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15日晚7點半,長沙市花鼓戲保護傳承中心主任王勇打開了手機屏幕,有點緊張,也有點期待。
對于當晚的直播,保護傳承中心的要求不高:“有五百人來看就夠了。”王勇半開玩笑地回複領導:“應該能有一千人。要是沒有,我請您吃飯。”這話其實也是在給自己鼓勁兒,因為誰也說不好,他們的第一次抖音直播效果會如何。
五分鐘後,直播準時開始了。500,1000,在所有人的注視下,直播間觀看人數不斷攀升、翻倍……觀衆不斷湧入直播間。最終,在演出落幕的時候,總觀看人數達到了350萬。
“長沙花鼓戲”火了,長沙市花鼓戲保護傳承中心也因此“出了圈”。
困境中思變
在花鼓戲戲迷們中間,長沙市花鼓戲保護傳承中心有個更親切的簡稱:“市花”。
市花現在的生力軍主要是一批優秀的90後演員。雖說是個年輕的團隊,但也有無奈的曆史原因。和全國其他的地方劇種一樣,在80至90年代新興娛樂産業崛起時,花鼓戲也經曆了傳統戲劇萬馬齊喑的蕭條年代,“市花”也因此損失了一大批成熟老演員。
不僅演員在流失,觀衆也在減少。在過去的一二十年間,市花的主要演出内容之一就是送戲下鄉。這兩年趕上疫情,有時候是市花沒辦法下鄉演出,有時候是觀衆想看卻來不了。眼看着有時候台下的戲迷比台上的演職人員還少,線下票房收入也受到疫情影響,主任王勇覺得,是時候給市花找一些新的出路了。
這時候,王勇注意到,團裡有一些90後年輕人早已經在網上開了個人賬号,運營得還頗為不錯。
最早吃螃蟹的人是團裡的95後姑娘陳雨晴。在抖音上,她是有40萬粉絲的“花鼓戲一東”。花鼓戲《扯蘿蔔菜》中有一段充滿特色的采茶調,演員需要用茶杯來手打節奏。在視頻中,陳雨晴雙手夾着四個小瓷杯,指尖微動,杯子就像鈴铛一樣響動不停。
這條50秒的小視頻讓陳雨晴獲得了13萬的點贊,也讓王勇看到了新的可能性:在抖音這樣的平台上仍然有很多喜歡聽花鼓戲的人,隻是市花需要主動擁抱互聯網,重新和這批線上觀衆再相遇。
不久之後,王勇就帶隊把抖音賬号“長沙花鼓戲”建起來了。
第一場直播的挫敗
在開播之前,王勇先花了兩個月潛心研究抖音賬号的運營和直播邏輯。現在,身為70後的王勇已經可以脫口而出很多“互聯網黑話”,比如“養号”和“賦能”。
今年8月,市花搬到了勞動西路的長沙市戲劇藝術中心。為了給直播做準備,他們在排練廳裡蓋起了一個336平方米、高度8米的直播錄影棚,配上專業攝影團隊和直播團隊,直播形式上也做了創新,設置四個機位,大小兩個舞台,直播視覺效果更豐富。為了保證視聽效果,王勇還拉來了團裡的樂隊,全程現場伴奏,不使用現成的背景音樂。
最關鍵的還是直播的人。對于90後的新生代演員來說,玩轉互聯網毫不費力,但對年齡較大的同事,他們有很多顧慮:不熟悉抖音、不會互動、怕沒人看。王勇也不得不半哄半拽地勸着他們都上了直播。
萬事俱備,正式開播前一晚,王勇帶着大家做了一次試播排練,熱熱身。沒想到這一排練,反而讓大家深受打擊——和想象中的效果差得太遠了。
演員沒有進入直播的狀态,都太死闆。就連本應該活躍氣氛的主持人,也表現得像在主持大型晚會一樣端正。大舞台太空曠,演員離鏡頭太遠,和觀衆互動起來簡直像隔山喊話。而最大的缺點是,拍攝團隊根據以往拍攝正式作品的經驗,習慣性地采用了橫屏拍攝,對于手機觀看的體驗并不友好。
王勇叫了暫停,在正式直播開始前的十幾個小時緊急開了一場會:首先,改成豎屏拍攝。為了幫所有人找到直播的互動狀态,多用離觀衆更近的小舞台互動,而大舞台用來表演整段的曲目。
臨時會議起了作用。直播當天,王勇一邊盯着現場,一邊盯着手機屏幕。在直播之前,“長沙花鼓戲”發了幾條視頻試水,但隻積累了2000個粉絲。按照常理來說,在這個粉絲量級就開播,為時尚早。
但數據攀升之快出乎所有人的意料:10萬,20萬,100萬……不光是場下的王勇興奮,台上的演員看着反饋屏也興奮。下播前,觀看人次的數字是350萬,但還在不斷上漲,絲毫沒有要停下來的勢頭。最多時,有33萬人同時在直播間裡。除了湖南本地戲迷,還有很多觀衆來自全國各地。“我看過最好的花鼓戲”、“花鼓戲天花闆”……評論裡充滿了戲迷的熱情誇獎,打賞數額超過了1萬元。
所有人都沉浸在開門紅帶來的振奮裡。王勇算了算:市花一年線下演出160場,加起來有大概5萬名觀衆。而他們在抖音開播的頭三個小時,線上人數已經是以往一年劇場觀衆的70倍了。直播這條路,看來是走對了。
傳統戲劇如何“适配”直播間
現在,直播像從前的線下演出一樣,成為市花演員們日常需要準備排練的一部分。
有直播的日子,演員們早晨到崗之後就開始了一天的排練和演出。上午排抖音節目,下午排市花新劇,稍作休整置裝,晚上七點半開始直播,往往回到家已經是深夜。雖然累了些,但演員們都很有奔頭。讓王勇覺得很有意思的事是,一些原本對直播将信将疑、快要退休的老戲骨們,也躍躍欲試想要登上直播舞台了。
王勇自己也在直播上投入了很多精力。他會随時盯着觀衆的反饋和直播間的數據,一旦數據出現下滑,他會立刻反思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互動的方式不對?還是直播的頻率不夠?發現問題,就會立刻調整。
王勇對市花直播的要求是:好看、好聽、好玩。對于市花的專業演員們來說,做到前兩者并不難,但如何做到“好玩”,讓直播更有“網感”,就需要費一番心思了。為了适配短視頻觀衆快節奏的習慣,市花對于一些花鼓戲選段中的内容進行了改造,在大家熟悉的内容中加入了新的“梗”,讓它更接地氣、包袱更密集、更能留住觀衆。
在直播形式上,頭腦靈活的市花也玩出了花樣。不僅有大小直播交替、明星演員聯動,還做了一些有特色的特别演出。比如,市花曾經做了國家一級演員胡建忠的專場,請了她的老師和徒弟同台,展現花鼓戲的代代傳承。
走向更廣闊的舞台
市花在新的舞台取得了更高的知名度,但他們想做的還有很多。從前全年的160場演出份額,今年的分配是130場線下、30場線上。而明年,這個數字可能會颠倒過來,變成一百多場線上、二三十場線下。
而市花也并不滿足于做一個普通的院團,在排練、演出、票房的循環中打轉。市花想要憑借着“長沙花鼓戲”的直播,去獲得新收入,突破産業局限。抖音網友的好評和線上收入讓王勇和同事們有了更大的信心,“我們看到了花鼓戲傳承更多的可能性”。
明年他們計劃自己制作一百條關于長沙文旅的視頻,介紹長沙的美食景點和傳統文化。除了用直播打賞的收入彌補線下票房之外,王勇還設想着在長沙花鼓戲的直播間帶貨,賣長沙當地鄉村的農産品、非遺傳承的手工藝品,将花鼓戲的能量傳遞給其他的文旅産業,助力鄉村振興。
現在,“長沙花鼓戲”也在着力培養一些角兒,把年輕演員推到更多人面前。每當直播間開播的時候,評論區不乏演員的粉絲前來打call。但身為主任的王勇,并不擔心年輕演員紅了之後就“單飛”。
“我們就像一家唱片公司一樣,這些演員就是我們簽約的歌手,最好的情況是我們大家能成為一個命運共同體。一個演員開賬号自己唱,很容易就會碰到瓶頸期,但我們院團一起利用資源往前沖,就會走得很遠。”
作為長輩,王勇也樂意看到年輕演員能夠取得好的發展:“文化傳承保護,口号喊得太多了。但這些年輕演員能夠發展得好,才是最自然的宣傳推廣。現在青少年能夠看到他們過得好,覺得從事傳統文化也是很不錯的一條出路,我們的傳承保護自然就會做得更好。”
編輯 方靜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