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記者 陳燕燕
26歲的莆田小夥阿明(化名)舌頭長了個潰瘍,
僅黃豆大,三個月不愈,竟查出舌癌,
病根很可能是他愛啃硬殼海鮮,
時常刺破口腔,誘發潰瘍。
福建省腫瘤醫院院長、頭頸腫瘤放療科主任醫師陳傳本教授說,口腔癌是頭頸部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是全球第六高發癌症,其中,八成是舌癌。
近年,福建的口腔癌高發,且有年輕化的趨勢,如果發現同一部位口腔潰瘍超過2周,應及時就醫。
經常口腔潰瘍 小夥得舌癌阿明生長在莆田沿海,從小愛啃硬殼海鮮,用牙咬硬殼時,一不下心就會刺破口腔粘膜,誘發潰瘍,但過幾天就好了。三個月前,他發現右側舌頭下又長了個小疙瘩,硬硬的,不是很疼,但潰瘍越來越大,疼得厲害,他才覺得不對勁。到醫院一查,竟被确診為舌癌。幸好,他做了手術、輔助放療,目前恢複良好。
阿明挺納悶,他年紀輕輕,又沒家族史,咋突然發病?醫生一再追問,阿明才說,平時,他愛啃硬殼海鮮。
陳教授說,舌癌不是不治之症,越早發現,治療效果越好。但早期病症跟口腔潰瘍很像,都是出現不明原因腫痛和白斑。幾乎每個人都長過口腔潰瘍,有時調整飲食、喝點清火茶就好了,很多人不會在意。有的患者潰瘍疼痛一兩個月,放射到耳根,實在不能忍了才來醫院,一旦确診,已是中晚期。
疲勞、熬夜、生活不規律、女性經期等都可能導緻口腔潰瘍,早期會疼痛,多為複發性口瘡,且病發時間不會持續太長,長的位置不定,外觀通常為圓形或橢圓形,微腫但并非腫塊,出現潰瘍時,忌辛辣、煙酒等,避免反複刺激破損部位,一般在1-2周内自愈。若潰瘍長在同一部位,超過兩周不能痊愈,應警惕。
除了長期不愈的潰瘍,愛咬舌頭,白斑、紅斑、扁平苔藓也可能是癌前病變。若發現舌部有其中的任何一種症狀,不感覺疼痛,持續時間較長,應及時就診。
口腔癌年輕化 小心這些事口腔癌包括舌癌、牙龈癌、腭癌、口咽癌、唇癌等,其中,舌癌最常見。早年,口腔癌多發于65歲以上,近年有年輕化趨勢,三四十歲的患者很常見,30歲以下的患者明顯增多。
陳教授說,不良衛生和生活習慣可引發口腔癌,比如吸煙、飲酒、嚼槟榔,還有些人喜歡吃燙嘴的食物,容易造成口腔黏膜輕度灼傷,如果頻繁如此,會令口腔黏膜潰爛加劇,難以愈合,長此以往可能引發舌癌。
物理刺激誘發的舌癌也較常見,比如牙齒殘根、殘冠,長期摩擦、刺激,導緻口腔破潰;打舌釘、舌環,長期摩擦形成潰瘍;不注意口腔衛生,容易導緻齲齒,久而久之,會加劇對口腔的刺激,也可能誘發舌癌。從事戶外工作者,長期暴露在日光直射下,唇癌的發病率也較高。
他告誡大夥:
平時要按時作息,戒煙限酒;
多吃新鮮蔬果,少吃熏烤腌制類食物,少吃燙食,少嚼槟榔;
正确刷牙,預防齲齒,定期洗牙,清除牙結石;
口腔潰瘍超過兩周不愈,及時就診;
每1~2年應進行一次口腔臨床檢查,及時治療癌前病變,如口腔黏膜白斑、扁平苔癬等;
當有不正的牙齒或假牙對周圍組織産生摩擦,應立即矯正,及時治療殘根,殘冠;
發現口腔内有任何腫塊贅肉、脫皮落屑或顔色變化,應盡快就診。
海都福利近年,惡性腫瘤已成為我省“頭号殺手”,其實,腫瘤可防可治。4月15日—21日是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連日來,海都已邀請福建4位腫瘤名醫,傳授防癌經驗,贈送義診号。
今日起,陳傳本教授也贈送10個義診号。平時,他一号難求,有需要的讀者在文末留言“陳傳本 讀者姓名 手機号”,先報先得。
名醫簡介
陳傳本
福建省腫瘤醫院院長、黨委副書記,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福建省衛生計生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中國臨床腫瘤學會理事、中國臨床腫瘤學會放療專家委員會常務委員、中國臨床腫瘤學會鼻咽癌專家委員會副主委,中國抗癌協會理事,福建醫師協會腫瘤放療醫師分會會長,福建抗癌協會放療專委會主委,福建醫學會腫瘤學分會副主委,福建省腫瘤放射治療質控中心主任。
擅長頭頸部腫瘤綜合治療。
專家門診時間:周二上午
編輯:毋驚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