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在《歲朝清供》裡說:“水仙、臘梅、天竹,是取其顔色鮮麗。隆冬風厲,百卉凋殘,晴窗坐對,眼目增明,是歲朝樂事。”
在萬花凋零的寒冬臘月,水仙展翠吐芳,春意盎然,祥瑞溫馨。人們用它慶賀新年,作“歲朝清供”的年花。有了水仙才叫過年。
水仙因其諧音“誰先發”,有發家緻富的寓意,又帶有“仙”字,甚為吉利,過年時,家家案頭窗前離不開一盆在冬日陽光下傾吐幽香的水仙。
水仙,花如其名,綠裙青帶,亭亭玉立于清波之上,宛若淩波仙子踏水而來。而另一種洋水仙有着明顯的黃色花瓣。
△洋水仙
水仙花有頗多的雅号:“金盞銀台”、“淩波仙子”、“玉玲珑”……文人騷客甚愛之。
宋代詩人黃庭堅一生酷愛水仙花,寫了多首贊美水仙花的詩,其中《劉邦直送早梅水仙花四首其一》寫道:
得水能仙天與奇,寒香寂寞動冰肌。仙風道骨今誰有,淡掃蛾眉簪一枝。
黃庭堅以“得水能仙”四字形容水仙的風骨。
而他詠水仙詩中最有名的是《王充道送水仙花五十枝》:
淩波仙子生塵襪,水上輕盈步微月。是誰招此斷腸魂,種作寒花寄愁絕。含香體素欲傾城,山礬是弟梅是兄。坐對真成被花惱,出門一笑大江橫。
說水仙乃多愁善感的洛水仙子所化,”淩波仙子”一語,惟妙惟肖地勾畫出水仙的風韻。
黃庭堅之後,南宋另一位喜歡詠花的大詩人楊萬裡寫有:
韻絕香仍絕,花清月未清。天仙不行地,且借水為名。開處誰為伴,蕭然不可親。雪宮孤弄影,水殿四無人。
一身冰雪,一片凄涼,那花也就格外地引人傷思。
李漁不僅嗜蟹成狂,對水仙也愛之如命。
有一次無餘錢過年,還要買水仙,家人勸他别買,他卻說:“你們要奪我的命嗎?甯減一年壽命也得買。”妻子隻好當了簪環給他買水仙。
“水仙”這個名字,聽起來頗有仙風道骨,怪不得大才子李漁說:“‘水仙’二字可謂描摹殆盡。使吾得見命名者,必頹然下拜。”
養水仙是個靜待美好的過程。
無須泥土,隻要清水就能供養,簡樸素雅至極。
每逢歲末,選一個雅緻的瓷盤,植入水仙球,盛清水、鵝卵石固定之。
慢慢地待它長出挺拔翠綠的花莖。
然後綠蔥蔥的身姿上又冒出了朵朵潔白小花苞。
花開時,一室幽香氤氲,或淡或濃,随風遊走,為天寒平添了幾許甜潤的暖意。
一朵風中搖曳的水仙,能讓疲憊的心靈舒展,能讓忙碌的腳步從容,能讓空洞的目光領略到美的震撼。
不論世俗有多繁華,希望心中依然生長着水仙,在寒風中開出一縷清香。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