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正月初五,俗稱破五。這一天,有一種叫做“趕五窮”(智窮、學窮、文窮、命窮、交窮)的風俗。人們黎明即起,放鞭炮,打掃衛生,表達了漢族勞動人民一種辟邪除災、迎祥納福的美好願望。
1、趕五窮
這一天,許多地方時興一種叫做“趕五窮”的風俗。人們黎明即起,放鞭炮,打掃衛生。鞭炮從每間房屋裡往外頭放,邊放邊往門外走。說是将一切不吉利的東西、一切妖魔鬼怪都轟将出去,讓它們離我們遠遠的,越遠越好。尤其放“二踢腳”(兩響)稱“崩窮”,把“晦氣”、“窮氣”從家中崩走。人們從初一至初四已經四天沒幹活了,日出之前放炮崩窮後,要努力幹一天活,稱“恨窮”。“破五”意味着隻要在新的一年裡,不辭勞苦勤勤懇懇便可過上好日子
2、要吃餃子
漢族民俗一說破五前諸多禁忌過此日皆可破。按照舊的習慣要吃“水餃子”五日,北方叫“煮饽饽”。如今有的人家隻吃三、二天,有的隔一天一吃,然而沒有不吃的。從王公大宅到街巷小戶都如此,就連待客也如此。婦女們也不再忌門,開始互相走訪拜年、道賀。新嫁女子在這一天歸甯。一說破五這一天不宜做事,否則本 年内遇事破敗。破五習俗除了以上禁忌外,主要是送窮,迎财神,開市貿易。
3、祭财神
南方人在正月初五祭财神。漢族民間傳說,财神即五路神。
所謂五路,指東西南北中,意為出門五路,皆可得财。
清代顧祿《清嘉錄》雲:“正月初五日,為路頭神誕辰。金鑼爆竹,牲醴畢陳,以争先為利市,必早起迎之,謂之接路頭。”又說:“今之路頭,是五祀中之行神。所謂五路,當是東西南北中耳。” 上海舊曆年有搶路頭的習俗。正月初四子夜,備好祭牲、糕果、香燭等物,并鳴鑼擊鼓焚香禮拜,虔誠恭恭敬财神。初五日俗傳是财神誕辰,為争利市,故先于初四接之,名曰“搶路頭”,又稱“接财神”。 五祀即祭戶神、竈神、土神、門神、行神,所謂“路頭”,即五祀中之行神。凡接财神須供羊頭與鯉魚,供羊頭有“吉祥”之意,供鯉魚是圖“魚”與“餘”諧音,詩個吉利。人們深信隻要能夠得到财神顯靈,便可發财緻富。
因此,每到過年,人們都在正月初五零時零分,打開大門和窗戶,燃香放爆竹,點煙花,向财神表示歡迎。接過财神,大家還要吃路頭酒,往往吃到天亮。大家滿懷發财的希望,但願财神爺能把金銀财寶帶來家裡,在新的一年裡大富大貴。
4、路頭神
路頭神是吳地所信奉的一位财神。俗以初五日是為他的生日,祭曬迎接,頗為壯觀。路頭又稱“五路神”。據說元末有一何五路,為抵禦外寇而死,
人們因此祀他為神,名“五路神”。但此五路神似乎與作為财神的路頭五路神無涉。或又以五路神實為五聖神,或曰五通神,在康熙年間湯斌毀禁上方山五通寺以後,漢族民間不敢祀五通神,故改其名為路頭而祀之。一般以此路頭為古五祀中的行神,所謂五路乃東西南北中也;财貨無不憑路而行,故人們以行神為财神,謹加祭祀,冀求它引财入門,或出行獲利。古人外出行旅,祭祀路神以求平安,此為“祖道”之俗;吳俗接路頭,祭祀的也是路神,而這路神變成财神。路神變為财神,是因商業的發展,财貨流通的加劇。财貨往來于陸水之間,人們直觀地認為,路在冥冥之中主宰了财貨。
俗以為接路頭,越快越好,最早接到的才是真神,特别靈驗,因此叫“搶路頭”。有的地方,真的在元日初四便“匆匆搶路頭”了,且相沿成俗。既然路神已不再是行旅的保護者,人們便不再在赴旅時祭祀它了。至于人們在元月初五祭拜路頭神,并以此日為其生日,乃五路神中之“五”與初五之“五”牽連之故。北方于此日祭“五窮”也是一樣。在正月而非其他月,乃取新年新氣象,圖一年吉利,财源茂盛,東西南北中,财富五路并進。
5、送窮神
正月初五“送窮”,是我國古代漢族民間一種很有特色的歲時風俗。這一天各家用紙造婦人,稱為“掃晴娘”,“五窮婦”,“五窮娘”,身背紙袋,将屋内穢土掃到袋内,送門外燃炮炸之。這一習俗又稱為“送窮土”,“送窮媳婦出門”。陝西韓城一帶,破五這一天忌出門,而且要将鮮肉放在鍋中炙烤,還要爆炒麻豆,令其崩裂發聲,認為這樣可以崩除窮氣,求得财運。此外舊時除夕或正月初五要吃得特别飽,俗稱“填窮坑”。漢族民間廣泛流行的送窮習俗,反映了我國人民普遍希望辭舊迎新,送走舊日貧窮困苦,迎接新一年的美好生活的傳統心理 。
破五禁忌
中國漢族漢族民間傳統節日,也稱“忌針節”,在每年農曆的正月初五日。 舊時,漢族民間過春節有很多迷信禁忌,如不得用生米作飯,婦女不能用針縫紉等諸多禁忌,在過了初五之後即告解除,故而稱此日為“破五”。這天,漢族民間通行的食俗是吃餃子,俗稱“捏小人嘴”,據說,這樣可免除讒言之禍。習慣上,過了“破五節”,商店酒樓五行八作方才正式開張從業。如有鋪面變化、櫃台增減之舉,一般多在初六定奪。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