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狂動物城》裡的諷刺實際上都不算隐喻,甚至有些直白,但迪斯尼高明的地方就在于,他們能把這些話題處理得老少鹹宜。
朱迪作為“兔子”,從小便被所有人告知:别做夢啦!狐狸嘲笑她的夢想,父母試圖打消她的夢想,于是一切希望就寄托在了那個号稱“一切皆有可能”的Zootopia。
可是事實呢?當警察局長隻願意把貼罰單的任務交給朱迪時,當她撕開縮水的胡蘿蔔快餐盒時,自由女神像在紐約港漸行漸遠。
當朱迪克服了來自外界的歧視,終于成功破案親身證明了種族偏見的狹隘性後,卻在記者招待會的講台上将罪因歸就于不同種族的先天DNA。
一時人心惶惶。
作為物種偏見的受害者,最強烈主張物種平等的朱迪,此時卻親手用同樣的偏見重演了童年歧視。
隻不過,這次她成為了施害者。
也就是說,即使在歧視受害者内心深處,或許也深藏着對其他物種的偏見。
所謂的歧視,是否本身便是根深蒂固在每個人意識形态中的一種認知方式?
也就是說,人類用Stereotype的類型思維認知,是無法避免的麼?
第三層:公平正義被權利綁架
整部電影最大膽的一筆則是綿羊副市長的陰謀。個人認為是這一筆讓一部簡單的『政治正确』動畫片躍升為一部有反省了權力與話語權的批判。
綿羊,食草動物,一直站在權力架構的弱勢方。
當一直處在弱勢方的綿羊擁有了話語權後,卻一門心思要通過把對方踩在腳下爬上頂端。
她要的不是『公平』或『平等』,而是重新洗牌後讓自己站在權力頂端罷了。
歧視受害者在既得利益後,是否會形成新的話語關系,對抗新的弱勢群體?
我們渴望的到底是『平權』和『權利』,還是『權力』?
這部電影比今年的任何現實主義題材反映的社會現象都要更深刻,電影的最後在反思後給出了試探性的回答:或許平權運動應當是思想解放與權益平等并駕齊驅的。認識到差異性背後的自由與平等,才能讓權力為自由平等服務,而不是用權力制造更多的歧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