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九成宮醴泉銘放大分析

九成宮醴泉銘放大分析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9-29 05:29:52

本文字數:1500左右

閱讀時間:3~4分鐘

大家好,這篇文章裡我們來學習半包圍結構的字。半包圍結構,顧名思義就是包住一半(其實往往都包住了字的3個面)留出一部分沒有包圍住,跟全包圍結構是對立的。半包圍結構有:上包下、下包上、左包右、右包左其中類型。其中“下包上”這種類型的字,《九成宮碑》裡面沒有找到,因此我們隻讨論其他三種類型的字。

本章隻講左包右結構的字,下一章節再讨論其他兩種類型。

一、華麗的“辶”字旁

第一個妥妥是我們書法界最有名的偏旁,它是誰?接下來有請我們的嘉賓——辶。 說到“走之兒”可謂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它出名在哪呢?它就出名在難度上!!!對!沒錯,它超級難寫的,它可不是省油的燈,凡是練過書法的都會知道它的難度,内心有一股說不出來的酸爽但是你又不能繞過它不練習,因為漢字裡面到處都有它的耳目,都是它的小弟,你經常能見到它家族的身影。因此,這還是條必經之路。

好在,這條“路”走到盡頭還是一道美麗的風景的,總算不虧待那些辛苦走到頭的人。當你有了足夠多的練習量之後,你就可以掌握這個部首的寫法。你會發現,诶,這個字寫起來還挺好看的,還很有精神,尤其是這個平捺,一波三折,縱展飄逸,看起來格外的好看。這時候你就會内心滿足,有種總算不枉自己之前那麼努力的感覺了。

九成宮醴泉銘放大分析(九成宮醴泉銘分析攻略)1

好咯,不廢話了,趕緊切入正題吧。“走之兒”的點有兩種形态,一種是出尖(如:遂),一種是寫成飽滿的右點(如:遠、避)左邊小彎鈎要寫得小巧,不可以直接畫個大“3”,其實最關鍵就是那個短短的橫,這個橫要寫得足夠短,如果太長待會整個“小彎鈎”就顯得特别大了。轉彎的時候切記要迅速,一帶而過即可!!

最要命的其實是這個“平捺”,起筆要逆鋒,從右邊往左邊行走一小段,然後停住筆,頓出前面的方腳在水平走一段,接着往下方斜斜地走,這一段挺長的,因為要托住上方的筆畫,最後頓筆往右上方出尖。頓筆的位置要根據上邊的筆畫來确定,一般是跟着上邊筆畫的最右邊來進行頓筆的。

而且,“走之兒”上方的部件都是呈現“上大下小”的狀态,“遂”看的比較清楚,特意拉開了兩點間的距離來體現這一點,“遠、避”兩個字幾乎是屬于長條形,看不大出來。

二、多變的“廴”字旁

這個偏旁難度不如“辶”那麼大,但是也不容小觑。這個也是一樣,初學者容易将其寫大。其實,這個筆畫由一個“小橫折” “橫撇” “平捺”組成,這麼講的話,很容易就能把問題說清楚,避免浪費口舌。“小橫折”橫要短,一起筆就趕緊頓筆寫折,然後略帶轉彎寫“橫撇”,橫幾乎看不見的,隻看得見長長的一撇,然後“平捺”要寫得比“辶”更斜一點,具體寫法參照上方“走之兒”

九成宮醴泉銘放大分析(九成宮醴泉銘分析攻略)2

“迩”的部首其實是“辶”但是歐陽詢在這裡寫得很像這個“廴”因此我把它歸類在這個部首内,或許我們有時候寫“廴”還可以按照這種寫法來寫,這其實是行草書的一種楷化。“廻”其實這是個“回”的一種寫法,《孔乙己》裡面有諷刺過這個,不難寫,是普通的形态。“建”這個要是放在現代的話,那就是的錯别字了,多了一個點呢。其實在古代,很多書法家寫這個字的時候都是這樣寫的,隻是寫完這個點之後,底下的筆畫就得再寫矮一點了,這無疑在精細方面再給初學者增加了難度,但是不要怕,經過數十次的練習後,你會逐漸習慣這種寫法的。

三、獨具特色的“病字頭”

歐陽詢在這裡把“撇”寫成“豎鈎”,如此一來增添了好幾分險絕感,因為寫完裡面的筆畫以後總會感覺字往左邊傾斜,這就是歐體的奇妙之處,于細處中見險絕。

九成宮醴泉銘放大分析(九成宮醴泉銘分析攻略)3

點是個“右點”,寫在短橫的正中間,不跟短橫連接,豎鈎也不要跟短橫連接,可以寫在短橫邊沿,也可以寫在短橫裡面,兩點有連帶關系,離豎鈎也比較近,這兩點盡量打破那種左右對稱的平衡關系,如果兩點離得遠一點的話就顯得左右對稱了,練習的時候可以試試看就明了。如“痼”三個豎向筆畫一定要同時寫直,有一個歪了就不好看了。“疾”裡面的“矢”要特别注意外邊沿要斜線排列

#書法# #書法愛好者# #書法交流圈# #書法欣賞# #歐體#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