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獻初 郭帥華
【原文】閏餘成歲 律呂調陽
【譯文】 積三年左右剩餘的時間合成一個月,形成閏年;以奇數的六律和偶數的六呂來調節陰陽曆法,用以定樂律正四時。
【釋義】
“閏馀成歲”就是古代曆法的内容,語出《尚書•堯典》“以閏月定四時成歲”。
我國的曆法用的是“陰陽合曆”。陽曆,又稱為太陽曆,是以地球繞太陽公轉的運動周期為基礎而制定的曆法。太陽曆的曆年近似于回歸年,一年12個月,這個“月”,實際與朔望月無關。陽曆的月份、日期都與太陽在黃道上的位置相符合。根據陽曆的日期,一年中可以明顯看出四季的寒暖變化,但在每個月中,看不出月亮的朔、望、兩弦。當今世界通行的公曆是陽曆的一種,平年365天,閏年366天,每四年一閏,每滿百年少閏一次,到第四百年再閏,即每四百年中有97個閏年。公曆的曆年平均長度與回歸年隻有26秒之差,要累積3300年才差一日。
陰曆,在天文學中主要指按月亮的月相周期來安排的曆法。月球繞行地球一周(以太陽為參照物,實際月球運行超過一周)為一月,即以朔望月作為确定曆月的基礎。朔望月的長度是29日12小時44分2.8秒,即29.530587日,兩個朔望月大約相當于地球自轉59周,所以陰曆規定大月30日,小月29日,12個月為一年,共354日。由于兩個朔望月比一大一小兩個陰曆月約長0.061日(約88分鐘),一年多出8個多小時,三年多出26個多小時,即一日多一點。為了補足這個差距,規定每三年中有一年安排7個大月5個小月。這樣,陰曆每三年19個大月17個小月,共1063日,同36個朔望月的1063.1008日,隻相差2小時25分9.1秒。
陰曆年同地球繞太陽公轉毫無關系。由于它的一年隻有354日或355日,比回歸年短11日或10日多,所以陰曆的新年有時是冰天雪地的寒冬,有時是烈日炎炎的盛夏。一年相差11天,三年加起來就差了33天,多出一個月,這樣曆法與物候節律就不符了。我國古代曆法用“置閏法”巧妙地把二者調和得當,《左傳·文公六年》“閏以正時”,就是指的“置閏法”。
置閏的方法是逐步完善起來的。商周時期三年一閏,戰國時已經知道19年7閏的閏周,一閏周共235個朔望月。按中國古代大多數曆法采用的“四分曆”的歲實和朔策(朔望月的長度),19回歸年同235朔望相等,其關系為:19×365.25=235×499/940=6939.7529。也就是說,陽曆的19年等于陰曆的19年,陰陽曆就完全調和起來了。
閏月放在一年中的哪個時候呢?西漢中葉以前都放在年末,如殷周叫“十三月”,秦與西漢初叫“後九月”。自漢武帝施用太初曆開始,就規定閏無中氣之月。農曆把一年分為十二個節氣和十二個中氣,中氣為:雨水、春分、谷雨、小滿、夏至、大暑、處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大寒。與中氣相對的節氣,從小寒起,太陽黃經每增加15°為另一個節氣,計有小寒、立春、驚蟄、清明、立夏、芒種、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十二節氣。中氣、節氣又合稱“二十四節氣”,在農曆中的日期是逐月推遲的,于是有的農曆月份,中氣落在月末,下個月就沒有中氣。農曆就規定把沒有中氣的那個月作為上一個月的閏月。此法一直沿用到今天。19年7閏法是我國古代曆法的主要特點之一。另外,陽曆也同樣設閏,365天為一個自然年,但一個回歸年(歲)是365天又5小時48分46秒,多出的5個多小時,四年累計到24小時了,就多出一天,必須設閏将其消化掉。故陽曆每四年一閏,将多出一天放在二月份,即平年二月28天,閏年二月29天。
“律呂調陽”,是古代用律呂來校訂音律、協調陰陽。《漢書·律曆志》:“律有十二,陽六為律,陰六為呂,黃帝之所作也。黃帝使伶倫自大夏之西,昆侖之陰,取竹之解谷生,其竅厚均者,斷兩節間而吹之,以為黃鐘之宮,制十二筩以聽鳳之鳴。其雄鳴為六,雌鳴亦六,比黃鐘之宮而皆可以生之,是為律本。” 傳說黃帝的樂官伶倫是發明律呂據以制樂的始祖。《呂氏春秋》記,伶倫取長三寸九分之竹吹響,以它的聲音作基本音,定為“黃鐘之宮”,以此為标準制成長度不同的十二個管,分成六陰、六陽兩組。六根單數的屬陽,叫六律,依次為黃鐘、太簇、姑洗、蕤賓、夷則、無射;六根偶數的屬陰,叫六呂,依次為大呂、夾鐘、仲呂、林鐘、南呂、應鐘。 六律之首為黃鐘,六呂之首為大呂, 故音樂有“黃鐘大呂”之稱。其中最長的“黃鐘”為九寸,九是陽之變,有窮究萬物之意,九又代表天,“黃鐘”也代表天,所以長九寸。按長短次序将竹管排列好,上面的管口平齊,下邊長短不一,然後插到土裡。竹管是空的,裡面灌滿用葦子膜燒成的灰。這種飛灰最輕,叫暇莩。把這些管埋在西北的陰山,拿布幔子遮蔽起來,外面蓋上房屋,以确保不被風吹到,用它來候地氣,到了冬至時就起變化了,所謂“冬至一陽生”。陽氣一生,首位九寸長的管子裡的灰就自己飛出來了,發出一種“嗡”聲。這種聲音就叫黃鐘,這個時間就是子時,節氣就是冬至。用這種聲音來定調,相當于現代音樂的C調。同時可用來定時間,以調物候的變化,所以叫做“律呂調陽”。中國古代音樂有五音,宮商角征羽,這是五個全音,再加上兩個半音,一個是4,一個是7,一共七個音。這七音是一個八度的自然音階,沒有音高,也就是沒有定調,這時就需要用律呂來給它定調,這裡的“律呂”就是指定調用的律管和呂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