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一日捐救助案例

一日捐救助案例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26 10:17:09

一日捐救助案例?據1月12日澎湃新聞網報道,近日,網上流傳一段視頻,一名男子在複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挂号收費處,扔下一個塑料袋後轉身就走,醫院工作人員發現裡面有10萬元現金和一封信,信中寫道:請幫給醫生們的夥食增加點營養經多方查找,院方發現這位熱心人是醫院的“老病号”該院醫護人員表示,“我們愛護病人,病人反過來也在愛護着我們,覺得特别暖心”,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一日捐救助案例?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一日捐救助案例(點贊低調豪捐)1

一日捐救助案例

據1月12日澎湃新聞網報道,近日,網上流傳一段視頻,一名男子在複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挂号收費處,扔下一個塑料袋後轉身就走,醫院工作人員發現裡面有10萬元現金和一封信,信中寫道:請幫給醫生們的夥食增加點營養。經多方查找,院方發現這位熱心人是醫院的“老病号”。該院醫護人員表示,“我們愛護病人,病人反過來也在愛護着我們,覺得特别暖心”。

類似的“低調豪捐”事件不少,它們滿溢着公衆對相關機構及其工作人員的理解、感激和體貼——或是源于接受相關服務時的愉快體驗,或是因對相關工作者環境與狀态的感同身受。這種“在力所能及範圍内做點什麼”的心願,是不少人心存感激時的生活體驗,隻是選擇的方式不同。“扔下10萬元就走”屬個别事件,而日常接受醫護服務時,我們對醫護人員表達了怎樣的尊重,在面對醫生之難、醫療之限時,我們是否有足夠的理解和包容,這些問題更應被讨論和反思。

有人這樣總結一些患者對醫護人員的态度,“時刻在依賴,時常在忽視,時而在抱怨,卻從來不了解”——話說得極端了些,但确有現實的影子。不少患者對醫護人員的工作不理解,也不了解。一些患者常為“排隊兩小時、看病三分鐘”而吐槽,卻不知醫生面對龐大的門診患者數量,也有沒時間上廁所、顧不上吃飯的苦衷;在新冠病毒感染高峰中,一些患者因床位被安排在醫院走廊而抱怨,殊不知這背後是醫院竭盡所能榨幹每一寸接診空間的努力,以及醫護人員連續多日超負荷工作的付出。有調查顯示,不少醫生一周的工作時間遠遠超過48小時,下班後不敢關手機、一天24小時待命則是很多醫護人員的日常。

在不理解之外,還有少數患者對醫護人員的工作不支持、不配合,甚至惡語相向、拳腳相加,以暴力手段威脅醫護人員的健康和生命。一些人在就醫時排隊等待時間長了,就會質疑醫療服務效率,甚至撒潑鬧事,擾亂醫療秩序;一些人身體有恙、求助醫生時将醫生視為“救星”,一旦沒獲得理想的救治效果,便對醫護人員反目成仇……

患者在就醫過程中,難免會出現恐懼、焦慮、緊張等情緒,這使得醫護人員在工作中往往要直面人性的脆弱與矛盾,面對生與死、進與退的抉擇,承受着常人難以想象的情緒和精神上的壓力。從這個意義上說,他們需要我們這個社會給予更多的理解、體諒、理解與關愛。不久前,“上海一線醫護收到6000元補貼”沖上熱搜,網友紛紛點贊、支持,齊整的民意裡是公衆對醫護群體抗疫貢獻的集體認同,是對醫護群體的由衷敬意和謝意。

在一次次緻敬、一聲聲感謝之外,我們對醫護人員的态度,體現在每一位患者的每一次就醫過程中。比如,在就醫時多點耐心,多些将心比心的換位思考。往大裡說,公衆對醫護群體的社會價值應給予更充分的肯定和認同,相關各方應努力提升這一群體的社會地位,包括提供更好的職業待遇、上升通道等。這有待國家層面醫療體制改革的不斷推進,也有待更多人能理解醫護群體的職業特點、尊重他們的艱辛付出。也許絕大多數人做不到“扔下10萬元就走”的“低調豪捐”,但理解和尊重醫護人員則是我們每個人能夠且應該做到的。

和諧的醫患關系,受益的是我們每一個人,更是一個文明社會應有的樣子。

評論員韓韫超

來源: 工人日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