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寶寶出生後,很多新晉寶媽都會遇到一個“世紀大難題”:如何判斷寶寶吃多少?
媽媽們都有一種這樣的心理:
要麼生怕寶寶餓着,動不動就喂,寶寶已經吃飽了,開始變得有哼唧、滿足等表情,你依然get不到:“麻麻,飽了!飽了!不要再喂我了!”
要麼寶寶沉迷于睡眠中,叫不醒,麻麻:“算了還是不要打擾他,讓孩子好好睡才能長身體!殊不知寶寶快要餓到低血糖了!”
作為媽媽,如何做到心中有數?
而不是僅憑直覺來迎合與寶寶的這場“心理戰”!
一.寶寶的胃究竟有多大?一張圖讀懂!
寶寶的胃不是看不見底的“小漏鬥”!
其實,對于嬰幼兒的胃容量會随着年齡的的增大而逐漸擴大,而對于一個剛出生的寶寶,他的胃僅僅隻有一顆櫻桃大小,等寶寶長到1-6個月之間,胃容量才能變得像成一顆檸檬一樣大!
二.如何判斷寶寶餓了?還可以看表情!
由于新生兒胃容量小,每次吃奶量少,加上母乳中又含有大量的消化酶,易于寶寶的消化吸收,所以寶寶餓的快。
那該如何判斷寶寶真的餓了?
比如:寶寶剛睡醒,眼球動作增快,張嘴伸舌左右轉頭,發出輕柔的嗚咽聲,吸吮手指、毯子等嘴巴可以接觸到物品等,就說明寶寶餓了。
寶寶要是哭鬧,已經是TA饑餓的強大信号了。
因此,在這種情況下,就可以“按需喂養”即餓了就吃!
選擇按需喂養,可以及時補充寶寶需要的能力和營養,更有助于寶寶體重、身高的增長!
另外,按需喂養還能刺激媽媽的激素分泌,使乳汁分泌旺盛;更有利于消除奶脹,預防乳腺炎。
三.如何判斷寶寶吃沒吃飽?
1. 看動作
在刺激寶寶嘴角時,不再有尋乳反射及泌乳反射。
寶寶吃飽了會自己吐掉奶頭或停止吃奶,開心的笑,或者香香的睡去。
而如果寶寶寶吃完奶後仍然哭鬧不安,或者睡不到2小時又醒來哭鬧,表示沒有吃飽,應再予給寶寶補喂。
2. 看體重
對于一個足月出生的寶寶,1個月後體重可增長1-1.5kg ;3個月時體重約為6kg;1歲時體重增長約為出生時的3倍(約9kg)。
不同月齡寶寶體重的計算公式:
1-6個月:體重(kg) 月齡×0.7
7-12個月:體重(kg)=6×0.25
如果寶寶的體重波動在正常範圍内,家長就無需擔心喂養欠缺的問題了,但是如果寶寶的體重小于均值的10%,就要注意寶寶是不是喂養不足了!
3.看尿量
如果寶寶支持母乳,而每天小便6-8次。
若尿不濕沉沉的,就說明寶寶已經吃飽,且小便淺黃清亮為宜。
而如果寶寶的尿不濕上有橘色或淡粉色結晶,就說明寶寶攝入的水分過少,也進一步說明寶寶沒有吃飽。
4.看便便
當新生兒(<28天的寶寶)排除胎糞後,每天至少會大便3次,如果寶寶次數少于3次就可能是寶寶母乳沒吃飽。
等寶寶出生後的第3-4周後,寶寶便便的次數會轉件變為一天一次或者幾天一次。
這是因為寶寶在“攢肚”,這就說明着他的消化功能開始變得強大,在“攢肚”期間如果寶寶的精神狀态和食欲都正常就要不用擔心寶寶吃不飽了。
四.不同階段的寶寶,每天到底應該喂多少?
重點來了!
媽媽們與其自己瞎猜,還不如知道每個階段的寶寶至少喂幾次!
這份喂奶量參考标準來了!
1-2個月的寶寶:
一天喂奶至少8-10次,每次間隔2-3小時。
3-4個月的寶寶:
就可以間隔3-4小時喂一次奶了,次數逐漸減少,不管是白天還是晚上,隻要是寶寶餓了就喂奶。
4-6個月的寶寶:
喂奶時間基本就可以固定下來,大約4小時一次,每天喂5次左右,不過具體還是還是需要根據寶寶的時機需求随時哺乳。
7-8個月的寶寶:
每天哺乳3次左右,外加2頓輔食,而飯後的奶量就需要根據每個寶寶的個體差異來确定了。
9-11個月的寶寶:
每天3次輔食,但至少還要保證一定量的母乳。
而1周歲以上的寶寶:
如果寶寶需要哺乳,母乳喂養的寶寶奶量的确定就是“按需喂養”了!
其實,判斷寶寶吃沒吃飽,是每個媽媽必備技能,看似很簡單,但實際上非常難以掌握。
但有個基本的原則就是:“按需喂養”。
而一切還得按照寶寶實際的需求量,一味的按照一個死闆的數字來給寶寶喂奶就是不對的。
所以,媽媽們在實際運用的過程中還應靈活運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