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說結論:古埃及聖書體文字既不是表音文字也不是表意文字,它是界于表音文字和表意文字之間的文字類型。其靈魂是拼音,是世界拼音文字的濫觞。古埃及聖書體文字由三類符号構成:表意符号、表音符号和限定符号。從某種程度上來講,它和漢字存在着相似之處。
聖書體文字
以下,我來給大家介紹一下古埃及聖書體文字的基本情況,并把這種文字與漢字進行簡單對比。
1.古埃及聖書體文字的常識
①構詞符号
聖書體文字由描繪具體的人、動物和植物等各種事務的符号構成。中王國時期(公元前2055年-前1650年),聖書體中大約包含700多個構詞符号,到新王國時期(公元前1550年-前1069年),這一數量高達1000多個。其中光是描述男性的符号,就有50多個,表示人身體部位的符号更是有60多個。
聖書體文字中表示人身體部位的符号
②表意符号
聖書體文字的表意符号是用圖形表示所畫之物或與此密切相關的含義。大體來說,凡是能夠畫出來的實物,都可以用該物的圖畫形狀來表示,即以形表意。比如聖書體中的太陽、月亮和星星分别為:
太陽、月亮和星星
③表音符号
經過長期的演化,古埃及聖書體中,符号本身與所表示的意思相對應的情況很少。絕大多數符号失去了其表意功能,演變成了固定的表音符号,類似于字母。雖然表音符号與表意符号在寫法上一樣,但是它們卻有了表音的功能。按照音标數量的不同,聖書體文字中的表音符号可以分成三類:單輔音符号、雙輔音符号和三輔音符号。顧名思義,單輔音符号的發音為一個輔音;雙輔音為兩個輔音;三輔音為三個輔音。
聖書體文字中常見的單輔音符号和其發音
④限定符号
所謂限定符好,就是在一個詞的詞尾加上一個純屬表意的圖形符号,其本身不發音,旨在表示該詞的範疇和類别所屬,引導讀者正确把握其意思。其作用有二:其一,可以用來區分詞義,以區别同音詞;其二,可以充當詞與詞之間的分界符号。因為在古埃及聖書體文本中,詞與詞之間沒有間隔和标點,所以需要詞之間的分界符号來斷詞。
聖書體中常見的定符
2.聖書體和漢語的相似之處
在聖書體的構詞中,表音符号通常出現在單詞的開頭和中間位置,而定符一般出現在詞尾,比如用來表示”睡覺“的詞,寫作
sedjer
該詞的第一個符号為折疊起來的布的側面,發音為s;第二個符号為成捆的亞麻莖,發音為djr;第三個符号為人的嘴,發音為r;第四個符号為躺在床上的木乃伊,是本詞的定符,表示該詞詞義與人躺在床上有關。
這不禁讓我想起了漢語中一些字的寫法,比如河南省的簡稱“豫”字,也可以分成兩部分,前方的“予”表示這個字的發音,後方的”象“可能表示河南曾經有”大象“生存,用于指代河南這個地方。
有疑問,@我@探秘古埃及
參考文獻,王海利,《法老與學者——埃及學的曆史》,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10年。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