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本公衆号設為星标★,精彩内容及時看到!
1 有組織排放源
1.1 采樣位置
按照《固定污染源排氣中顆粒物測定與氣态污染物采樣方法》( GB/T 16157) 中氣态污染物采樣方法的相關要求進行。用真空瓶采集惡臭氣體樣品時,采樣位置應選擇在排氣壓力為正壓或常壓的點位處。
1.2 采樣點
按照 GB/T 16157 中氣态污染物采樣方法的相關要求進行。
1.3 采樣頻次
a)連續有組織排放源按生産周期确定采樣頻次,樣品采集次數不小于 3 次,取其最大測定值。生産周期在8h以内的,采樣間隔不小于 2h;生産周期大于 8h的,采樣間隔不小于4h。
b)間歇有組織排放源應在惡臭污染濃度最高時段采樣,樣品采集次數不小于3 次,取其最大測定值。
2 無組織排放源
2.1 點位布設
按照 《大氣污染物無組織排放監測技術導則》(HJ/T55) 中的相關要求進行。在進行無組織排放源惡臭監測采樣時,應對風向和風速進行監測。應在下風向周界布設監測點位。一般情況下,點位設立在周界主導風向的下風向軸線及風向變化标準偏差±Sº範圍 内或在有臭氣方位的邊界線上,如圖1所示。±S°的計算測量方法參考 HJ/T55,每分鐘測量一 次風向角度,連續測定 10 次,取其平均值并計算标準偏差範圍值。
被測周界無條件設置監測點位時,可在周界内設置監測點位,原則上距離周界不超過 10米。當排放源緊靠圍牆(單位周界),且風速小于 1.0m/s 時,在該處圍牆外增設監測點。當兩個或兩個以上無組織排放源的單位相毗鄰時,應選擇被測無組織排放源處于上風向時進行臭氣濃度監測,其布點方法同前。雨、雪天氣下,因污染物會被吸收,影響監測數據的代表性,不宜進行惡臭無組織排放監測。
2.2 采樣點數量
圖 1 一般情況下監測點設置示意圖
一般設置 3 個點位,根據風向變化情況可适當增加或減少監測點位。
2.3 采樣頻次
a)連續無組織排放源每 2h 采集一次,共采集 4 次,取其最大測定值。
b)間歇無組織排放源應在惡臭污染濃度最高時段采樣,樣品采集次數不少于3 次,取其 最大測定值。
3 環境空氣
3.1 惡臭敏感點的監測采用現場踏勘、調查(污染發生的時段、地點等)的方式,确定采樣點。
對于水域惡臭監測,若被污染水域靠近岸邊,選擇該側岸邊為下風向時進行監測,以岸邊為周界。
3.2 采樣頻次
對于環境空氣敏感點的監測,根據現場踏勘、調查确定的時段采樣,樣品采集次數不少 于 3 次,取其最大測定值。
往期推薦
環境監測人員上崗試題集(更新)|水和廢水:容量法-氯化物(套題)
環境監測人員上崗試題集(更新)|水和廢水:容量法-鈣和鎂(總硬度)(套題)
環境監測人員上崗試題集(更新)|水和廢水:容量法-基礎知識(套題)
環境監測人員上崗試題集(更新)|水和廢水:容量法-酸度、堿度(套題)
環境監測人員上崗試題集(更新)|水和廢水:容量法-化學需氧量(套題)
環境監測人員上崗試題集(更新)|水和廢水:電化學法-氟化物、可吸附有機鹵素(套題)
環境監測人員上崗試題集(更新)|水和廢水:電化學法-氨氮、酸度、堿度(套題)
環境監測人員上崗試題集(更新)|水和廢水:電化學法-化學需氧量、氯化物、硝酸鹽(氮)(套題)
環境監測人員上崗試題集(更新)|水和廢水:電化學法-銅、鉛、鋅、镉、鋇、钛(套題)
環境監測人員上崗試題集(更新)|水和廢水:電化學法-基礎知識、pH、電導率(套題)
環境監測人員上崗試題集(更新) | 水和廢水:現場監測-pH、臭、電導率、水溫、氧化還原電位(套題)
環境監測人員上崗試題集(更新) | 水和廢水:重量法-溶解性總固體(套題)
環境監測人員上崗試題集(更新) | 水和廢水:重量法-硫酸鹽(套題)
環境監測人員上崗試題集(更新) | 水質現場監測-氰化物(套題)
環境監測人員上崗試題集(更新) | 水質現場監測-溶解氧(套題)
環境監測人員上崗試題集(更新) | 水質現場監測-流量(套題)
環境監測人員上崗試題集(更新) | 水質現場監測-渾濁度(套題)
環境監測人員上崗試題集(更新) | 水質現場監測-透明度(套題)
環境監測人員上崗試題集(更新) |大氣降水采樣(套題)
環境監測人員上崗試題集(更新) | 地下水采樣(套題)
環境監測人員上崗試題集(更新) | 水質樣品采集-04 問答題
環境監測人員上崗試題集(更新) | 水質樣品采集-03 選擇題
環境監測人員上崗試題集(更新) | 水質樣品采集-02判斷題
環境監測人員上崗試題集(更新) | 水質樣品采集-01填空題
——————————
聲明:本公衆号原創文章未經允許不得轉載!部分文章内容收集于網絡,目的在于分享傳遞信息給讀者,如有侵犯原作者權利情形,煩請告知,我們将及時處理。謝謝支持!
轉載請注明:來自公衆号(cnemcc)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