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篇:1943年夏的雙方戰争态勢
哈爾科夫之戰使希特勒欣喜若狂,從當時的戰場态勢看,在哈爾科夫以北,由蘇軍占領的庫爾斯克成為一個突出部,突出部的南北兩邊已被德軍占領,北邊是奧廖爾城,南邊是哈爾科夫。
看地圖,庫爾斯克被蘇軍占領,像鋒利的一把尖刀,也像犀牛角,直刺德軍。希特勒必須拔掉這顆釘子,去除尖刀。他下令,盡快制定一項進攻計劃。德軍總參謀部,幾經研究修改,将此項進攻計劃取名代号為“堡壘”的進攻計劃。這個計劃是,以克格集團軍群從奧廖爾向南進攻,以曼施泰因集團軍群由哈爾科夫向北進攻。兩個集團軍群在庫爾斯克包圍在庫爾斯克突出部的蘇軍。用“堡壘”的鐵鉗,把庫爾斯克突出部的這把“尖刀”連根拔除,為斯大林格勒的失敗複仇。
“堡壘”計劃原定4月中旬發起進攻,但此計劃一再推遲,原因是,他們的裝甲利器,“豹”式、“虎”式坦克和“斐迪南”戰車尚無法滿足大型戰役的需要,需要再推遲一兩個月,可以多造出這樣的坦克裝備部隊,這樣,“堡壘”計劃被推遲了兩個多月。
經過幾個月的作戰部署,德軍在庫爾斯克方向共集中了65個師,集結了18個坦克師,總兵力達90萬人、坦克3155輛、火炮6793門、作戰飛機2000餘架,其中轟炸機1000架。
7月1日,希特勒接見參加“堡壘”進攻作戰的軍級以上軍官,并發表演說。他強調,德國必須争取主動,先發制人,不能放棄奧廖爾突出部,務必使德國軍人知道,他們應該與陣地共存亡。随即,希特勒簽發了“堡壘”作戰命令。
當德軍忙于制定“堡壘”作戰方案,蘇軍統帥部也在準備1943年的夏秋季作戰計劃。在制訂計劃時,發現德軍在庫爾斯克突出部有大規模發動進攻的企圖,通過偵察,這一地域,部署了德軍主力和龐大的坦克集群。蘇軍統帥部對作戰計劃進行了修改。
大戰在即,斯大林再委派“救火隊長”之稱的朱可夫擔當重任。
朱可夫分析和評估态勢,向斯大林報告:“……應當預計到,德軍在今年的各次進攻中,基本将依靠其坦克師和航空兵,因為它的步兵實施進攻的能力比去年要弱得多了。”報告中朱可夫強調指出:……“如果我們用防禦疲憊德軍,擊毀其坦克,爾後投進新的預備隊,轉入總進攻,徹底擊潰其主力集團,這樣将更好一些”
4月10月,統帥部召開大本營會議,讨論夏秋作戰計劃。會議決定采納朱可夫的建議,為避敵鋒芒,減少損失,利用庫爾斯克突擊部堅固的防禦工事,以防禦疲憊德軍的坦克進攻,把德軍的進攻阻止在庫爾斯克地域。爾後再投入精銳部隊反攻。
統帥部确定中央方面軍抗擊克盧格集團自奧廖爾方向的進攻,由沃羅涅日方面軍抗擊曼施泰因集團自别爾歌羅德地域的進攻,草原方面軍為總預備隊。在完成防禦戰之後,蘇軍在奧廖爾和别爾哥羅德-哈爾科夫方向轉入反攻。
随後,蘇軍開始了兵力集結和戰前準備。從前沿到頓河300公裡的縱深内進入防禦狀态,構築了八個防禦地區。兵力部署為:防禦階段,集中中央方面軍、沃羅涅日方面軍和草原方面軍三個方面軍的兵力。反攻階段,将西方面軍、布良斯克方面軍和西南方面軍一部投入戰鬥。五個方面軍的兵力,共300萬人;裝備有KB重型坦克、T-34中型坦克、及英美軍援的英制“丘吉爾”中型坦克和美制M3中型坦克共9000餘輛;火炮、迫擊炮和火箭炮6萬多門,其中反坦克炮就達6000多門。
在前線進行周密準備的同時,蘇軍最高統帥部密切注視着戰場态勢的發展,組織周密的偵察。到了6月末,情況顯示,德軍在庫爾斯克地域的進攻将在近期實施。6月30日,斯大林命令朱可夫負責中央方面軍,布良斯克方面軍和西方方面軍的統一指揮,總參謀長華西列夫斯基負責沃羅涅日方面軍、西南方面軍的指揮。
7月2日,蘇軍大本營向各方面軍司令員通報:德軍可能在7月3日到6日發動進攻。
又一場世紀大戰即将來臨。
請繼續觀看下一篇:庫爾斯克會戰打響!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