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
★推導提示:“道”本義是“大路”。路的作用是“引導”人到某地,故有“引導”之義(後寫作“導”);抽象意義即“途徑、方法”;又特指“正當手段”(如:君子愛财,取之有道);途徑和方法往往是一種“道理、規律”;道理和規律需要“述說”,而後成為“思想、學說”。
■成語助記:道聽途說 康莊大道 道不拾遺 道不同,不相為謀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志同道合 道路以目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東道主 分道揚镳 安貧樂道 問道于盲 師道尊嚴 旁門左道 朝聞道,夕死可矣 指名道姓 築室道謀 津津樂道 裡經叛道 明修棧道,暗渡陳倉 文以載道 頭頭是道 坐而論道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19.道,dào
(1)名詞
①道路
有狼當道,人立而啼。(《中山狼傳》)
——有一隻狼站在路中間,像人一樣直立着嚎叫。
②途徑,方法
此五者,知勝之道也。(《謀攻》)
——這五條,是預知勝利的方法。
③風尚
師道之不傳也久矣。《師說》
——從師的風尚已經很久不能流傳了。
④思想,學說
既加冠,益慕聖賢之道。(《送東陽馬生序》)
——成年以後,更加仰慕(古代)聖賢的學說。
⑤道理,規律
臣之所好者,道也。《庖丁解牛》)
——我所喜歡的是(事物間的)規律。
⑥好的政治措施和局面
将軍身被堅執銳,伐無道,誅暴秦。(《陳涉世家》)
——将軍您親身穿着堅固的铠甲,拿着銳利的兵器,攻打無道暴虐的秦王朝。
(2)動詞
①取道
從郦山下,道芷陽間行。(《鴻門宴》)
——從郦山下來,取道芷陽從小路行走。
②走路,趕路
聞操已向荊州,晨夜兼道。(《赤壁之戰》)
——聽說曹操已經向荊州(進軍了),就日夜加速趕路。
③說,講
何可勝道也哉?(《遊褒禅山記》)
——哪裡講得完呢?
④通“導”,引導,疏導
故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貨殖列傳序》)
——所以(對于人民),最好的辦法是順其自然發展,其次是借有利的形勢引導他們。
●小故事幫幫記
蘇洵欲往京城,道(取道)泰山間行.遇隐士行于道(道路),憩于茶亭,論秦國與六國之事,隐士舉兵家之道(主張),以為六國用兵之道(策略)不及秦國,蘇洵不以為然。二者言辭激烈,未能休也。人道(談論)此事:孰聞道(道理)多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