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是我國曆史上一位著名的才女,宋代的一位女詩人,她也是婉約詞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她寫的詞總能勾起你那細細的情緒,讓人陷入她的詩詞中感受她的情緒。
但是李清照的一生,都是處在波折之中的。雖然說她也是一路颠沛流離,一生跌宕起伏,但是李清照始終都保持着她自己的那股别人無法企及的氣質。
她這一生可以說經曆豐富的,可以說是帶有些許悲涼的,但是她留下了數百首珍貴的詩詞作品。縱觀她這一生,便明白了她詩中所寫的人比黃花瘦是真實存在着的。
李清照從小就生長在一個富裕的家庭裡,李清照的父親李格非是進士出身,是蘇轼的學生,家裡藏書頗豐。母親是狀元王拱宸的孫女,很有文學修養。李清照少年時,家境優渥,成長在詩書之家,耳濡目染之下,也激發了她的才情。《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就是寫于此時,此詩一出,名震京師,"當時文士莫不擊節稱賞,未有能道之者"。
有天生的遺傳還不夠,李格非老來得女,對李清照後天的教育更是非常重視。他專門聘請"蘇門前四學士"之一的晁補之,做清照的家教。最為可貴的是,作為一個封建社會的士大夫,李格非沒有半點男尊女卑的思想。
李清照出生後不久,其生母就去世了,李格非續弦狀元王拱辰之孫女。王氏是位知書達理的女性,具有很好的文學修養,視李清照如己出。年少時的李清照,不必終日靜坐閨中,而是可以縱情飲酒,可以遊山玩水,也可以和小姐妹們遲遲不歸。
她也曾擁有着一份讓旁人豔羨的愛情,最初約會回來作一《浣溪沙》繡幕芙蓉一笑開,斜偎寶鴨親香腮,眼波才動被人猜。一面風情深有韻,半箋嬌恨寄幽懷,月移花影約重來。丈夫趙明誠大抵是懂得她的,相傳兩人閨房之樂便是吟詩對酒。
丈夫在外兩人總是書信往來,一句雁字回時月滿西樓,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更是道盡無盡相思,這樣一個女子怎不使得趙明誠心神搖曳。
江甯叛亂後,趙明誠棄城而逃,不久便抑郁而死,她還要帶着瓷器、字畫、奔走四處。人形消瘦不已,财物丢失大半。她邁向了凄苦的後半生。
千古第一女詞人,她擔得起,隻是那麼讓人扼腕的境遇真不希望她擔着,和李煜一樣,同樣的才華橫溢同樣的生不逢時,爛漫到浪漫再到絕望中仰望星空,中間的凄涼我們無法感同身受。隻恻隐于這個才女跌宕的一生,迷醉于她絕美的詞,贊歎于她超凡的才華,尋尋覓覓凄凄慘慘戚戚,她真的就像詞中所寫一樣落得個"人比黃花瘦"。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