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闵行有所學校
占地達5000畝
如果你對這個數字
沒什麼概念的話
那麼換個說法
這個面積相當于
470個足球場那麼大
從教學樓到宿舍樓
大概是學生心中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
在這裡
如果沒有輛兩輪代步工具
光憑兩腳走的話
恐怕真是分分鐘能
走走走走走走走走走走走上“人生巅峰”
沒錯,
這裡就是讓無數學子走到腳痛的
“上海腳痛大學”
啊不對,重來
這裡就是讓無數學子心生神往的
“百 年 老 字 号”
上 海 交 通 大 學
從1896到2021
橫跨三個世紀的
上海交通大學迎來
建校125周年
(上海交大上午将舉行校慶大會,
點擊文末左下角“閱讀原文”,
屆時可以在線看直播哦!)
從 1987 到 2021
上海交大到闵行辦學已有30餘年
4月7日奠基的
上海交通大學附屬闵行實驗學校(暫名)
就是上海交大建校125周年的系列活動
(點擊閱讀原文)
上海交通大學附屬闵行實驗學校(暫名)效果圖
30多年前
上海交大為何到闵行辦學?
30多年來
上海交大和闵行又結下了哪些緣分?
“飲水思源”是交大的校訓
這30餘年的同舟共濟
從頭說起——
在闵行辦學
堪稱曆史性決策
如今的上海交大闵行校區,是一所占地5000畝的綜合性大學校園,擁有教學、科研、行政、生活等各類建築,兼備理工農醫文多學科平台,容納3萬餘名學生,布局合理,功能齊全,綠意盎然,環境宜人。那麼當初是如何建下這座校園的呢?這背後還有一段故事呢。
交大闵行校區交通示意圖
回到20世紀80年代初期,交大的發展逐步進入快車道,徐彙老校區的規模已漸漸跟不上辦學需求。有一組數據對比,上世紀80年代初,清華的校園面積是3500畝,北大3000畝,複旦、同濟也都上千畝,而交大校本部僅有396.9畝。在中央和上海市政府的支持下,上海交大在全國率先啟動新校區建設。
交大老校長翁史烈在闵行校區辦學30周年座談會上,回顧了當初給闵行校區選址的故事:“市政府要給交大新校區選址,拿了一個圓規,以徐家彙為圓心,先以到梅隴的距離為半徑畫了一個圓一看,沒有合适的地方;再以到莘莊的距離為半徑,也不行;最終把半徑擴大到闵行區(指上世紀80年代的老闵行區),才相中了現在的校址。”在教育部、上海市政府的指導支持下,學校黨政領導多方謀劃、反複研究,做出在闵行建設新校區的曆史性決策。1983年,教育部和上海市政府批準上海交大建設闵行二部,選址東川路800号,規劃用地1500畝。1985年7月2日,上海交大闵行校區正式開工建設。“當時真的是一個銅闆掰成兩半用。”翁史烈回憶道,雖然資金并不寬裕,但闵行校區的建設得到了方方面面的鼎力相助,得以順利進行。
擔任闵行校區規劃設計的是上海工程設計院,設計院的三任院長親自牽頭做規劃設計,其中有兩位是交大的校友。他們對闵行校區的建築風格、景觀、制高點、教學樓之間如何連通等,事無巨細地作了細緻規劃。老校長想要換個顔色,也得苦口婆心勸上半天,可見他們對闵行校區的設計傾注的熱情。還有同濟大學教授、有“中國園林之父”美譽的陳從周,那時一直是翁史烈辦公室的常客,給新校區的建設提供了諸多幫助。例如學校裡空地不少,但資金不夠種不起草坪,陳從周便建議種上梅東草,既美觀又經濟。
校區的設計建設還請教過建築大師貝聿銘。趁着貝先生一次來上海的機會,學校約他進行咨詢,貝先生欣然應允。和貝先生的會面約在某天下午2點-4點,他向交大提出新校區的建築、規劃,都要遵循“和諧”這一核心理念。可沒想到的是,還沒到4點,會場外已經是人聲鼎沸,原來是下一批與貝聿銘約好會面的人已經到了。等到時間一到,他們便衆星拱月般地将貝先生“架”上了車。“貝先生肯從百忙之中騰出兩小時,就是對交大莫大的支持了。”翁史烈說。
1987年9月,上海交大闵行校區迎來首批2600多名本科新生,僅僅兩年時間,就建成第一批6.3萬平方米校舍及配套設施,創造了學校建設的“闵行速度”。《老房子 新建築——上海交大110年校園》一書中寫道:1987年11月20日,菁菁廣場上第一次召開大會,隆重慶祝交大闵行校區首期工程竣工和水電部聯合辦學以及首屆新生按期開學。
一起來回顧當年的畢業照,
看看有沒有你和你的校友?
還有大量美圖——
二次“創業”
創新敢為人先
如果說上世紀80年代交大辦闵行校區,還是以教育部、市政府為主導,那世紀之交在闵行的“二次創業”,便是得到了闵行區委區政府的全力支持。
1998年,上海交大召開第七次黨代會,确立了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奮鬥目标。此時,闵行校區的重要性已日漸突出,并成為學校上水平和可持續發展最必要的辦學空間。在“科教興國”和“科教興市”戰略的重大機遇面前,擴建闵行校區,并适時将學校辦學重心轉移至闵行校區,就成為上海交大戰略發展的重要内容。
21世紀初,闵行經濟進入轉軌階段,工業總産值和GDP連續多年保持20%以上的增長,如果沒有高新技術的支撐,将難以維系。時任闵行區委書記黃富榮至今仍清楚地記得,“2003年1月,我與紫江集團董事長沈雯等4人,去印度班加羅爾高科技園區參觀。看完之後我們深受啟發,回來後便決心借鑒他們的經驗,建設一個比班加羅爾規模更大、檔次更高的高科技園區。在籌建中,難度最大的就是如何與交大進一步合作。我與王宗光書記、謝繩武校長商量,他們相當支持。就這樣,一個區、大學、企業聯辦模式的紫竹高科技園區開始建設,一個接一個學院、研究生院來到闵行,一個接一個高科技研發企業進駐了紫竹。”
紫竹高科技園區的投資主體紫江集團斥資數億元,幫助上海交大擴建闵行校區,校區面積擴展至近5000畝,紫竹也從中獲得了不可替代的優勢。紫竹高新區黨委書記駱山鷹表示,紫竹在交通、地理位置上不占優勢,高科技企業全盤考慮後決定落戶紫竹的一個重要原因是這裡有高校,其他地方沒有。同時,交大和紫竹科技園區在各個領域全面開展深入合作和積極探索,取得了累累碩果。在産學研、人才培養、合作辦學、校企合作等方面彼此相互扶持、和諧共生、銳意進取,走出了一條自主創新的快速發展道路。
随着闵行校區的擴建完成,設施逐步完善,上海交大的辦學重心也向闵行遷移。2005年4月,學校黨委向全校師生員工發出闵行戰略轉移的動員令。至2006年,學校機關部處、直屬單位和各大學院基本完成向闵行校區的整體建制轉移。
攜手遠航
續寫新篇章
30餘年來,上海交大與闵行一直保持着緊密、友好的合作關系,并為闵行經濟建設、科技進步、社會發展等各項事業,為闵行經濟轉型、南部科創中心核心區建設、社會發展進步等提供了堅實的科技、人才和智力支撐。上海交大已經成為闵行不可替代的科技創新引擎、不可或缺的科技人才高地、不可忽視的科技人文名片。近年來,雙方的合作,結出碩果累累——
2014年7月,闵行區人民政府與上海交通大學簽訂深化合作框架協議,協議指出,未來雙方将以項目化的方式合力推進區校總體規劃聯動、科研成果轉化、公共服務提升和人才高地建設,推進共同發展。
2014年10月,闵行區政府和上海交通大學共同出資建造的上海交通大學緻遠遊泳健身館正式開放。
2015年4月,由上海市教委、上海交通大學、闵行區人民政府共同簽約主辦的實驗性示範性高中——交大附中闵行分校揭牌。
2015年6月,上海交通大學、闵行區人民政府、上海地産集團合作的創新創業培育平台——“零号灣-全球創新創業集聚區”成立,至今年6月,累計孵化超過350支創業團隊,吸引超過3000名創業者入駐。
2017年9月,全國大衆創業萬衆創新活動周“上海交大-闵行”專場活動舉行,中國(上海)創業者實訓基地南部科創中心分基地、上海交通大學創新設計中心、“零号灣”AI plus創新創業社區揭牌成立。
2017年10月,交大附中(闵行)教育集團成立儀式舉行,同時發布“江川-交大”學區建設方案。
2017年11月,上海交通大學與闵行區政府舉行新一輪戰略合作簽約儀式,标志着闵行區與上海交大區校共建揭開新篇章,通過“優勢互補,合作共赢”,合力推進區校總體規劃發展聯動、科研成果轉化、公共服務提升和人才高地建設。
2017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學醫療機器人研究院在交大闵行校區揭牌成立。
2018年3月,“交大—江川”學區辦公室揭牌成立。
2019年6月,上海交大-闵行醫療機器人産業園揭牌,是闵行區政府與上海交大合作建設的上海交大醫療機器人研究院的産業成果轉化平台。
2019年7月,上海交通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本着集成高校高端科技創新資源,整合高水平創新網絡與平台,增強創新源頭成果供給,促進學校基礎研究與應用研究有機結合的宗旨,成立了緊鄰交大闵行校區的闵行科技園區,作為國家級科技園在闵行的科技成果轉化和雙創孵化培育載體。
2019年12月,闵行區人民政府與上海交通大學簽署了《關于共建“環交大闵行校區基礎教育生态區”的戰略合作協議》,在基礎教育領域進一步加強合作。
2020年6月,上海交通大學“大海洋科研創新平台及産業化基地”落戶闵行開發區,“上海交通大學海洋裝備研究院”、“教育部深海重載作業裝備集成攻關大平台”、“上海交通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上海交通大學-地産闵虹科技創新與成果産業化基地”、“上海交通大學-闵行開發區産學研創新合作中心”揭牌。
2020年10月,上海市大學科技園高質量發展推進會在上海交通大學闵行校區召開,上海交通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創想600基地揭牌啟用,會上還簽署了“大零号灣全球創新創業集聚區”共建協議。
2020年11月,為了積極貫徹落實上海市大學科技園高質量發展推進會精神,上海交大科技園-吳泾鎮人民政府合作簽約。
2021年4月7日,在上海交大建校125周年之際,上海交通大學附屬闵行實驗學校(暫名)奠基儀式在馬橋社區19A地塊舉行,這也标志着作為闵行區人民政府與上海交通大學合作内容之一的“馬橋基礎教育園區”建設,進入實質性階段。
在闵行這片土地上
镌刻着交大人的初心
凝結着交大人的汗水
也更承載着更交大人的未來
更美好的明天
等待着我們共同創造
點擊“閱讀原文”,可以觀看上海交通大學建校125周年校慶日活動啟動儀式直播(4月10日 10:00-11:30)
記者:姚怡瑩 方雨斌
部分來源:新華網
編輯:姚怡瑩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