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母嬰

 > 貧窮的家庭有多幸福

貧窮的家庭有多幸福

母嬰 更新时间:2024-06-21 14:06:03

貧窮的家庭有多幸福(90後上海中産養仨娃後緻貧)1

圖 | 小舍得

昨天看了一對上海90後夫妻租房養三娃的事兒,看完以後好心塞。

01

故事是這樣的:

一對來上海打拼的年輕人,讀大學的時候相識相戀,畢業以後立刻結婚生子,然後以「四年一屆奧運會的節奏」連續生了三個小孩。

貧窮的家庭有多幸福(90後上海中産養仨娃後緻貧)2

截圖來自@看天下實驗室

三胎是個意外,一個剛結束7年全職媽媽生活重返職場的人,三胎讓她再次成為了全職媽媽。

當媽三年内不再有職業生涯,當爸爸的,一個律師,獨自承擔起養一家五口的經濟任務。三胎單方養家,還是在上海,生活可以有多難?

他們在上海内環8000塊租了一套房,隻有兩居,所以爸媽各自帶娃住一個房間,大女兒隻能住客廳。

他們也想改善住房條件,給小孩一個獨立的空間,但改不動。

首先,房租是硬成本,目前一年9萬6;

然後,是養育成本。三胎媽媽承擔不了所有家務,隻能請保姆幫忙。上海的保姆有多貴大家是知道的,一年花10萬塊很普通了。

然後,是教育成本。為了給小孩良好的教育,老大讀普通私立小學,一年學費8萬(這個價格對私立來說非常低),還上少量課外班,加起來又是10萬。

這還隻是一個孩子的教育支出(媽媽曬出的賬單裡沒有二寶的幼兒園學費)。一年30萬沒了,他們還沒迎來真正的三胎消費。按現在的數字計算,等三娃上學至少50萬起…

貧窮的家庭有多幸福(90後上海中産養仨娃後緻貧)3

圖片來源:媽媽在社交平台上分享一年的家庭開支明細

這就是說,不吃不喝不用水電燃氣,隻是養育三胎、供一個小孩讀書就已經讓這對夫妻疲于奔命了。

這還沒有完,因為小孩不能一直讀8萬塊的小學。夫妻物色了一所好一點的私立中學,以便能讓孩子體驗馬術、冰球,學費當然也貴,飙到了20萬/年…

看到這裡,我真要贊一下上海私立雙語,學費真的很親民,這要是在北京至少25萬起,課外課還會單獨再收一筆。

當然,不交錢也不是不行。

有的學校把網球和高爾夫放在體育課裡,但隻是純體驗,講講規則走走過場…因為老師和家長都明白,體育項目上想有成果功夫都是課堂外,全靠爹媽砸錢砸資源砸時間。

如果搞素質教育目的隻是「随便看看」,冬夏令營還要靠學校包年,真還不如讀公立把時間留給多刷幾套奧數更香…

但是,跑到上海打拼的夫妻不會甘心。

他們雖沒有城市中産的财富儲備,但卻有一線城市爹媽的見識和眼光。他們希望自己的小孩得到全人教育,哪怕自己穿20塊一件的襯衣、一年四季隻背贈品帆布袋,也要送小孩進20萬一年的私立學校。

在上海讀私立,愣是讀出了一股「窮人的孩子早當家」的悲壯。

02

如果隻養兩個小孩,現在全職媽媽已經熬出了頭。夫妻可以雙職場賺錢,按照爸爸能力和媽媽複工後的職位,年收入百萬應該不是問題。

30%的花在孩子的教育上,就算再拿出10%請保姆也請得起,然後可以考慮買房買車改善生活,再也不用全家出門靠打五座車。

一對外地夫妻在上海站穩腳跟,不必像現在一樣苦哈哈的熬日子。

但是,意外而來的三寶打亂了節奏,讓本該擁有普通中産生活的家庭一夜返貧。讓我們看清楚,多養一個小孩并不隻是加雙筷子那麼簡單。

普通人養兩個小孩都費勁,再生一個?養小孩就需要爹媽有人做全職,家庭收入減半;但小孩的支出卻在增加,尤其是當他們開始讀書…

一個人的薪水供養家庭五口人的開支,在一線城市簡直不可能。

單一個小孩的學費,就已經讓身在上海的媽媽隻能拎贈送的帆布袋、讓當律師抛頭露面的爸爸隻擁有一件幾百塊的西裝,那二寶三寶都上學該怎麼辦?

都讀私立,爸爸不一定扛得住。如果私立公立兵分兩路——

兄弟姐妹不能一碗水端平,多子女家庭真能母慈子孝、長長久久下去嗎?

看過《都挺好》的故事,就知道父母子女之間稍不留神就是債。家裡窮沒錢給小女兒買練習冊,卻賣房供大哥出國留學,花錢托人給老二找工作,最後母女反目,兄妹成仇。

很多人說,你可以不選私立呀,每個月還能省一萬多。可以是可以,那就隻能等着分進某菜小,然後菜到中學,菜到中考分流…

試問,哪個拼命奮鬥到一線城市的中産會甘心?所以要在一線城市忍下去,吃糠咽菜也要給孩子最好的,最後隻能付出更高的成本。

有些三胎家庭,一線城市沒有買房落地隻能離開。

然而,回到小城的生活也沒有想的那麼安逸,「工作量翻倍,收入卻不到之前的三分之一」,全職媽媽養不起孩子,但職場的薪水連保姆都請不起,隻能一邊上班一邊帶娃。

有人說,以後三個小孩都成才了,比有三套房強。

話是沒錯,但前提條件是「三個小孩成才」…那萬一沒有成才呢?萬一成才了卻遠走高飛,三個人比着不孝順呢?

這都是三胎風險。

畢竟爹媽偉大的奉獻,未必都能得到相應的回報。有些人走運熬出了頭,母慈子孝;有些人把小孩捧在手心裡,最後也逃不過一場雞飛狗跳。

讀書讀得不好會煩心,一把年紀還要豁出去幫他疏通找工作;讀書讀得好了也煩,最後的人生成就是養了三個優秀的小孩,但還是老無所依…

思來想去,我還是覺得:教育是很重要,但有多少錢辦多事兒。當爹媽的又不是血牛,真沒必要把自己逼得太狠。

03

我支持三胎政策,讓「有餘力」的家庭大力搞人口生産。

但「有餘力」的家庭什麼樣?大約是财富自由,養小孩不需要計算成本的那種。

三胎及以上多子女,是賭王那種豪門才配有的配置。養小孩無經濟壓力,也不需要人人成才回報,隻要有一個基因傳承能繼承家業就很好。

即使傳承的業務沒搞好,也有家族信托管啃老——一個月200萬是不多,但想餓死也不是很容易了。

如果你在一線城市打拼,沒有戶口、無房無車,一家子要節衣縮食才能把日子過下去,真的不要輕易就決定生三胎。

因為生,自然是可以生的。但是養,怎麼養?

文中的全職媽媽因為生小孩,10年裡有8年沒有睡過整覺,30剛冒頭已經熬白了頭。還有人說,她喜歡小孩才會生,可就是這麼喜歡小孩的媽媽,會在無人處崩潰大哭——

她放棄了自己的人生,一個人扛下所有的苦。甘心嗎?

不知道。隻是在她的微笑裡透着疲憊,看得見人生的苦。20多歲連睡眠都保證不了,更别提吃喝玩樂,或實現女性的社會價值和夢想了…

這以後小孩養大了可以補上,但20歲的青春還會回來嗎?

還有,爸爸是個律師,職業看起來光鮮亮麗,但在上海穿20塊襯衣,說到底也隻是個苦苦掙紮的城市底層。

這種境遇過于慘淡,一個律師每年賺幾十萬,生活質量甚至比不上外賣小哥和保潔阿姨(因為前者不會考慮在教育上砸那麼多錢,後者則可能是娃已脫手的真*有錢人)。

所以,如果财力有限還堅持三胎,就需要心态絕對躺平。對于疲于奔命的平凡夫妻而言,能把小孩平平安安養大就已經很好,強求啥全人發展要啥自行車…

說到底父母幸福了,小孩才幸福。

我見過賣掉唯一住房也要送小孩出國留學的父母,他們自以為犧牲奉獻為了下一代,但小孩根本不領情。反而成了無形的枷鎖、不斷索取的原罪——

看,我都為你付出了全部,你還不努力回報爹媽?

結果大概率會兩敗俱傷。

04

養小孩就要有覺悟,無論你付出什麼,都出于心甘情願。

教育不是普通消費,不追求性價比;也不是投資,不追求回報,也不是奢侈品消費,不能攀比…

就當固定對象捐贈,這樣想是不是順當些?

既然養小孩是一場慈善,那捐得起就捐,捐不起,也不能吃糠咽菜搞強捐對不對?

當然,如果養小孩的壓力讓爹媽賺錢力炸裂,一舉緻富帶領全家走上人生巅峰,那也算一條路…

大概忍得下當下苦的爹媽,都是對這一天充滿指望。

以前我一直覺得,被追三胎的80後苦透了,真的沒想到90後也已經把日子過得如此艱辛。

說真的,生三胎這事兒連我婆婆都早早想通了。

之前二寶生完她就反複盤問我要不要再生一個,得到我打死都不會再生的答案之後,臉上露出了一抹蒙娜麗莎式安心的微笑。

她帶小孩帶怕了,就算隻帶姐姐一個,都盼着那些辛苦不要再刷一次。

而在沒有幫帶小孩的經曆之前,她就就像普通老年女性一樣拼命催生,這是我們婆媳倆第一次在生小孩的事兒上,産生了老母親的共情…

我好欣慰。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母嬰资讯推荐

热门母嬰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