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諸葛亮的一生你知道多少呢

諸葛亮的一生你知道多少呢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9-29 15:12:39

劉慈欣的作品《球狀閃電》中有一個概念我感觸特别深:人生。

他說人生變幻莫測,一切都是概率和機遇,就像小溪裡漂着的一條小樹枝,或被小石頭絆到了,或被小漩渦困住了......

而想要幸福的度過一生,辦法也很簡單。就是去尋找一個寄托,或者說:迷上一個東西。

這在我的理解裡,就是讓生活越簡單越好。當你把全副身心投入到一個至宏大也至遙遠的目标時,一生裡或許會有風浪波濤,或許會有巅峰低谷,但是專注于目标的你感覺不到,所以一輩子就能平淡安穩的度過。

有寄托的人雖然不自知,但其實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了。

下面一起看看一代傳奇諸葛亮的一生吧。他的寄托是什麼,或者,他有寄托嗎?

諸葛亮的一生你知道多少呢(從茅廬書生到千秋名相)1

清風明月曾入懷,随君此去終不歸

諸葛亮是布衣出身,出場的形象是一個徹徹底底的隐士,結交高雅悠遊四方,歌中這樣唱道:”束發讀詩書,修德兼修身。仰觀與俯察,韬略胸中存。“

他自己也說呀:”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苟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

隐居的他很是閑适,但這閑适的背後卻湧動着一腔報國的熱血。卧龍,靜靜等待着出山那一天的到來。

俗話說“風從龍雲從虎”,卧龍出山本該是待天時的,卻終究為了三顧之義,“明朝攜劍随君去,羽扇綸巾赴征塵”。

諸葛亮的一生你知道多少呢(從茅廬書生到千秋名相)2

記得他臨去時候告誡弟弟不要荒廢了農田,自己功成名就之後還會再回來的,“餘年還作垅畝民”,這該是他的真心話。雖然出山,諸葛此時還不知道人生的寄托該不該壓到眼前這個人身上。等到想明白的時候,也就來不及改悔了。

所以這一出山,就已注定再無歸期。卧龍崗上的薄田,終是荒廢了千年,再無人耕種。

諸葛亮的一生你知道多少呢(從茅廬書生到千秋名相)3

諸葛亮的寄托應該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漸漸地從攪動風雲的卧龍,到了“龍戰于野,其血玄黃”的孤注一擲。劉備的寄托,也漸漸的變成了孔明的寄托,于是君臣如魚得水,在亂世中申明大義,不随流俗。

到了白帝托孤,孔明知道自己已經沒有了退路,而他,好像也不怎麼渴望退路。

劉備的死,也算是緊緊的框住了這條卧龍。從閑淡悠然的隐士到“夙夜憂歎,恐托付不效”的老臣,再到“庶竭驽鈍,攘除奸兇”的棟梁。身體上的高度一天天地降下去,心靈卻是一天天愈加充實,愈加偉岸。

諸葛亮的一生你知道多少呢(從茅廬書生到千秋名相)4

曾經的卧龍騰空而起,拖帶着整個川蜀以至于天下匡扶漢室的期望,向着注定失敗的未來堅定地沖撞而去。

“知其不可而為之”或是有些人對孔明後半生的評價了。這句話總是帶出一些凄涼和無奈,也總是帶出一個巍然矗立的背影。

孔明的後半生大家也都熟悉,六月南下七擒孟獲;期年北上六出祁山。最後落得“隻因先主叮咛後,星落秋風五丈原”。

諸葛亮的一生你知道多少呢(從茅廬書生到千秋名相)5

這一段時光對于諸葛亮來說很是簡單,不過是找到了心中的寄托并随之而去罷了。世人或者後人的說法,早已入不得卧龍之心。而後人對此卻議論紛纭。

北魏崔浩曾言“且亮既據蜀,恃山崄之固,不達時宜,弗量勢力。嚴威切法,控勒蜀人;矜才負能,高自矯舉。........欲以邊夷之衆抗衡上國。 不合古之善将見可而進,知難而退者?”

什麼意思呢,就是說你卧龍不識天命不自量力,一邊下嚴令峻法控制蜀人,一邊妄自尊大想要抗衡所謂“中原上國”。這種做法根本算不上見可而進,知難而退,因此諸葛亮也不是什麼忠臣良将。

諸葛亮的一生你知道多少呢(從茅廬書生到千秋名相)6

但是更多的人欣賞甚至仰慕諸葛亮。而諸葛亮在蜀地多麼得人心自然也不用多言。

武侯死殆五百載,迄今梁漢之民,歌道遺烈,廟而祭者如在,其愛于民如此而久也。

宋代之人戴少望對諸葛亮評價也甚是高偉:

有仁人君子之心者,未必有英雄豪傑之才;有英雄豪傑之才者,未必有忠臣義士之節;三者,世人之所難全也。全之者,其惟諸葛亮乎!

而從我的眼光來看。世人重諸葛亮,正是重他“知難而進”的勇氣;重他逆天而為隻為一報先帝知遇之恩,匡扶漢室的凜凜義氣;重他“知其不可而為之”的聖人氣節。

諸葛亮的一生你知道多少呢(從茅廬書生到千秋名相)7

後人重孔明,蜀人念蜀相。不是因為孔明做官做的成功,或是有什麼豐功偉績,而是為了他的矢志不渝堅忍不拔。

這一點上,他自己總結的很好。

孔明曾在《出師表》中這樣講到:“臣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至于成敗利鈍,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也成為了傳唱不朽的佳話。

諸葛亮的一生你知道多少呢(從茅廬書生到千秋名相)8

現在拉回到我們的主題上來,從茅廬書生到千秋名相,孔明教給我們的道理僅隻“鞠躬盡瘁”而已。

而想要做到這一點也簡單。

方法就是你的寄托,你想要為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事業。

結果思維還是過程思維

說孔明說的很多了,但我們還可以濾掉浮于表面的事實去探尋更深一層的東西:人類的思維。

對整個人類的思維進行粗略的分類,大緻就是這兩類:結果思維與過程思維。并且這兩種思維在很多方面的差異判若雲泥。

不難觀察到智人這種生物,由于其初始的群居屬性,主體還是偏向過程思維的。

諸葛亮的一生你知道多少呢(從茅廬書生到千秋名相)9

所以孔子于亂世覓重建禮樂之機奔走一生,孟子高歌“舍生而取義”綻放光華,二人成就所謂“君子儒”;

所以有了“君子死知己,提劍出燕京”的長歌;有了“雖千萬人吾亦往已”的縱橫;

所以我們崇敬英雄,崇敬“知其不可而為之”。

諸葛亮的一生你知道多少呢(從茅廬書生到千秋名相)10

過程思維的典型代表可以在《三體》中找到:犧牲一小部分人類獲救徹底抛棄道德,還是永遠的不抛棄道德也不放棄哪怕一個公民。程心選擇了後者,你呢?

更明顯的例子,在今年大火的《流浪地球》中也出現了。(我是大劉很忠實的粉絲,他不僅給我打開了科幻的大門,更令我欽佩的是他對人性的思考)

結果思維和過程思維,在《流浪地球》中分别幻化成形:劉培強和MOSS。吳京扮演的劉培強正是人類整體思維的代表,重視感情,甯與整體共存亡,而聯合國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也是如此,我們選擇希望,縱使理智說:”沒有希望。“;而MOSS則是冷冰冰的AI智能,沒有感情,隻有目的和達成途徑,隻有一串串冰冷的數字,為了完成被授予的指令,可以殺人,可以犧牲35億人。

諸葛亮的一生你知道多少呢(從茅廬書生到千秋名相)11

還有兩個場景感人至深。

韓朵朵用哭腔說着:“希望,是這個地球像鑽石一樣珍貴的東西,是回家的方向。”

MOSS也在最後時刻說:“讓人類一直保持理智,的确是一種奢求。”

上邊的對比其實直指人類的本質。結果思維隻屬于少數人,偶爾會占據世界一小會兒,但這種理智真的很脆弱。那些我們習以為常的溫情或是痛楚就足以擊垮理智,然後感情再次主導我們,無論未來何方,還有沒有未來。

因為我們,相信過程。

随想

從初中開始讀《三國演義》,到現在讀了不下七八遍了吧。随着年齡的增長和其他很多因素的影響,對各種人物的觀點也改變了很多。對劉備由愛到中立,對曹操由恨到敬等等等等,唯有對諸葛亮一人,我的熱愛與敬佩從未變過。他是我兒提時代的大英雄,也是我一直到如今的偶像。

不像杜甫”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那樣,我對孔明的人生做不到設身處地的理解,也無從揣摩丞相之心。

但我真的能夠讀出他想要匡扶漢室以報先帝的急切;能感受到上方谷那場大雨的絕望;能為孔明的無奈和悲涼,為他的鞠躬盡瘁酣暢一哭。

《詩經·秦風》有一首是這樣說的:”臨其穴,惴惴其栗。彼蒼者天,殲我良人!如可贖兮,人百其身!“

這也正是将星隕落之際,蜀地百姓所思所想吧。雖說終究沒有匡扶漢室,但一路走來,看夠了山巅的風景,收獲了秋天的碩果累累。雖是意氣難平,也該無憾此生了。

也如我談到的人生的寄托問題。諸葛亮無疑找到了自身的寄托,所以他苦心孤詣,六出祁山。更難能可貴的是,這種寄托竟然能得以傳承。姜維自諸葛逝世以後,全盤繼承他的思想,年複一年征讨不休,直到蜀國颠覆漢祚終休。

也許寄托亦有高低之分,崇高的寄托自然是值得許多人為之赴湯蹈火并且代代傳承下去的。而我們也不能否認每個人都有着自己的人生價值。

在世上已經度了數載春秋,你找到自己的寄托了嗎?

諸葛亮的一生你知道多少呢(從茅廬書生到千秋名相)12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