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時代周報 作者:戴睿敏
在社交平台做“虛拟數據”的飯圈打投女工,将偶像帶進了現實。
這次,飯圈入侵的是“娃圈”。
“娃圈”,原本是一群人偶娃娃的愛好者,他們将手中的棉花娃娃視為自己的子女,平日會認真地幫娃娃梳妝打扮。飯圈入侵後,開始将偶像的形象制作成娃娃。
娃圈成為内娛追星标配 圖源:微博截圖
自2015年,韓國偶像團體EXO的粉絲以偶像為原型自制棉花娃娃,向粉絲群體出售起,棉花娃娃近些年作為明星周邊,一度成為内地娛樂圈追星“标配”。
這種根據明星形象打造的棉花娃娃,流通過程伴随粉絲的朋輩心理、補償心理、社交需求,開始了自己的吸金之路。
數據顯示,2018年粉絲經濟市場規模已達到450億元,同比增長60%,随着粉絲消費意願提升,預計到2022年,偶像市場總規模可達到1400億元。
飯圈必備
娃圈自成體系,有明确的規矩,還有一套“黑話”。
有明星作為人物原型的棉花娃娃,在娃圈内被稱為“有屬性”,反之則為“無屬性”。
娃圈黑話指南 制圖:特約記者 戴睿敏
小凜在2018年入手的第一對棉花娃娃,是當年熱播電視劇《鎮魂》中的演員。“當時我‘養’了二三十隻娃娃,都是朱一龍和白宇的屬性,要麼是演員本人,要麼是他們飾演的角色。”
小葵曾為追星養了十多個娃。“我嗑‘雲次方’ CP( 鄭允龍和阿雲嘎)。”
嗑CP(CP是Coupling的縮寫,意指把自己的情感寄托在CP上,希望自己也可以擁有完美的愛情或者友情)也是娃圈常見的。小葵發現,飯圈裡都是曬娃打卡的圖片,即便是明星線下活動,也常常看見帶着娃娃的粉絲。
娃圈成為内娛明星周邊 圖源:視覺中國
“棉花娃娃現在就像是明星鑰匙扣、手幅,是飯圈必備的東西。”
更重要的是,娃圈和飯圈一樣,有着非常圈層化的結構。
粉絲想要買棉花娃娃,要先在社交媒體上尋找對應的帖子,找到群聊二維碼掃碼進群。進入群聊後,娃媽(想給自己偶像做娃娃的人,會負責和畫手、廠家對接、管理出售和發貨的人)摸底确定棉花娃娃的數量,才能估算出娃娃的單價,開團收錢。
但這隻是第一步。娃娃能否到手,還要看能否順利生産。
一般娃媽開團,至少要收集200個單子,工廠才願意接訂單。一張畫稿生産200個娃娃,粉絲要買就得先到先得。費用大概是每個100—150元,若預定人數沒有達到工廠生産的數量要求,則成團失敗,娃媽就會進行退款操作。
即便拼團成功,粉絲還要經曆一段“孕期”——從樣式設計到做出成品,制作過程需要反複對接和确認,會花上一兩個月甚至一年以上。若要向海外粉絲買娃娃,可能還得花更長時間——有人将此戲稱為“懷胎十月”。
娃圈成為内娛追星标配 圖源:微博截圖
制成的棉花娃娃也很有儀式感——附帶一張出生證,寫着娃娃和“父母”(一般是廠家或娃媽)的名字。
粉絲還會找專門的手作娘為娃娃“美容”。運送途中,棉花容易走位,需要有專門的人來幫忙揉搓娃娃,捏出令人滿意的臉型,開銷起步價20元/個。
臉型讓人滿意了,接下來還有各種“養娃開銷”——店鋪提供拍照攝影棚、娃屋、娃櫃,專供娃娃擺拍和陳列。不同地方的消費水平不一樣,如長沙的基本開銷是35元至80元,而在上海則需60元至300元不等。
娃圈成本不低 圖源:鹹魚截圖
飯圈養娃,是真的當娃在養。
小凜會給“兒子們”買各種各樣的可愛衣服和配飾,時不時在社交媒體上放幾張精緻的照片曬娃,還會帶着他們出門玩耍,“兩個兒子各帶一隻,配成一對,就像(明星)是陪着我回學校”。
說散就散
娃圈在二手市場一直很活躍。
時代周報記者采訪發現,棉花娃娃制作周期長,購買流程相對複雜,不同批次的娃娃又是相互獨立,加上粉絲流動性強,有粉絲會為節省時間直接買二手現貨娃娃,使得棉花娃娃随着明星人氣增加而超高價格。
“熱門娃娃可能會炒到1500元,新圈子(剛火起來的明星)最貴的也就500元左右。”小葵告訴時代周報記者,在近半年内,她已經為那些有屬性的娃娃花了3000元。
棉花娃娃的二手價格跟明星密切相關。
“二手娃娃有幾十塊錢的,也有上千塊的,就看你能不能第一時間認得出來。”小凜說,曾看過一對娃娃标價3000元,“一眼就能看出來,說明做得真的神似,但就是太貴了,下不了手”。
明星人氣高漲,棉花娃娃的價格自然也是水漲船高。但若明星出現負面新聞,随之而來的粉絲“脫飯”(放棄曾經喜歡的明星),會導緻棉花娃娃快速掉價——對追星女孩來說,一旦“脫飯”,就再也不想見了。
“就像炒股票,有的娃媽開團時會宣傳成‘能增值的潛力股’。但藝人形象若坍塌了,大家就會搶着把娃娃賣掉。”小凜就是虧本賣娃的粉絲。
“疫情期間沒有線下活動,見不到明星,就不愛了”。她把曾經花高價900元買入的二手娃娃,降到400元賣出,“買的三十隻娃娃,幾乎都賣出一大半了”。
飯圈是流動的,娃圈也是如此——每天有無數人入坑,也有無數人脫粉。
淡坑(不會像以前那麼熱衷)之後,棉花娃娃就會被出售 圖源:微博截圖
小葵是在“爬牆”(喜歡其他藝人)之後選擇賣娃回血(把錢收回來),方便買新的娃娃和衣服,“脫粉的原因,就是愛上别人了嘛”。
靠娃吃飯
粉絲在線找娃娃,娃娃工廠在線營業。
“各位媽咪們好!感謝娃媽返圖!”在社交媒體上,34歲的梁哥把自己經營得很像娃圈老手。
他在揚州開設了一家棉花娃娃廠,最近三四年的生意越賣越火。早前專攻線下生産的他,近年也在客戶建議下,開始在社交媒體上曬娃。
如今,梁哥已經能熟練運用各種娃圈術語和emoji,連海報和頭像也是少女喜愛的可愛風格。連豆瓣不知為何物的他,正在努力擠入這個年輕而熱鬧的圈子。
截至9月7日,“棉花美娃娃”超話位居潮物榜第一,該話題已有90.8億閱讀量,123.7萬條帖子和47.9萬粉絲。
梁哥,也是這萌物浪潮中的一朵浪花。同樣加入其中的還有揚州的諸多娃廠,靠娃吃飯。
時代周報記者整理電商店鋪數據發現,截至8月27日,在621條搜索排名靠前的棉花娃娃商品中,有42%來自揚州,遠超排名第二廣州的7%。
棉花娃娃商品所在地多數來自揚州 制圖:特約記者 戴睿敏
“揚州是毛絨玩具的發源地,”梁哥向時代周報記者介紹,廣東也有玩具産業鍊,但揚州的毛絨玩具的産業鍊相對更為成熟。
2006年,中國輕工聯合總會授予揚州邗江區(原維揚區)“中國毛絨玩具禮品之都”稱号,成為全國知名的毛絨玩具産業基地。
江蘇毛絨玩具企業數量在全國居首 圖源:天眼查
彼時的飯圈,還因《超級女聲》帶來的粉絲投票制而激動不已。中國粉絲第一次因為選秀節目而被賦權,和藝人的距離仿佛觸手可及。
而這些年間,揚州邗江區“毛絨玩具之都”的稱号從未易主。
江蘇毛絨玩具企業數量中,揚州占多數 圖源:天眼查
根據揚州統計局發布的《揚州毛絨玩具産業抽樣調查報告》,邗江現有生産類玩具注冊企業1000多家。2019年,邗江區毛絨玩具特色文化産業主營業務收入(産值)約為66.4億元,實現增加值14.2億元。
揚州也在适應棉花娃娃的消費趨勢。
傳統的普貨玩具是大批量生産,但棉花娃娃是少量多次,而且定制化的特色非常突出。梁哥說,規模大的工廠願意和影響力更大的娃媽合作,一個批次生産更多的貨。而他自己的小型工廠,隻能靠多接一些訂單赢利。
曾有娃媽計算過一個娃的成本。“打樣一般需要5000元,工廠會按需求不斷打樣調整。算下來,每個娃的成本可能也就30、40元,工廠能掙一半的錢。”
揚州邗江區“毛絨玩具之都”的稱号從未易主 圖源:視覺中國
出于商業機密考慮,梁哥沒有回應商品的成本問題。他想在娃廠林立的揚州立足,就要努力擠進娃圈,接近娃媽——設計稿通常來自粉絲或畫手,工廠隻負責接單生産,娃媽負責對接設計師、工廠和消費者。
梁哥對生産了如指掌,但掌握不了時刻變化的互聯網黑話。“7月才開始玩微博,在網上接稿、打樣、生産。剛開始看不懂網絡用語,隻能是逮着人問,誰發帖,就問誰。”
揚州複工複産,工廠開始在線營業 圖源:微博截圖
9月初,揚州剛複工複産,他就奔回工廠,“這單子拖得太久了”。梁哥現在隻關心手裡的設計稿,何時能變成柔軟的娃娃。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