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靠山吃山是什麼意思

靠山吃山是什麼意思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1-19 12:06:10

中國小康網10月11日訊 記者 鄭良 “靠山吃山”“種種砍砍”曾是山區縣發展的真實寫照,“土裡刨食”的傳統種養經濟模式,無論是地理空間還是環境承載,其發展都已經到了瓶頸期。靠山吃山解決不了農民高質量就業,更談不上讓農民發家緻富。

“在經濟大循環的背景下,山區的劣勢也可以轉化為優勢,通過生态價值轉化,變靠山吃山為靠山發展。”浙江省衢州市開化縣委書記夏盛民告訴《小康》記者,近些年來,開化以“人人有事做,家家有收入”為指引,圍繞“生态立縣、産業興縣、創新強縣”發展戰略,探索出一系列具有普遍意義的山區縣發展路徑。

靠山吃山是什麼意思(變靠山吃山為)1

圖:《小康》雜志社副社長賴惠能(左)與開化縣委書記夏盛民交流

生态立縣:“轉移就業”騰挪發展空間

早在1997年,開化便率先提出生态立縣戰略,這需要巨大的勇氣,因為生态立縣就意味着要加大生态保護力度,也意味着自然資源的不開發、少開發,使得本就匮乏的資源更加捉襟見肘。

萬事開頭難。就業乃民生之本,隻有妥善解決好農民的生計出路,政策才能施展開來,為生态轉型騰挪空間,怎麼辦?

“開化先行探索‘轉移就業’,以内聚外遷促進農民高質量就業。”夏盛民介紹說,轉移就業既是空間上的轉移(異地就業),也是産業上的轉移(一産轉二三産)。

靠山吃山是什麼意思(變靠山吃山為)2

圖:開展技能培訓

讓富餘勞動人口走出開化,轉移到異地就業。開化是勞務輸出大縣,全縣常年外出從業人員近10萬人,占農村從業人員的一半。異地就業不是簡單的外出打工,而是“攜技外出”,有組織地開展勞務輸出。首先是開展就業培訓,從2003年起,開化便組織開展初高中未升學畢業生免費培訓,繼而實施“萬名農民素質培訓”工程、“開化工匠”民生實事工程,開展訂單培訓和企業委托培訓,目前累計有6萬餘人次參加網店運營、氣糕制作、家政服務、服裝縫紉等職業技能培訓,3.3萬人取得國家職業能力登記證書,“一技之長”的技能人才有4.72萬人。其次是推進“跟班就業”,通過聘請“務工隊長”,變“親幫親、鄰幫領”為“有組織、有目标”走出去,提高了勞務輸出的數量、質量,形成了開化粉刷匠、開化大廚等一批特色勞務品牌,其中開化粉刷匠業務在浙江省内市場份額占比高達30%。其三是開展遠程服務,在勞務輸出集中的杭州、義烏等地建立“創業支部”14個,解決在外人員勞動維權、社保轉移等問題,同時組建駐外商會,建立勞動力數據資源庫,對外出務工人員進行遠程管理,目前駐外商會已達16家、會員732家。

靠山吃山是什麼意思(變靠山吃山為)3

圖:“根宮佛國”景區

讓農業剩餘人口走出大山,遷居到縣城等城鎮,從一産轉崗到二三産。2009年開化開啟了“小縣大城”新型城鎮化建設,以城市能級提升推進産業集聚、人口集中。一方面通過建設省級經濟開發區,提升企業發展勢能,創造就業機會,如今,規上工業企業工人達到7076人。另一方面,實施“三開回歸”工程,以開化在外企業、鄉賢和開化人為重點開展招商引智,鼓勵開商、開賢和開化人回鄉創業,帶動就業,2006年以來,開化新引進開商回歸項目44個、15.6億元。其三,以打造國家東部公園為契機,大力發展全域旅遊,帶動就業創業。以無中生有的“根宮佛國”景區為例,從一個根雕小作坊開始,2013年創成5A級景區,2015年建設根緣小鎮,2019年通過驗收命名,成功創成省級特色小鎮,吸引項目投資28.43億元,累計集聚各類文旅企業500餘家,帶動周邊就業近萬名。

2003年,開化全縣有19.1萬勞動力,7萬轉移縣外就業、2.4萬在本地從事二三産業,9.6萬從事種養業。2021年,全縣有19.2萬勞動力,10.6萬轉移縣外就業、5萬在本地從事二三産業,3.6萬從事種養業,轉移就業效果顯著。

産業興縣:轉型提升撬動收入增長

充分就業還不夠,接下來要解決增收問題,此時,曾經的生态伏筆成為打開高質量發展的金鑰匙。

“開化以‘品質農業’‘生态工業’為突破口,通過産業升級撬動收入增長。”夏盛民說。

靠山吃山是什麼意思(變靠山吃山為)4

圖:錢江源品牌店

以山為美,靠山發展。良好的生态特别适合發展特色化、精品化、品牌化農業,2003年以來,開化聚焦龍頂茶、山茶油、中藥材、中蜂、清水魚主導産業,以“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 基地 農戶”方式推動千家萬戶的小農戶連接千變萬化的大市場。首要之舉是打響“錢江源”品牌,推動農産品溢價增值。以開化龍頂茶為例,其2021年品牌價值29.04億元,2021年産量僅比2003年擴大2.3倍,但産值卻擴大了18.6倍;再如開化清水魚,2021年塘邊價每斤達到25-35元,是普通草魚的4-6倍。如今,開化已經形成了“一畝土茶園,萬元惠農錢”“一口清水塘,萬元賣魚錢”“十隻土蜂桶,增收萬元錢”“一畝高粱地,淨增萬元錢”等一批農産品溢價增值案例。目前,“錢江源”品牌已囊括8大類80餘款産品,平均溢價率達到30%以上。其次是培育生态美食,推動加工增值。開化氣糕被譽為“東方披薩”,開化縣率先成立氣糕辦,組織3000名農民參加烹饪、特色小吃餐飲培訓,将氣糕特色小吃發展成為農民增收的大産業。開化還進一步挖掘每個鄉鎮的特色美食,發布浙江省首個地方菜标準——錢江源味道《開化菜》,推出30道“不得不吃”的開化名菜,生态産品加工成美食,身價增長了幾十乃至上百倍,2021年,開化美食産業總産值達到75億元,直接就業5萬餘人。

生态紅線也倒逼開化工業産業升級,從食品醫藥、建材礦業、輕工機械“老三樣”躍升到新能源、新材料、新裝備“新三樣”。近年來,伴随着環境的不斷改善,開化對新興産業的吸引力越來越強,有機矽和糖醇兩個百億級産業鍊日益壯大,一批有機矽和功能性糖醇項目建設落地,如浙江合成材料公司總投資22億元的特種有機矽新材料項目,已啟動生産區主體工程施工;浙江華康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年産3萬噸高純度結晶赤藓糖醇建設項目正式投産。

同時,開化先後制定出台《關于加快推進有機矽、糖醇産業全産業鍊發展的實施意見》《有機矽産業鍊提升方案》《糖醇産業鍊提升方案》,保障兩大主導産業總産值增速持續加快。今年以來,糖醇、有機矽兩大産業鍊産值同比增長56.7%。

創新強縣:聯盟合作擴大覆蓋面

“‘人人有事做,家家有收入’突出了發展機會均等和發展成果共享,從群體的緻富到全體的富裕,不僅是量級的提升,更是機制的創新,下好先手棋是關鍵。”夏盛民表示。

靠山吃山是什麼意思(變靠山吃山為)5

圖:上安村黨建共富基地

抱團取暖是開化縣發展的一條重要經驗,一方面借力“山海協作”,主動對接發達地區優勢資源,搶搭順風車;另一方面,構建片區、村社、産業等聯盟組織,積極探索經濟、就業等聯盟實現機制,擴大“人人有事做,家家有收入”覆蓋面。

近年來,開化縣與杭州上城區、嘉興桐鄉市、紹興越城區建立了山海聯盟合作關系,改變之前的“單一資金補助”為“産業開發”“雙向飛地模式”,增強造血功能。2015年,開化與桐鄉簽署“山海協作生态旅遊文化産業示範區”共建協議,率先全省成立首個生态旅遊文化産業園,通過“一園多點”的開發模式,積極開展招商引資,吸引生态、旅遊、文化等領域的大項目、好項目落戶,共投入資金28.6億元,涉及建設項目41個。另外,開化的“産業飛地”發展迅速,由開化縣與紹興濱海新區共同打造的清華大學TUS裝配式建築産業化項目,是浙江省首個簽約落地的山海協作“産業飛地”合作項目,總投資10.23億元。眼下,項目建設正加速推進,全部投産後,年銷售額可達13.4億元。截至目前,開化飛地經濟年産值已經超10億元、稅收3500萬元。

以發展共謀、土地共商、信息共享為目标,開化縣打破鄉鎮行政區域壁壘,圍繞華埠、芹陽、池淮、馬金等4個中心鎮、重點鎮,按照“區位相鄰、功能相近”原則,将15個鄉鎮組建為東南西北4個“片區聯盟”,構建中心鎮産業平台集群、同盟鄉鎮産業上下遊布局分工的發展格局。正是得益于華埠鎮分享的項目資源信息,近日楊林鎮成功簽約中國藍龍蝦生物育種全球種質中心項目,總投資約5億元。

富不富,看農戶。長期以來,村級産業發展都是短闆,單打獨鬥形成不了發展優勢,村莊抱團才能産生規模效應。從“同質競争”向“組拳出擊”轉變,今年以來,開化縣組建了泛下淤、大金星、新青陽、南華山、高合五大村級示範聯盟,以“大金星村社聯盟”為例,金星村發揮黨建品牌輻射帶動作用,整合毗鄰的華東村和下溪村的旅遊資源,聯動發展黨建研學和生态旅遊,形成了“學在金星村、遊在花牽谷”的旅遊新格局。截至7月底,金星村已累計接待研學培訓人員307批次9100餘人。

在産業發展上,開化縣以龍頂茶、清水魚、錢江源星宿(民宿)、紅高粱、中蜂五大主導産業為紐帶,組建産業發展聯盟,合力解決規模化、标準化和品牌化等難題。如中蜂聯盟,重點依托9個養殖基礎好的鄉鎮,共同建設國家公園中蜂産業園、蜜粉源重點種植區、中蜂種質資源保護區以及7個特色蜜蜂産業示範基地,聚力打造開化土蜂蜜地理标志産品;紅高粱聯盟鼓勵大溪邊鄉向聯盟北部鄉鎮推介,已有20個村種植了1萬多畝紅高粱,預計帶動高粱酒、高粱遊等周邊産業增收6000多萬元。

編輯:彭慧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