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10月17日
農曆九月初九
重陽佳節
重陽節又稱
“重九節”“曬秋節”
是中國的傳統節日
你知道九月九日
為何叫“重陽”?
↓↓↓
農曆九月九日,二九相重
稱為“重九”
《易經》将“九”定為陽數
故又稱為“重陽”
“九”是數字中的最大數
也被賦予了
生命長久、健康長壽的之意
寄托了人們對老人健康長壽的祝福
朝飲木蘭之墜露兮,
夕餐秋菊之落英。
戰國(楚)屈原《離騷》
戰國時,已有類似重陽節
飲菊花酒的風俗
可見早在戰國時期
人們就對重陽節較為重視
漢代時,《京西雜記》
記載了重陽節的求壽之俗
九月九日,佩茱萸,
食蓬餌,飲菊花酒,
雲令人長壽。
到了唐代,重陽節
才被認定為正式節日
明代,九月重陽
皇宮上下要一起吃花糕慶賀
不僅如此,重陽節時
皇帝還要親自到萬歲山登高覽勝
以暢秋志
此風俗一直流傳到清代
1989年,重陽節
被正式定名為“敬老節”
尊老敬老
2012年,全國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
新修改的“老年人權益保障法”
明确規定每年農曆九月初九
為老年節
重陽佳節
不少人會選擇
與家人一起“踏秋”
除此之外,重陽節還有哪些習俗?
了解一下↓↓↓
登高“辭青”
重陽節前後,秋高氣爽
此時出遊登高
不僅能呼吸新鮮空氣、強健體魄
還有助于加強新陳代謝
需要注意的是
重陽節已經接近深秋
節後天氣漸涼,草木凋零
與陽春三月的“踏青”恰好對應
此時登高遊覽,被稱作“辭青”
賞菊,飲菊花酒
“芙蓉金菊鬥馨香,天氣欲重陽”
重陽節前後
是觀賞菊景的大好時機
菊花象征着長壽
而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
重陽必飲、祛災祈福的“吉祥酒”
它不僅可以明目
還具有補肝氣、安腸胃等功效
佩戴茱萸
自唐代起
人們就認為在重陽節
佩戴茱萸可以避難消災
将茱萸戴在手臂上
磨碎放在香袋裡或插在頭上
用以“解除兇穢,以招吉祥”
茱萸香味濃
有驅蟲去濕、逐風邪的作用
還能消積食、治寒熱
吃重陽糕:步步登高
重陽糕,古時稱“餌”
一般由稻米粉或粟米粉蒸成
制法因地而異
有時會用棗、栗、杏仁等點綴
顯得豐富多彩
因而又稱“花糕”
糕與“高”諧音
作為節日食品 最早是慶祝秋糧豐收、喜嘗新糧的用意
之後民間才有了登高吃糕
取步步登高的吉祥之意
秋高氣爽,氣溫漸涼
在欣賞美景、品味美食之餘
也應在季節交替時
注意防寒保暖
重陽佳節,這樣養生↓
防秋燥
秋季氣候幹燥,容易引發呼吸道疾病,如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等。對于免疫力不強的老人來說,更應多加注意。
應對秋燥,少吃辛味食物,如蔥、姜、蒜、椒等,多吃一些酸味的水果和蔬菜。除此之外,秋季多喝粥不僅可以減輕胃腸負擔,也易于人體消化。
避風而卧
秋高氣爽,涼風習習。夜晚入睡時,一定要避風而卧,以免受到寒風侵襲。
此外,秋季氣候幹燥、風力大,汗液蒸發快,容易使人出現口幹、咽燥、皮膚幹裂等症狀。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持室内的濕度。
起居有常,心情開朗
重陽佳節,恰逢季節交替。此時,最重要的就是保持良好的狀态,最好不要打破已有的生活習慣。
秋季日照減少,氣溫漸降,花木凋零,在這樣的環境下很容易觸景生情,導緻憂郁、煩躁。老年人情緒不暢,會加速生理上的衰老。為此,子女們應抽空多陪長輩聊聊天。
歲歲重陽,今又重陽
願歲月伴你安康
編輯:戈婧然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