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三峽大壩
中國有這樣兩句名言:“治國先治水”、“水利興則天下興”。國家十分重視水利工程建設,涉及民生、城市化發展、工業化發展、經濟發展的水利工程,成為中國基建響當當的名片,除了南水北調工程外,各類水利大壩的建設,也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績,其中三峽大壩作為超級工程,讓世界各國都為之贊歎,那麼如今它已經運行達十幾年,中國賺了還是賠了?三峽大壩是全球最大的水力發電工程,總投資超過2000億,壽命可達200年。
圖為三峽大壩
很多人關心中國基建發展,因為基建工程是惠及民生的工程,但是也有很多人關心,基建工程到底是賺了還是賠了,答案是大賺特賺,三峽大壩有“國家第二台印鈔機”的美譽,這座大壩每年發電量生産接近1000億度電力,通過電力營收,國家每年至少獲得300億利潤,哪怕是從2008年最後一個發電機投産開始算起,經曆13年的運營,三峽已經創造了4000多億利潤,遠遠超出投資金額,按照德國的标準,三峽能使用200年,可創造六萬億财富。
圖為98年抗洪救災
雖然三峽大壩賺錢了,但是國家關心的不僅僅是這個項目是否能收回成本,站在國家的立場,是希望一項投資幾百億上千億的基建工程,可以惠及多少老百姓,長江是中國第一大河流,流域面積占全國五分之一,惠及三分之一的人口,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的地位舉足輕重,同時也哺育了中國兒女,但是它也曾帶來無窮的水患災害,從漢代到清朝末期,有記載的長江毀滅性洪災214次,平均10年1次,在20世紀就先後發生了9次大規模洪災。
洪災給長江下遊兩岸民衆帶來了重大生命和财産損失,僅1931年洪災,長江中下遊農耕土地就被淹沒5000萬畝,災害造成上萬人死亡,35年漢江幹堤決口,一晚淹死上萬人,98年洪水也造成1500多人喪命,2000多億财産損失,盡管是舉國之力抗洪救災,但是依然造成了很多損失,所以治理長江水患,是曆朝曆代的有識之士都想幹成的大事,萬裡長江險在荊江,這段地區的洪災最為頻發,所以國家決定要用舉國之力修築三峽大壩。
圖為三峽大壩
在1994年,中國全年财政收入隻有5200多億,一座大壩的建設成本,幾乎占到快一半收入,但是國家根本不在乎投資多少,隻在乎是否能建成大壩,這座大壩的修建也是困難重重,首先需要将洶湧的長江攔腰截斷,僅僅是長江截流就花了3年時間,難度可想而知,到2003年三峽大壩迎來第一個發電機組,再到2008年裝上最後一個發電機組,三峽大壩終于圓滿完成建造任務,這座大壩如今是一台印鈔機,也是一座讓生靈免于塗炭的金剛罩。
基礎設施建設在國民經濟發展中起着不可或缺的推動作用,有專家公開表示,基礎設施建設是經濟發展的動力,對促進國民經濟增長有着巨大的推動作用,正是因為基建的重要性,國家在2008年還推出了4萬億經濟刺激計劃,絕大多數用于建造鐵路、公路、機場、城鄉電網和水利大壩,三峽作為國家基建的代表性産物,它凝結了幾代科學家的智慧,幫助無數代中國有識之士,終于完成了想要在長江修建大壩的宏偉設想,它不僅僅是賺錢工具,它還是防洪卸載,灌溉農田,刺激長江中下遊城市經濟發展,推動國民經濟發展的大國重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