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徐志摩的再别康橋文字

徐志摩的再别康橋文字

圖文 更新时间:2024-10-13 09:18:05

徐志摩的再别康橋文字(徐志摩和他的再别康橋)1

所謂現代詩歌中的“的字詩”,是指那些詩歌中大量運用現代漢語中的定語成分,從而在詩句中反複運用“的字句式”,緻使詩文中滿目“的”字的詩歌

這是始于歐洲十八世紀“浪漫主義詩歌”的抒情模式在現代漢語詩歌中打下的烙印,其代表作品,甚至可以說“的字詩”的源頭,是徐志摩的《再别康橋》。且看:

《再别康橋》

徐志摩

輕輕的我走了,

正如我輕輕的來;

我輕輕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雲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陽中的新娘;

波光裡的豔影,

在我的心頭蕩漾。

軟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搖;

在康河的柔波裡,

我甘心做一條水草!

那榆蔭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間,

沉澱着彩虹似的夢。

尋夢?撐一支長篙,

向青草更青處漫溯;

滿載一船星輝,

在星輝斑斓裡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離的笙箫;

夏蟲也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橋!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來;

我揮一揮衣袖,

不帶走一片雲彩

28行詩,17個“的”,基本上是由“的字句式”構建起來的一首現代詩

徐志摩的再别康橋文字(徐志摩和他的再别康橋)2

“的”,文言文中相對應的是“之”,用之甚廣。然而,“之”字在古詩詞中出現,則是“詞窮”的表現,翻開千萬萬中國古詩,正文中找不出幾個“之”字

新文化運動帶來了現代詩,徐志摩和他的《再别康橋》是标志性的人物和作品,看看現代詩歌中的“的字句式”有多普遍,就知道其影響力有多大

《再别康橋》的寫作,大概是1928年,屬于中國浪漫主義詩歌的高峰時期,用“的字句式”确實能達到充分抒情的效果

可百年後的今天,現代詩歌已經走到了後現代的時期,在這樣日新月異的時代提筆寫詩,依然模仿百年前的語式,令人質疑,所抒之情,是否真實

當下優秀的現代詩歌,僅從表面上看,與百年前新詩入華夏時,明顯存在有兩點不同:

1,沒那麼“浪漫主義”的抒情于表面了而強調“隐忍”。書面表現在:那種“的字句式”基本不會過多地存在于成熟詩歌中

2,詩歌句尾的标點符号被省略掉了。當下寫詩,執意于句尾留下标點符号,反而成了一種“标新立異”

百年時間,說長不長,說短不短,寫當下的詩,寫此刻的真我,是現代詩歌之趨勢。與時俱進,詩歌當仁不讓,莫要抱着百年前“的字句式品味”,寫今天的詩歌

徐志摩的再别康橋文字(徐志摩和他的再别康橋)3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