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沅江蘆葦怎麼治

沅江蘆葦怎麼治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09 13:48:14

采蘆筍、種蘆菇,開發蘆筍罐頭、蘆菇醬等系列産品—— 沅江蘆葦“十八變”

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金中基 張尚武

通訊員 胡增榮 鐘祖彪

學習科目:制蘆筍、采蘆菇

拜師地點:沅江市高新技術産業園

師傅名片:蔣德輝 蘆小妹公司蘆菇基地負責人

沅江蘆葦怎麼治(今天我來當農民沅江蘆葦)1

(5月11日,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金中基(圖左)、張尚武(圖右)來到南洞庭湖的沅江市七星洲,跟随蘆小妹公司的蔣德輝師傅,學習蘆葦養護方法。)

【現場實錄】

場景一:養護蘆葦

眼下的洞庭湖,正值豐水季節。大小湖洲,遠看一片綠油油,好像水上的“森林”。

5月11日,記者來到南洞庭湖的沅江市七星洲,跟随蘆小妹公司的蔣德輝師傅,學習蘆葦養護方法。

說起蘆葦,蔣德輝如數家珍:沅江蘆葦面積45萬畝,擁有亞洲最大的蘆葦基地。

沅江蘆葦怎麼治(今天我來當農民沅江蘆葦)2

上世紀末,沅江造紙廠效益好。依托蘆葦造紙産業,沅江市曾經跻身全省經濟十強縣(市區)。

蘆葦造紙崛起支柱産業,也為沅江留下污染難題。2018年底,沅江市關停大小造紙企業。當時,400多隻船裝滿蘆葦,停在碼頭半年無人問津。

蘆葦産業向何處去?市領導絞盡腦汁,為蘆葦場找出路:用蘆葦生産酒精,不料廢氣刺鼻污染更大;用蘆葦加工闆材,7噸蘆葦加工一噸闆材,原料比成品還貴,吓跑了投資者。

蘆葦轉産路在何方?反複論證之後,市裡統一思想,依托蘆葦資源優勢,着力扶持“兩蘆(蘆筍、蘆菇)”産業。

沅江地處南洞庭湖腹地,湖洲水位呈“春淺、夏深、秋落幹”,是蘆葦生長的天然寶地。但蘆葦場一度荒廢,葦塘養護、水肥管理、更新複壯,都需要人們辛苦付出。

“大自然的饋贈,要付出才有收獲。”蔣德輝說,低産葦田補施氮磷鉀肥,抓好蚜蟲和病害防控。

“蘆葦場年年要更新,割了上一茬,下一茬才長得好。”他扒開葦叢講解:秋冬時節割蘆葦,要留茬5厘米,利于新芽生長。

走在蘆葦蕩,葦葉鋒利無比。蔣德輝說,割蘆葦要戴好手套,做好全身防護。

正說着,遠處傳來聲音。葦叢不見人,但聞人語聲。蔣德輝說:這是村民在采摘包粽子的葦葉,每天也有200多元的收入。

場景二:加工蘆筍

上半年,當地農民出入蘆葦蕩,主要是采蘆筍、摘粽葉。

說起蘆筍,蔣德輝興緻勃勃:春天的蘆筍,口味清香鮮美,可與河豚相提并論。“蒌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古詩中的“蘆芽”,不就是蘆筍嗎?

“可惜過了時令。”他告訴記者,3月上旬起,蘆筍采摘進入旺季。人們采蘆筍、剝蘆筍、嘗湖鮮,蘆葦蕩裡充滿歡聲笑語。

“五一”過後,洞庭湖的蘆筍随着溫度“蹿升”:一天可長20公分,蘆筍就長成了蘆葦。

“采摘雖已過季,我們可以去看看蘆筍加工。”蔣德輝帶着記者來到蘆小妹公司的加工車間,體驗蘆筍制作過程。

“蘆小妹”公司總經理傅志紅介紹,公司收購儲藏鮮蘆筍3000多噸,可滿足全年均衡生産。今年來已加工蘆筍900噸,銷售額6000餘萬元。

加工車間内,蘆筍經過腌制沖洗、剝殼分級、蒸煮殺菌、口味調制、真空包裝等10多道工序,制成一包包醬腌菜。

現代化生産線,人工參與的環節不多。記者跟随蔣師傅從腌制池取出腌制好的蘆筍,進行沖洗剝殼,白白嫩嫩的蘆筍大小不一,還要進行分級。

蘆筍采摘後,很容易變老。蔣德輝說:對外皮木質化的部分,要用剪刀去除。

“熟練工隻看一眼,就知道如何動刀。新手沒把握,可以用手先掐一下。”他邊說邊示範,教記者用手掐,手感變硬的那部分,便用刀去除。

“蘆筍的一級産品,大小、長短一緻,切口平整,筍尖緊密,形狀完整。”蔣德輝告訴記者,腌制的蘆筍,每500克一包,隻需漂洗後擠幹,或炒或炖,口感鮮脆柔滑,營養豐富,被譽為“洞庭蟲草”。

場景三:采摘蘆菇

蘆葦蕩裡的财富,一直在延續。除了蘆筍,還有蘆菇,令人念念不忘“一口鮮”。

沅江蘆葦怎麼治(今天我來當農民沅江蘆葦)3

“氣溫上來了,出菇接近尾聲。”蔣德輝帶着記者來到菇棚,采摘最後的一茬蘆菇。

大棚内,垂直搭起六層菇床,約有2000多平方米。每層菇床上,金黃色的蘆菇,一叢叢一簇簇,如同撐開一把把“小傘”。

蔣德輝遞給記者一個瀝盆一把剪刀,踩着竹架闆,來到菇床旁。他将嬌嫩的蘆菇采摘在手,然後用剪刀剪斷根部,把蘆菇放入瀝盆。

記者有樣學樣,小心翼翼采下一叢蘆菇,放在手掌仔細打量:這種菇隻有紐扣大小,不易采摘。

一個多小時,記者才采了小半盆蘆菇。蔣師傅笑道:“還算不錯。”

沅江蘆葦怎麼治(今天我來當農民沅江蘆葦)4

(5月11日,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金中基(圖左)在南洞庭湖沅江市,跟随蘆小妹公司的蔣德輝師傅(圖右),學習體驗采摘蘆菇。本文圖片均為通訊員鐘祖彪拍攝)

在市場上,蘆菇“身價”不菲,鮮菇價格每500克100元以上,與羊肚菌差不多。

眼前的蘆菇,學名膠狀鱗傘菇,被馴化前就是蘆葦叢中的野生菌,隻在春、秋兩個季節生長,采摘期一個月左右。

2017年,省内食用菌專家努力攻關,成功馴化膠狀鱗傘菇。次年,沅江市造紙廠全部關停,種植蘆菇成為理想的替代産業。

沅江市兩蘆辦工作人員熊立波說,廣義來說,利用蘆葦作基質培育的食用菌,都可以稱為“蘆菇”。

“壯大兩蘆産業,品類要多,鍊條要長。”熊立波介紹,圍繞蘆筍、蘆菇加工,已開發腌蘆筍、幹蘆菇、蘆菇醬、蘆筍面、蘆筍罐頭等系列産品,市場供不應求。

說起新産品,熊立波專門推介“蘆鮮道”水餃:以蘆筍、蘆菇作餡,手工細作,口感鮮爽,軟嫩有嚼勁,吃過的人都說好!

【學習體驗

蘆葦蕩絕地突圍

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金中基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蒹葭,蘆葦也,其最早見諸《詩經》中。小時候看到電影裡的蘆葦蕩,不禁令人心曠神怡。這次走馬南洞庭,真實地見到了蘆葦蕩,一望無垠的青紗帳,鑽進去就沒了人影。

而讓我震撼的不隻是蘆葦蕩的壯闊,更有它那輝煌悲壯,尤其是絕地突圍。

在洞庭,蘆葦之浩大繁盛,眼前那一片片的郁郁蔥蔥就是見證。僅沅江一地,蘆葦面積就達45萬畝。這裡有亞洲最大的“漉湖蘆葦場”。

幾年前的生态之戰,沿湖大大小小的造紙廠關閉,幾百條運載蘆葦的船隻停運。

壯士斷腕的勇氣,保住了一湖碧波。然而,蘆葦的出路在哪裡?

沅江的探索,給人以深刻啟迪。他們以綠色生态理念,重新審視開發蘆葦資源,采摘蘆筍、種出蘆菇,蘆筍罐頭、蘆筍餃子、蘆菇面、蘆菇醬一時成為市場搶手的“湖鮮”。蘆葦産業的轉型,是逼上梁山,也是一條生态富民之路。

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面臨絕境的蘆葦蕩,重新煥發出勃勃生機。原本廢棄的蘆葦場,又恢複了往昔的熱鬧場景。人們在蘆葦蕩勞作的笑聲,飄蕩在浩淼的洞庭湖上。

[責編:彭雅惠]

[來源: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