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蘋果ipad新版的問題

蘋果ipad新版的問題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11 15:45:43
目錄
  • 不斷細分的市場
  • 生産力從哪來
  • 永遠過剩的性能
  • iPad的定位逐漸清晰

WWDC結束了,網友們失望居多。确實在發布會前,媒體的傳聞将觀衆的阈值拔得過高。想買iPad的用戶在等,希望新系統更有生産力。想買新MacBook Pro的用戶在等,希望有新硬件。發布會結束後發現,原來我們想錯了。

蘋果ipad新版的問題(蘋果關于iPad你們都想錯了)1


不斷細分的市場

大多數人的預期是蘋果完全釋放iPadOS的生産力,然後會天然希望iPadOS能運行MacOS,或者是直接跑桌面端的應用,可惜用戶所希望的事情大多與廠商相反。

iPadOS能運行MacOS是一種解放生産力最便捷的方式,對于用戶來說也是最實惠的舉措。但對于蘋果來說,這種偷懶的方式是一種失敗。

蘋果ipad新版的問題(蘋果關于iPad你們都想錯了)2

如果iPad最終能裝上MacOS系統,蘋果費這麼大一圈勁又是為了啥呢。如果真的這樣做了,要不要把Mac變成可觸控的,能裝上iPadOS,而且還有更大屏幕呢?

iPad是市場細分的産物,有的人就是需要手持大屏幕進行閱讀。但這不意味着平闆和電腦要達到相互替代的作用。雖然功能有部分的重疊,但重疊也不意味着使用過程相同。恰恰是過程中的不同感受造就了新需求。

消費者會因為某個單一需求選擇一款産品,有些人希望能在床上,沙發上拿着iPad閱讀,寫寫畫畫,所以買了iPad。Mac能用嗎,也可以,但确實不如iPad輕松,這種輕松是重量的輕松,也是心理上的。

這裡還可以類比為各種消費行為,轎車和SUV都能将你從地點A送到地點B,有些因為坐姿選了SUV,有些人為了操控選擇了轎車,最後就是因為這一小點差異造成不同的購買決策。我記得小時候買運動鞋也是,打籃球穿跑步鞋不行麼,健身穿籃球鞋不行嗎,當然可以,但是選擇細分領域已有的産品會用的更舒服一些。

蘋果ipad新版的問題(蘋果關于iPad你們都想錯了)3

蘋果目前所做的就是能細分出更多的品類,滿足不同消費者,或者說不讓消費者離開自己的生态圈。你想要大屏,我們這有,你想要高性價的機器我們也有,想要mini,有。再也不會出現很早以前,因為沒有某個尺寸的設備,用戶轉去Android或是Windows生态的情況。

各類品牌都在做相似的事情,讓品類更齊全,讓用戶有的選。國産品牌以前靠性價比取勝,雖說擁有各個價位各種型号的屏幕,但唯獨沒有高端産品。看看這幾年,國産品牌早已補齊了這塊。大家都在做同樣的事,隻不過出發點不同。

雖然Mac的利潤率隻占8%。但不意味着沒有潛力,更不意味着放棄。iPad永遠不會替代Mac,反之如此。

生産力從哪來

蘋果在系統層面能做的隻有更順滑的操作邏輯,真正生産力的釋放得靠專業軟件。 别奢望蘋果自己開發專業軟件,這是開發者的事情。

iPad應該算是生産力工具的集合,有沒有生産力,App說了算,蘋果并不會越界,雖然說蘋果每次融合一些功能都會殺死一批以此為生的應用。

蘋果ipad新版的問題(蘋果關于iPad你們都想錯了)4

就拿這次的 Live Text 這個功能來說,很多做OCR的應用的公司要轉方向了,蘋果做得太好,直接融合在系統裡了。你用spotlight進行搜索時,直接能搜到照片裡的文字信息。一個功能點從不是單一的,而是互相聯動發揮更廣的作用。spotlight也比從前更加強大,可以通過照片的時間、地點、人物、場景進行搜索,還能搜索到筆記,别人分享給你的内容。沒辦法,這種涉及到底層API的東西,必須自己做。

再去到更專業的領域,例如修圖,剪輯,則需要專業的團隊做出更适配iPad的工作流,就像蘋果在宣傳片裡演示的那樣,iPad和Mac是互相打配合的,不是一個替代另一個。iPad上修好的圖片,寫好的文稿可以順滑的拖動到Mac中。

iPad的職責就是幹好一件事,用戶希望多窗口多應用,蘋果還希望你再買個Mac。

生産力是個極度個性化的事,多半靠個人對工作流的安排。iPhone、iPad、Mac,甚至是Windows都有各自突出的特點和應用場景,如果對生産力的理解是一個設備解決所有工作娛樂的問題,得到的隻有失望。很簡單,商業公司是要賺錢的。

如果你希望的是專業的應用,我相信未來會推出的,大公司也在不斷完善這樣應用。

性能永遠在過剩,除非買幾年前的産品

後半句可能不符合近兩年的iPad Pro,但是我想表達的是最新的産品,性能一定是過剩的。對于極大多數無法榨幹iPad Pro性能的用戶,性能是存量。 在買電子産品時,消費者提前預支未來能用到的性能,也可以說是為了之後新品出來時,性能不會太快落伍。

蘋果ipad新版的問題(蘋果關于iPad你們都想錯了)5

目前iPad Pro的跑分超過大部分型号的MacBook Pro和iMac,這是由蘋果新架構芯片帶來的。iPad Pro性能過剩已經好幾代了,但蘋果将M1放入iPad中,将所有人的預期提到了最高值。這些年,iPad和Mac的UI越來越像,鍵盤也有了,鼠标也支持了,但你依然無法使用 Final Cut Pro 之類的專業軟件,大多數專業的事情還是在電腦上來完成。

這也并不是說把電腦上的軟件都搞一個iPad的交互版本就能解決的。電腦的操作已經很簡單了,如果專業軟件要做iPad的版本,就要考慮觸控的意義和比重,也就是說如何設計交互模式讓用戶感受到舒适自然才是iPad應用的方向。

這也是難點所在,開發者需要衡量開發的周期和成本,如何設計App的交互才能讓用戶在有了Mac版本的情況下還願意購買iPad版本的應用。

我們可以看到這次的新系統是為了讓iPad和Mac能更好配合(也是蘋果一直在強調的continuity),開發者是開發出觸屏版的iPad 應用,還是開發一個輔助Mac版軟件的APP這也是未來的新方向。Universal Control 無縫連接兩塊屏幕,在發布會上,Craig 将他在iPad Pro設計的圖片無縫拖進iMac上的FCP中,就是在向觀衆展示新工作流。

這裡肯定有人說,這個功能友商早有了,但點子是誰先想出來的不是很重要,難的是誰能把它更好的融入生态系統,做到不突兀。

iPad的定位逐漸清晰

把工具安排進入你的工作流或者生活當中,而不是依附于工具。目前的iPad隻能接管你部分的工作,很少有人隻用一個iPad就滿足所有的工作娛樂需求。你的工作流裡必然還需要電腦,這也是WWDC向用戶和開發者傳達出的信息。

消費者希望能以盡可能少的付費獲取更多的功能,希望一台iPad既是iPad也是Mac,同時價格還不能變化太多,也希望一輛車可以又快又舒服又有操控。但是這樣的東西不存在

蘋果ipad新版的問題(蘋果關于iPad你們都想錯了)6

蘋果希望更好的iPad,能更好的配合Mac,大家一起買買買,而不是iPad就夠了。

目前看來,iPad就是一個可以做專業事情的toy,其實也好,至少拿起它的時候心情是放松的。


END

作者:電丸胡主編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