不是音樂嗎?從理性上,你認同《驚雷》不是音樂嗎?再問大家一句,粗陋濫制、品位不高、形式庸俗的音樂,該怎麼處理?這個“聲響聚集體”粗糙庸俗到我已經不能忍了,恨不得對搞這個東西的人下達“不殺不足以平民憤,夷十族”的處罰通知,能否把它直接開除“樂籍”?(注:樂籍這個詞有标準的詞義和用法,我這裡僅是借來表達大家應該能理解的意思,場合型用法)

這些問題的答案并不簡單,有的答案需要克服你的情緒和直覺,放棄“想當然”,進行比較深入的思考,才能有一個相對優秀的回答。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思考一下這個略有過氣的話題,悶頭讀十遍課本不如理論聯系實際地思考一次有效。

“唱功”的概念肯定比“音樂”簡單得多,但如果要學術、嚴謹地定義“唱功”,也是相當麻煩的事情,也容易引發争議,到最後說不定要變成摳字眼和擡杠。這篇文章的篇幅已經夠長了,就不在定義上磨蹭了。

我在這裡直接定義本文中的“唱功”概念,就按我的說法理解即可,不必糾結,當然隻限于本文。如果您在其他場景下想重新定義唱功,完全沒問題。但在本文下就不要了挑刺定義了,可以把我給唱功下的定義當成小說中的設定,就是這麼設定的。

唱功——把歌曲唱好的能力。把歌曲唱好的能力強,我們稱之為唱功好;反之,我們稱之為唱功差。(本文中“唱功”的定義)

問題又來了。怎麼判斷一首歌唱得好還是差呢?

網上經常有“半吊子的原創音樂理論家”東拉西扯,講得特别文藝,是文學化的文藝表述,看起來很玄奧,其實說了半天等于什麼都沒說。更有自己在那裡造詞的,造出來的詞沒有明确的定義,沒有廣泛的應用場景,更缺乏系統化的理論支持和實踐檢驗,似是而非。還有些現象更荒謬,明明專業的詞彙早就存在了多年,這些人不知道,自己重新弄了個詞,還以為有了新發現呢,這就相當于做科研不查文獻,你搞的研究四十年前就有人做過了。

金鐵霖教授在很多年前就有一套評價民歌演唱好壞的标準體系,說是評價民歌,其實我們看一看就知道,這個評價體系很全面,不必局限于民歌。

隻不過,美聲的源頭在西方,發展曆史較長,早就系統化、理論化了,沒必要采用一套新的評價體系。至于搞流行的創作和演唱的專業人士,普遍理論水平和知識體系都比較差,你讓他們系統化、理論化地做一些歸納和整理的學術工作,他們根本做不了。國内外都出版過一些書,——還不配叫“著作”,裡面要麼是從古典音樂借鑒來的理論和方法,要麼是把流行音樂裡的一些實踐技巧和操作,勉強當成理論來介紹講解,實則并沒有理論化、系統化。所以多年來,觀點零零散散,誰都能說兩句,但能有點體系化理論的流行音樂從業者很少,而網上的一些“小作坊式的原創理論”就更不能細看了。

簡言之,金鐵霖用來評價民歌演唱好壞的标準體系,具有普遍适用性,理論上是這樣的沒錯,但具體情況具體分析,評美聲暫且用不到,人家有,評流行可以,流行沒有現成的理論,現有的零散觀點遠不如金鐵霖的那套評價體系,拿來用等于是升級進化了

具體地,金鐵霖教授總結了七個方面:“聲”、“情”、“字”、“味”、“表”、“養”、“象”。【聲】和【情】好理解;【字】是咬字;【味】是味道、風格;【表】是“表演”,有些歌或舞台設計需要表演;【養】是修養,音樂修養是顯然的基本盤,除了音樂之外的文化修養,還有個人道德品格修養、精神修養等等算作是個人修養的範疇;【象】是舞台形象,風度氣質當然包括,長相身高也算,服裝化妝同樣包括

這套“七字訣”理論提出的年代很早了,很多還在上學的小朋友,你們的父母還沒出生的時候,金鐵霖就已經形成了比較完整的理論體系,而且實踐多年。所以,看出桃李滿天下的音樂教育泰鬥的實力了嗎?盛名之下無虛士,放在金鐵霖身上絕對合适。不要聽信幾個半吊子靠着“反權威”博眼球的話,他們要是有人家十分之一的能力,也不至于龜縮在角落裡幹這個了。

非常具有前瞻性的評價體系很有價值,也很全面,不僅可以用來評一評誰唱得好、誰唱得差,還可以指導學習和練習,知道什麼是好的,就有了追求和努力的目标,不會盲目使勁兒。

我們知道有個詞叫“聲情并茂”,戲曲中還有“唱念做打”,金鐵霖的七字訣其實也參考了這些傳統的說法。任何理論的産生和完善都需要有來源,也不可能沒有來源。在藝術領域尤其如此。這樣才能立得住。

簡明地回顧一下我們的論述邏輯:唱功是把歌曲唱好的能力,而怎麼評價歌唱得好壞,我們引用了具有普遍适用性的“七字訣”——聲、情、字、味、表、養、象

所以,從邏輯上,我們就推導出——唱功就是能夠把聲、情、字、味、表、養、象進行正面提升的能力這是個很廣泛的表述,因為“七字訣”包含的要素本身就很全面,用它推導的結論自然就會有廣泛的内容。

但是,如果我們讨論相對狹義一點的“唱功”,或者說是我們平時最常使用的“唱功”的概念,其實主要是講【聲】和【字】,延伸後還關系到【情】和【味】,進一步可以說是【養】也是相關的

至于【表】和【象】雖然理論上不能說與“唱功”一點關系都沒有,但日常讨論唱功時,涉及唱歌時的演技、身高長相氣質服裝等要素還是極少的。人們普遍不覺得當我們說唱功時,需要關注在台上演個小橋段演得怎麼樣、歌手長得帥不帥、化妝美不美、服裝漂不漂亮這些東西,并據此給唱功打分。

基于此,我們剝離掉兩個弱關聯的因素,将唱功的描述進一步簡化為——唱功是能夠提升【聲】和【字】,并以此提升【情】和【味】的能力,而【養】在這一過程中,既是因,也是果,貫穿始終

為了更直觀,我們再次歸納和簡化這個描述。

唱功,包括演唱技術和音樂表現力兩方面。

演唱技術,主要關注【聲】(各種發聲技術)和【字】(咬字)的問題;

音樂表現力,主要考察【情】(情感/情緒/情調)和【味】(風格/味道/韻味);

連接技術和表現力的橋梁就是【養】,修養。

以後,我們分析和評價藝人的唱功,就從這些角度切入。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