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總和生育率為1.3

總和生育率為1.3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28 18:59:30

總和生育率為1.3?5月11日,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公布國家統計局局長甯吉喆給出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育齡婦女總和生育率為1.3,處于較低水平,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總和生育率為1.3?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總和生育率為1.3(總和生育率1.3意味着什麼)1

總和生育率為1.3

5月11日,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公布。國家統計局局長甯吉喆給出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育齡婦女總和生育率為1.3,處于較低水平。

一時間,我國老齡化趨勢加深、勞動人口規模縮減相關話題引起熱議,甚至引發各界擔憂。那麼我們應如何看待、應對老齡化的客觀現狀?北青報記者對上海财經大學中國公共财政研究院副院長于洪進行了專訪。

焦點數字

2020年總和生育率1.3

北青報:從數據上分析,我國少子、老齡化趨勢是否到了很嚴峻的時刻?

于洪:這次公布的數據,是否意味着我國的少子化、老齡化來到了一個比較嚴峻的時間節點?從學術研究角度看,并不存在一個數據上分明的指标,所以并不好量化。少子化、老齡化是一個需要長期觀察的宏觀的趨勢,而我國進入這樣的趨勢已經有一段時間。因此可以這樣理解,我國正處在這樣一個較為嚴峻的周期之中。正像國家統計局有關負責人所表示,人口老齡化程度進一步加深,未來一段時期我國将持續面臨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的壓力。

北青報:2020年總和生育率1.3是一個怎樣的水平?

于洪:此次公布的2020年總和生育率1.3顯然是偏低的。從定性的角度理解,社會總和生育率處于較低水平時,它的回升壓力會比較大,也就是說出現反彈的情況會較難。我們在觀察國際上其他國家生育表現的經驗後有一種觀點認為,當總和生育率低于1.5以後,這項指标就很難再回升至此前的水平了。這也是為什麼我們看到,日本、韓國等國處于少子化困境後,其總和生育率長期較為低迷。

第六次人口普查距今已經10年有餘,兩次總和生育率對比雖然看起來數據有所改善,但是二者之間有可能存在計算口徑不完全對應的情況,因此并不能判斷認為2020年總和生育率代表着生育意願情況的改善,這樣簡單的對比并不是一個嚴謹的标準。但可以肯定的是,相隔十年的兩組數據都處在較低的區間,值得注意。

解讀1

如何理解人口紅利繼續存在的說法?

存量勞動适齡人口超過8億

北青報:如何判斷我國所面臨的老齡化趨勢?

于洪:去年新生人口1200萬,較前一年繼續減少。新增人口連年減少,肯定表明我國的老齡化趨勢在持續加劇。目前從數據上來看,每年總的新生人口的下降趨勢還看不到明顯的逆轉可能。

毋庸置疑,人口是經濟增長中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和資本、技術一樣,人口可以創造、産生價值。因此如果不考慮新技術等非常态因素的影響,人口增長放緩、勞動适齡人口規模減小肯定是一個不利信号。

北青報:國家統計局認為人口紅利繼續存在,如何理解?

于洪:關于人口紅利繼續存在的說法,客觀上當然是這樣,因為我們存量的勞動适齡人口仍然很巨大,超過8億。

但是我們也觀察到,社會上的擔心程度也很高。這是由于勞動适齡人口規模變化的趨勢并不容樂觀。此次普查數據顯示,勞動适齡人口相比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減少4000多萬人。

這樣的背景下,即便勞動适齡人口存量很大,但持續下降的趨勢非常明顯。因此可以這樣理解,人口紅利雖仍然存在,但也已經進入了一個消退期。“當然,這個過程并非斷崖式消退,可能會經曆一個20年上下的較長周期。”

解讀2

怎麼提升育齡夫婦生育意願?

需要打造綜合的政策“籃子”

北青報:為應對少子化趨勢,有何建議來提升育齡夫婦生育意願?

于洪:像國家統計局有關負責人分析的一樣,年輕人生育意願降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通過政策去鼓勵、去改善這樣的情況當然是有必要去做的事情,但總體上某一項政策能夠有多大的效用,還是存在一定的未知因素。

我個人認為,改善年輕人生育意願,需要俗稱為“一籃子”政策的出台,多方面綜合去促進。聚焦到每一個個體而言,其不願意生育的原因可能是各不相同的。我們需要盡量去打造一個應對各種需求的政策“籃子”,從多方面改善總體的生育環境。打個比方,例如發放生育補貼、更多提供育兒場所、生育後婦女的職場關懷、提供學齡人口補貼、減緩年輕人住房壓力等等。

北青報:面臨老齡化加劇形勢,應如何應對勞動力紅利消退帶來的挑戰?

于洪:首先,老齡化群體的增加本身也會催生更大規模的養老、醫療等産業。從經濟發展角度,這也是一個有利因素。

其次,随着社會發展,人口素質、健康水平也都有了較大改觀。因此積極采取措施讓已經步入現行标準下的老齡化人口更多發揮潛力,也是一個考慮方面,比如延遲退休等。“其實包括世界銀行等國際組織,考慮到人類平均壽命增長,對于老齡的定義也在不斷變化。”

再次,通過産業升級、技術創新等措施,從另外的維度來降低我國對于密集勞動力的需求,也是一個考慮思路。例如,外界多有讨論,人工智能更加廣泛的應用或許可以彌補人口增長放緩帶來的勞動力短缺。

最後,我們當然還是要鼓勵年輕人更多生育,不要讓少子化的趨勢更加惡化。具體的鼓勵政策的制定,如前面提到的,可能要是一個較為綜合考慮的政策“籃子”。

本組文/本報記者 李岩 統籌/劉曉雪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