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說說因12月13号公祭日事件被關注的和服。
圖片來源于網絡
和服有着1000年的曆史,采用編織或漂染的技法使得其顔色豔麗。明治維新以前日本人都穿和服。之後随着時間發展隻有重大節日,如成人禮,畢業典禮才會穿和服。可見和服在日本人心中的地位。
據資料顯示,日本和服是仿照我國隋唐服飾改制的。據記載14世紀,按照日本人傳統習慣和審美情趣帶有隋唐服飾特色的服裝逐漸演變,最終定型在其後600多年中沒有較大變動。
隋唐服飾圖片來源于網絡
日本和服圖片來源于網絡
1923年日本關東大地震時由于當時的女性仍穿和服,因和服的特殊形式造成行動不便造成傷亡,日本女性才逐漸放棄了穿着和服。
不得不說日本是一個很善于抄襲的民族,和服的主要樣式根據我隋唐時期的服飾演變而來,就連腰包也是抄襲基督傳教士的長袍腰帶而來。之後靈感枯竭600年不曾有大的變化。
圖片來源于網絡
再來看看我華夏大國的傳統服飾:
圖片來源于網絡
漢服起源、形成、發展史(公元前3000年至公元後17世紀中期)
《易》曰:"庖犧氏之王天下也,仰觀象于天,俯觀法于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蓋取諸乾坤。乾坤有文,故上衣玄,下裳黃。日月星辰,山龍華蟲,作缋宗彜,藻火粉米,黼黻絺繡,以五采章施于五色作服。
圖片來源于網絡
不講别的就單看看我大華夏衣服的設計理念牛不牛???抄襲的永遠是沒有靈魂地!!!萬物生滅日月星辰都可最為靈感源泉。
圖片來源于網絡
後漢明帝,參照三代和秦的服飾制度,确立了以冠帽為區分等級主要标志的漢代冠服制度。服飾在整體上呈現凝重、典雅的風格。
圖片來源于網絡
漢族女子的發飾也頗具特點,主要是假髻的風行。魏晉時期婦女服裝承襲秦漢的遺俗,在傳統基礎上有所改進,一般上身穿衫、襖、襦,下身穿裙子,款式多為上儉下豐,衣身部分緊身合體,袖口肥大,裙為多折裥裙,裙長曳地,下擺寬松,從而達到俊俏、潇灑的效果。
唐代服飾承上啟下,法服和常服同時并行。法服是傳統的禮服,包括冠、冕、衣、裳等;常服又稱公服,是一般性正式場合所着服飾,包括圓領袍衫、幞頭、革帶、長筒靴等。品色衣至唐代已形成制度。
圖片來源于網絡
圖片來源于網絡
圖片來源于網絡
宋代服飾大體上沿襲了隋唐舊制。但由于宋朝長年處于内憂外患交并之中,加上程朱理學等因素的影響,這一時期的服飾崇尚簡樸、嚴謹、含蓄。
圖片來源于網絡
元朝時期長衣統稱為袍,其樣式南北方差異不大,但材料貴賤精粗,卻差距懸殊。漢族男性發式變化不多,但北方的漢族女性發式較前簡化。
圖片來源于網絡
圖片來源于網絡
明朝建立之初,明太祖上采周漢,下取唐宋,确立了明代服飾的基調,明朝時期棉布得到普及,普通百姓衣着材料有所改善。明代官員的主要首服沿用宋元幞頭而稍有不同。
圖片來源于網絡
清朝統治者為了達到削弱漢人的民族認同感以便于維護滿州的統治,實行"剃發易服",服漢衣冠、束發者治重罪[27] 。滿族入關後,下令漢族剃發易服,"衣冠悉尊本朝制度"。
(不得不說大清是夠野蠻的,此時的服飾完全沒有了漢服的影子。)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