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聯通親情守護創新點

聯通親情守護創新點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6-11 18:50:19

近年來,數字基建高速發展的受益者已日漸增多。然而,在數字技術賦能千行百業,數字生态茁壯生長的大趨勢下,以老年人為代表的部分群體卻難以享受到數字紅利。他們因為年齡與學習能力等原因,而難以像其他人那般自如地在“數字海洋”裡暢遊。據統計,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已達到26402萬人,占總人口的18.7%。而根據第45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中顯示,截至2020年3月,在我國網民超過9億的龐大規模中,60歲及以上網民數占比僅為6.7%。

  為幫助老年群體更好地使用互聯網應用,政府各部委相繼推出了一系列圍繞跨越“數字鴻溝”的助老舉措。例如,去年年底,國務院辦公廳便印發了《關于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實施方案》,其中明确提出,必須保留老年人熟悉的傳統服務方式,緊貼老年人需求特點,加強技術創新,提供更多智能化适老産品和服務。

  在國家政策引導下,一方面,各大互聯網科技企業積極響應,紛紛對自身産品及服務進行“适老化改造”,考慮到老年人需求,開發了大字版、語音版、簡潔版等版本的應用。另一方面,政企聯手共同助力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基建發展,新時代智慧養老模式日漸成熟、完善,老年人健康管理、安全保護等服務也因此變得更加及時、便捷、有效。在社會各方的高度關注與共同努力下,老年人生活質量的改善肉眼可見。從“害怕”使手機,到“愛上”互聯網,一場圍繞數字技術融入現實生活的改變正在這些“銀發族”身上真實發生。

“手機課堂”熱烈開講

  事實上,在日常生活中,大多數老年用戶都或多或少遇到過互聯網與手機等移動設備的使用障礙。可能是功能步驟太過繁瑣、可能是字體太小看不清……種種問題都使得老年用戶無法像年輕用戶一樣,盡情享受各項應用功能帶來的便利。

  這些老年用戶在自己研究一段時間之後,往往還是不太理解具體如何操作,從而急于求助身邊的人。此時,向子女尋求幫助便成為了大多數人的首選。但一部分老年人的子女并不在身邊,無法及時為他們提供引導與幫助。因此,有些老年用戶甚至會專門跑去營業廳向工作人員求助,隻為學習如何看短視頻、使用搜索功能等等。

  筆者了解到,為解決以上老年人的困擾,北京聯通開展了“一項承諾 一個課堂”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關愛行動,幫助老年人更好使用智能技術。據悉,北京聯通要求全體營業員、全體智慧家庭工程師“熱心解答老年人智能技術相關問題”,比如手機使用輔導、APP下載使用輔導、WiFi設備使用輔導、IPTV電視操作輔導、網絡安全知識普及、114挂号操作普及、移動支付、健康寶使用操作等。

  馬家堡營業廳一側,一堂别開生面的“手機小課堂”正熱火朝天地進行着。電子屏幕上,顯示着應用下載的詳細步驟圖;屏幕旁,講解員正逐字逐句、耐心地回答着叔叔阿姨們的“密集提問”;而屏幕下,“銀發族”們坐滿了整整一間屋子,有的目不轉睛、聚精會神地聽着講解,有的三五成群,圍着營業員一步一步地學習操作。

  “以前去醫院看病,經常得起個大早趕去醫院‘搶’号,有時候還會碰到沒号白跑一趟的情況。現在通過‘小課堂’學會了網上預約取号後就省時省力多了。打車也是,學會使用打車軟件以後,再也不用在馬路邊等車幹着急了。”張阿姨一邊記錄着筆記,一邊向我們介紹道。

  “他們還教會了我手機P圖,你看上回我去海南玩的照片都是自己P的,是不是挺好看?”張阿姨掏出手機展示着。以往連微信都不會用的她,如今已掌握了多項互聯網技能,她不光會在微博聊天發語音、發表情包,刷熱門短視頻也不在話下。

  讓“張阿姨們”從“互聯網小白”華麗轉身,正是“手機小課堂”開設目的之一。工作人員告訴筆者,讓老年人跟上時代,學會使用需求迫切、日常愛用的APP是當下極重要的任務。

  據悉,“銀發族”使用頻次較高的APP類型包括社交、短視頻、移動支付、新聞資訊和購物等。短視頻除娛樂屬性之外,也承載了資訊獲取和科普的功能,“銀發族”偏好時事熱點、正能量、養生、生活常識等實用内容。而防騷擾、防欺詐、高危網站攔截、位置監測等安全服務類内容是“銀發族”及子女關注的話題,同樣也是“手機小課堂”的講授重點。

聯通親情守護創新點(助力銀發族跨越)1

全線“适老化”升級

聯通親情守護創新點(助力銀發族跨越)2

  當然,作為對外挂牌的“北京聯通智慧助老營業廳”,除了開設“手機課堂”等“增值服務”外,在基礎性的業務辦理等環節、流程也進行了全面“适老化”調整,建立了統一的助老服務标準。

  筆者注意到,營業廳内,離大門不遠處,設置有一片“愛心專座”區域,顔色與其它座椅有明顯差别,還備有坐墊。據了解,目前北京聯通所有營業廳均已設立和完善了營業廳無障礙設施,在營業廳設立老年人“愛心坐席”,并在明顯位置擺放“愛心專座”台卡,解決了老年人營業廳看不清、沒地坐的問題。此外,營業廳還為老年客戶提供“沃智護”健康碼助查、代客取号、賬單打印等人性化“适老服務”,一經推出,便收到了叔叔阿姨們的廣泛好評。

  家住角門的劉叔叔表示:“現在是疫情防控常态化,到哪兒都需要出示健康寶掃碼,學了好幾次還是不知道怎麼掃碼,還得麻煩工作人員。到這兒(營業廳)有小夥子小姑娘幫我們手動登記,省去了好多麻煩。”他說,“夏天時天氣又悶又熱,我們這些老年人容易犯暈中暑,這兒還為我們準備了藿香正氣,營業廳裡的工作人員還會時不時關心詢問一下我們的身體狀況,從這些細節裡都能感受到他們的用心。”

  除了線下服務的“适老化”改造外,線上助老服務更需要及時進行優化。在傳統的老年客戶智能區分功能基礎上,10010開辟了直達人工的熱線服務通道。根據大數據分析後,65歲以上的老年人撥打電話時将直接轉入人工客服。

  打開中國聯通APP(聯通官方的APP)切換進服務頻道客服頁面,點擊“智慧助老”專區,幾個标有大字的四大服務闆塊赫然出現在筆者眼前。這是聯通專為老年人設計的“關懷版”,可根據用戶年齡信息提示切換到"關懷模式",展示核心基礎功能,界面更簡潔,字體放大,老年人可以輕松完成語音及流量餘量查詢、話費充值等服務。此外,在秒懂聯通助老課堂裡,老人們還可以學習各種手機使用技巧及防詐騙知識。值得一提的是,以上所有闆塊功能均采用大字号展示,方便老人閱讀。

  此外,筆者發現,如今市面上還出現了專門針對老年人的電話卡及配套套餐。以聯通孝心卡、銀齡卡為例,孝心卡除了每月可訂購0元流量包外,還可提供定時語音呼叫、風險網站提醒、實時活動範圍查詢等功能。而銀齡卡則可以提供定向APP免流量、同款電話卡客戶溝通通話免費等服務。

智能設備讓老人更安心

聯通親情守護創新點(助力銀發族跨越)3

聯通親情守護創新點(助力銀發族跨越)4

事實上,利用數字技術豐富娛樂休閑生活是次要的,身體健康問題才是老年人自己與子女們最為關心的話題。

  “平時工作太忙,回家時間很少,家政阿姨也不能每天24小時在老人身邊。再加上老年人本身就容易出現身體問題,所以真的很擔心。”王女士說道。

  為了随時掌握父母的安全動向,今年王女士為父母購買了一款基于聯通eSIM技術的老人腕表。王女士說:“這款腕表功能很齊全,不僅可以有心率監測、睡眠監測、運動計步、吃藥定時提醒等功能,還能一鍵SOS呼救,我們可以立刻看到老人的位置。”

  除了智能腕表外,當前市場上還有紅外線人體感應器及報警按鈕等衆多智能助老産品。據了解,紅外線人體感應器可以記錄家中老人活動狀态,一旦超過5小時沒有人體移動,該産品就會通過短信、微信、語音電話等方式,将信息發送到子女手機上。而報警按鈕,則可以讓老人在感到身體不适或遇到突發狀況時,及時向子女發送求救信息。

  不管是對于已有産品的“适老化”升級,還是智能養老産品的推陳出新,毋庸置疑的是,在社會各方的高度重視與共同協同下,互聯網與老年人之間這條“數字鴻溝”正逐漸縮小。未來,将有更多“銀發族”可以享受到數字生活帶來的便利與高效。

  冬奧的腳步已愈發接近,而中國聯通作為北京2022年冬奧會官方通信服務合作夥伴,值此之際,北京聯通以更高的服務标準要求自身,不僅在助老層面持續優化服務,更在方方面面充分發揮企業的社會責任,做人民的服務者、社會的好幫手。文/劉鑫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