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芃
圖文:審稿-蟹黃撈飯、制作-8
封面圖:Nguyen TP Hai / Unsplash
正文照片除标注外:均來自作者
五月,随着最後一波櫻花前線在北海道落幕,一場盛大的春日宴會迎來結局。今年的春天被送别了,一場場雨水讓人們期待起夏日的蟬鳴。
從世界各地都出産櫻桃可以推斷,櫻花并非日本所獨有。
老齡的櫻樹和老人
▾
Photo by P. on Unsplash
▾
可是說起櫻花二字,一定會想起某個日本名勝,映襯着搖曳的粉白的花枝。五瓣的花朵向前延伸,一樹又一樹繁華看盡。
櫻花,不僅成為了日本國花,還在國際上以sakura之名,成了一個帶有文化符号屬性的專有名詞。
為什麼呢?“櫻花隻有在日本才是最美的”,是因為文藝作品帶來的濾鏡嗎?
Photo by Zhaoli JIN on Unsplash
▾
并不是。
櫻花的确在日本尤為美麗。
Photo by Duong Thinh on Unsplash
▾
人們心中的最極緻的櫻花之美,是在全城的櫻花都綻放的時候。沒有一片樹葉,枝頭都是密密匝匝的花朵。一棵樹挨着一棵樹,像一朵朵點綴着淺粉的白雲,綿延到天邊。短暫的幾天盛開之後,花瓣都落盡,隻能惋惜地期待下一個春天。
櫻花開放時遇見倒春寒,花期更加短暫
▾
其實,這種“櫻花狂熱”并不是悠久曆史的文化傳統,而是日本近代以來的風潮。這一切的原因,都源于櫻花中的明星——“染井吉野”的出道。花開無葉、花期同步,正是“染井吉野”這個品種的特征。
東京居民區的染井吉野
▾
在“染井吉野”誕生之前,日本列島上廣泛種植着各種不同的櫻樹。野生的品種有花開淡紅的山櫻、花色霞紅的霞櫻、花開在冬季的寒绯櫻……通過人為選育、培養,又誕生了花色潔白的“白櫻”、花瓣超過10片的“八重櫻”、樹枝像柳條一樣的“枝垂櫻”等各種櫻花品種。
日本古代的文人雅士也一直有賞櫻的習慣,很多櫻花被種植在寺院或神社裡,也流傳下了很多包含“櫻”字的地名,比如“櫻木町”、“櫻田”等。
大山櫻
Photo by Wikimedia Commons
▾
日本山櫻
Photo by Wikimedia Commons
▾
寒绯櫻
Photo by Wikimedia Commons
▾
八重櫻的一種,一葉櫻
Photo by Wikimedia Commons
▾
大島櫻
Photo by Wikimedia Commons
▾
富士櫻
Photo by Wikimedia Commons
▾
關山櫻
Photo by Wikimedia Commons
▾
奈良枝垂櫻
▾
新宿禦苑2月開花的河津櫻
栗耳短腳鹎倒挂在花枝上吃櫻花蜜
▾
Photo by Ryoji Iwata on Unsplash
▾
《源氏物語》中有一段寫到:
“别處的花,一重櫻謝了,八重櫻才盛開;八重櫻過了盛期,山櫻方使盛開;山櫻開過了,紫藤花才最後發豔。”
古代的日本人賞櫻,是一處一處的,這棵樹開罷,那邊另一棵樹又開花了,有單瓣的也有重瓣的,顔色各有不同。這樣的賞花習慣因為“染井吉野”的廣泛種植而終結。
開花時葉片很少,幾乎滿樹都是花
▾
據考證,在明治二十三年(1890)時,植物學家藤野寄命在上野公園發現了一棵從未見過的櫻樹,将其命名為“染井吉野”。這棵樹上綻放的極其美麗的花朵引起了世人的關注。
這個品種獨有的“花朵密集”、“花色淡雅”、“花期短暫”、“見花不見葉”等特點和日本人的文化傾向不謀而合,迅速從江戶地區推廣到全日本。據統計,現在的日本境内,80%以上的櫻花樹都是“染井吉野”。
目前關東地區保存的野生櫻林
和其他櫻樹品種較多
▾
而關西地區的野生櫻樹
相鄰的樹花期并不相同
▾
“染井吉野”的誕生還有一個巨大的秘密——它是一種克隆花。
雖然上野公園裡第一棵染井吉野的起源至今是未解之謎,但現如今所有的染井吉野櫻花都是這棵樹的克隆體。
櫻花是薔薇科植物,具有自交不親和性,同一棵樹的雄蕊和雌蕊無法授粉結果。櫻樹的種子必須來自于周圍其他櫻樹的花粉,所以很容易産生變種。如果通過種子培育後代,就沒法繼承第一棵“染井吉野”的美好特征。
東京目黑川的染井吉野
▾
因此,現代培育的染井吉野櫻樹都是通過嫁接或扡插。也就是說,這些染井吉野櫻樹都共享着同樣的遺傳基因。
“大島櫻”和“染井吉野”這兩個品種的區别,就像 “蒙古人”和“成吉思汗”的區别一樣。世界上隻有一個成吉思汗,也隻有一個染井吉野。
這也是為什麼一個地區的櫻花總是同時綻放。在盛開之際,滿街華雲,聲勢浩大。這種綿延不絕的壓迫感讓“染井吉野”格外受人敬仰,迅速淘汰了其他的櫻花品種,成為日本人心中“最櫻花”的櫻花。
染井吉野滿開時的聲勢浩大
▾
染井吉野的擴張,被稱作一場櫻花革命。在一戰、二戰的兩次日本戰敗後,随着紀念園的修建、戰後的城市重建,染井吉野作為觀賞林木被廣泛種植在日本各地。
軍國主義的退敗、社會宏大叙事的瓦解、經濟的騰飛與衰退,都在櫻花年複一年的盛大和消散裡被見證。染井吉野的花季也是日本的畢業季和年度報賬的時節,櫻花的開落仿佛對應着人生裡的悲歡離合。這些感悟和随想逐漸彙聚成了一種能夠代表國民精神的“櫻花物語”。
鼋頭渚櫻花
▾
近幾年,世界各地都開始流行賞櫻了。可為何櫻花在日本以外的國家沒有掀起狂熱呢?
首先,此櫻花非彼櫻花。若非染井吉野,開花的氣勢就單薄了一些。雖然不同的櫻花品種樣貌接近,但花開的密集程度、是否有樹葉對觀賞性還是有很大的影響。
其次,櫻樹越大越美,櫻林越密越美。即便有了嫁接的染井吉野,也要等20年以後,才有盛花期的觀賞效果。日本東京都的櫻樹普遍在二戰後種植,一棵樹開花就像一朵雲。
70年樹齡的染井吉野
▾
東京居民區的染井吉野
▾
為了一片花海的觀賞效果,染井吉野需要密集的種植。日語中經常以“千本”(一千棵)來形容櫻花樹林。櫻花開時要有“一目千本”(一眼就看遍一千棵花樹)的震撼性效果。
而密集的種植增加了人工管理的成本,在不适宜的地區很可能因為缺少陽光或病蟲害而死亡。
武漢大學校園裡的櫻花,有50株日本贈予的染井吉野,和其他各個品種的櫻樹1000多株。武大的櫻花有各自争豔、此起彼伏之美,不是“一目千本”的效果。
Photo by craigiehill on 圖蟲創意
▾
同為染井吉野,氣候的不同也會對櫻花的觀賞性産生影響。
日本在一戰、二戰時期,向侵略國家中國、朝鮮和東南亞國家都移植過染井吉野。這些地區大多數都和日本列島的氣候完全不相同。
1922年,石川安次郎在文章中提到,被運到中國的櫻樹,在青島的櫻花綻放得很美,在天津的卻長得像李樹。
中國園林裡年輕的櫻樹
還不具備獨木成林的氣勢
▾
最後,即便移栽的染井吉野克服了以上的所有困難在海外定居,也可能因為周圍的建築和自然環境,沒能産生最佳的視覺效果。
在日本,櫻花種植之處,以寺院、園林等日式建築居多。櫻花的背景經常是覆以黑漆的木構建築、青黑色的石砌圍牆和河堤。暗色的背景讓櫻花更加爛漫奪目。
Photo by Tobias Wilden on Unsplash
▾
筆者在華盛頓的潮汐湖和紐約的植物園也賞過櫻花。這些來自日本的櫻花每個春天都在美國國父的注視下盛開。每年4月的櫻花節很美,可是搭配着白色大理石的林肯紀念堂、碧綠的草地、争相起伏的噴泉、音樂和人流,櫻花倒成了草地野餐的背景,而并非主角。
1912年日本東京市長尾崎行雄訪問美國時贈送給美國6000株櫻花,代表着和平和兩國的友好,其中3000株在紐約,3000株在華盛頓。
▾
任何文化形式都不能脫離其社會環境而獨立存在,日本的櫻花之所以美,是因為承載了曆史叙事,是因為被人為賦予了意義。“櫻花”,本就是近代日本社會創造的意象。離開了日本列島,又有多少人會為其狂熱呢?
參考書目:
《櫻花創造的日-染井吉野與近代社會》佐藤俊樹
END
本内容為作者提供,不代表環行星球立場。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授權請後台聯系。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