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 · 中國人的向死而生
清明,天地間吹來清爽明淨之風
物至此時清潔明淨,故謂之清明
萬物生長的美好,讓人神清目明
心中念念故人,亦讓人無限感懷
于是,我們在歡樂又哀愁的季節
向死而生
在二十四節氣中,既是節氣又是節日的,除了冬至,就隻有清明了。在中國人眼裡,清明是個眼淚與歡笑并存的特殊日子,因為沒有一個日子能像它一樣,充分地将生與死挨得如此之近。
作為節氣,清明天朗氣清、惠風和暢,有杏花煙雨、楊柳如煙,更有春風拂去天地灰塵;而天地清明之際,人們植樹插柳、踏青郊遊,忙趁東風放紙鸢,于春風中吐故納新,心中塵垢也漸漸除去,照見心靈的澄澈。
作為節日,我們在清明祭祖,慎終追遠、寄托哀思。這是個讓墓碑又一次醒來的日子,人們隻有靜靜對着墓碑說上一番心裡話,才能一思過去,二念将來,然後好好活在當下。
隻有念念清明,才能時時當下;
隻有直面死亡,方可重獲新生。
一候桐始華|清明一到,白桐花開始綻放花蕾
二候田鼠化為鹌|喜陰的田鼠因陽氣漸盛而躲回洞穴,喜陽的鹌鹑開始出來活動;
三候虹始見|而天地清明,雨後天空如洗,空氣清新,雲薄漏日,日穿雨影,開始出現美麗的彩虹。
寒食又清明,陌上柳色青
〔 掃墓 〕每年清明,人們都會身着素衣去山中祭祖。他們鏟除雜草,放上豐盛的酒食供品,于墳前焚香禱祝,燃燒紙錢,以感恩之心,低聲細訴對親人的思念。
寒食 〕寒食節本是紀念介子推的節日,與清明其實是兩個前後相繼但主題不同的節日,寒食懷舊悼亡,清明求新護生。由于兩者在時間上緊密相連,到了唐代便合并到了一起。寒食節,人們斷火清竈吃冷食之後,以新火換舊火,表示迎來新的生活。
〔 插柳 〕清明,民間有插柳習俗。傳說是紀念神農氏,又說介子推死前靠的老柳死而複活,晉文公賜名“清明柳”,并折枝紀念。唐太宗曾給大臣柳圈以示賜福驅疫,人們便把柳枝稱為“鬼怖木”,紛紛插柳辟邪。柳樹易活,象征着青春活力,所以也有“清明不戴柳,紅顔成白首”的說法。
清明 · 人生看得幾清明
以前看清明,是天朗氣清,祭祖哀思
如今再看清明,更像是在看一種人生
“清”是山水同在,“明”乃日月共存
山無水少了輕靈,水無山失了穩重
日無月少了溫柔,月無日缺了熱情
有生必有死,知死,而後方有新生
讀懂了山水日月,便懂得了天地精神
讀懂了生死相依,便懂得了向死而生
本文分享自東家匠人:楚榮堂茶具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