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論語中關于公私分明的句子

論語中關于公私分明的句子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8-12 10:06:48

論語中關于公私分明的句子?#我在頭條搞創作#子曰:禘自既灌而往者,吾不願觀之矣,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論語中關于公私分明的句子?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論語中關于公私分明的句子(論語.八佾心解)1

論語中關于公私分明的句子

#我在頭條搞創作#

子曰:禘自既灌而往者,吾不願觀之矣。

或問禘之說。子曰:不知也。知其說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諸斯乎?指其掌。

今天,把兩句連起來看,總感覺古人對論語的斷句是有問題的,以後我們試着把一些句子連起來解讀,看看是不是這樣。

先說一下這個“禘”,如果沒有深入研究過中國古代文化的人,幾乎不可能知道這個“禘”是什麼?禘,是中國古代的一種禮,象征宗教的精神,祭拜天地祖宗之禮。在古代,國家舉辦禘禮的時候,皇帝要代表全國百姓進行祭祀大典,隆重的程度不亞于現在的國慶。而且,皇帝在禘禮期間不但要做到清心寡欲,每天反省自己,而且絕對不可以回家,等同于古文中提到的齋戒沐浴,不隻是吃素洗澡那麼簡單,那個理解太膚淺了,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研究一下,中國古文是如何定義齋戒沐浴的。

所以,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孔子說:禘禮開始以後,主祭的人端上一杯酒,獻給神祇以後,我就不願意再看下去了。

那孔子為什麼不願意看下去了呢?通過前面的學習,我們大概了解了,《論語·八佾》這一篇,講到現在,表面上一直在講禮,實際上是在講文化,這也就是禮的内涵,孔子重視的不是形式上的禮節,而是禮的内涵,和實施禮的時候人的誠敬而真實的心。結合孔子當時的時代背景,我們可以明白,當時的當權者,基本都是假仁假義,禮儀都是用來擺擺樣子,騙騙百姓的,所以他們在禘禮的時候,盡管人在裝模作樣,心裡一定是想快快結束,然後載歌載舞,燈紅酒綠去了。因此,孔子不願觀之矣。就如同我們當代人,在某些宣誓的場合,哪一個人的内心能夠和誓言對的上号呢?扪心自問,宣誓的時候,你的心裡想的是什麼?

有人問孔子關于禘禮的文化精神。孔子指着自己的手掌說:不知道。知道禘禮文化精神的人,看天下萬事萬物就像看自己的手掌一樣清楚明白。

從孔子的動作和語言,我們能夠明白,孔子不但知道,而且認為大家都應該知道。

兩句連起來看,孔子的意思就很明了了,就是說,禘禮一定要做到内心的誠敬,大家都要明白,也是告訴大家,做人要誠心誠意,不可以假仁假義。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