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發展性原則
教研活動的最終目的是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因此教研活動策劃應圍繞教師專業發展來進行。教研活動要以人為本,充分調動教師的積極性,開發教師的智慧與潛能,鼓勵教師積極參與,自主學習,自主探究,自我反思,自我創新。教研方式要最大限度地突出教師的主體地位,為教師創設發展的空間,讓教師在活動中得到全面發展,促進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創新。
二、實效性原則
教師參加教研活動的目的就是要解決教學中遇到的問題與困惑,所以教研活動一定要講求實效,否則就會流于形式。實效有顯性的,也有隐性的。顯性的效果是指教師教學技能得以提高,課堂教學得以改進等;隐性的效果則表現為教師的教學理念、職業道德、教學思想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要提高教研活動的實效性,關鍵要注意三點:第一,教研活動的主題要有針對性。有效的活動必須有的放矢,準确把握教學改革的方向,切中教育實踐中存在的問題。所研究的問題,應是教師日常教學中的真實問題,源于教師日常的備課、上課、作業批改、輔導、試卷評析等具體教學實踐及對教育理論的學習、對教育現象的思考等。第二,教研活動要充分考慮到不同層次教師群體的需求。不同年齡、不同基礎、不同工作經曆的教師對教研的需求是不同的,教研活動要有實效必須關注不同層次教師的需求,有一點“市場”意識。第三,教研活動既要促進共識的達成,也要關注教學行為的跟進(持續改進)。
三、全員性原則
全員性原則要求策劃教研活動時考慮到讓教研組内的所有教師都參與到活動中來,讓組内的每一位教師都貢獻自己的智慧,都成為研究者、思考者、實踐者,而不是旁觀者與陪客。有效的教研活動,應讓參與者真正融入其中。有了共同關注的“問題”,隻是活動成功的第一步,還要将主題進行合理分解,以任務認領的方式讓老師們選擇任務,讓每一位參與者都有活可幹。任務驅動的方式讓教師有了責任心,這樣每一位老師才能真正動起來。教研活動的策劃還應該在不同層次教師的參與點及參與方式的設計上下工夫,并為參與者提供及時交流的機會。此外,教研活動中平等、合作與分享的氛圍也是影響參與效果的重要因素,要避免精英主義,把握好話語權的調控,以免損害部分參與者的積極性。
四、形式服務目的原則
教研活動的目的達成是第一位的,活動的形式要服務于目的。教研活動形式要緊緊圍繞目的來設計策劃,方式不是越新穎越好,也不是越多越好,關鍵要看形式對目标的達成有多大貢獻,有助于目的達成的活動形式就是有效的形式。所以,教研方式可以多種多樣,但萬變不離其宗,緊緊抓住目的才是關鍵,不要為形式而形式。比如針對教師教學中感到困惑的問題,可以設計“問題研讨”活動;針對教學中普遍性的薄弱環節,可以設計“經驗交流”,讓優秀教師講做法、談體會,然後其他教師提出問題,與優秀教師一起互動交流;還可以通過觀摩課、示範課等活動,以課例展示的形式傳播優秀教師的經驗,引領教師共同提高;為了發揮教師的群體優勢,提高備課、授課能力等,大力開展集體備課,課例研讨等也非常有效。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