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人提及花蕊夫人,就會想到那首詩:“君王城上豎降旗,妾在深宮那得知?十四萬人齊解甲,更無一個是男兒。”以一女子身份,指責将士們都不是男人,慷慨激憤,頗能激起人内心震撼。
晚唐五代,是中國美學上的高峰,承唐啟宋的美學積澱不可忽視。《花蕊夫人宮詞》正是誕生于這樣一個文學與藝術臻于至境的時代。花蕊夫人以太後之尊,寫就近百首寫實風格的宮詞,完整地記錄了蜀宮宣華苑繁華生活的千姿百态,是一筆燦爛豐富的文化遺産。
《宣華錄:花蕊夫人宮詞中的晚唐五代》以98篇詞清句麗、融合考古與訓诂的精緻小文,輔以近300幅來自同時期墓葬出土文物的圖片,重新注解98首花蕊夫人筆下蜀宮如迷樓般的繁豔勝景,再現晚唐五代時蜀宮宣華苑之中鮮為人知的绮麗與繁華。
01、 君王城上豎降旗,妾在深宮那得知
花蕊夫人本姓費,是五代十國時,後蜀國後主孟昶的貴妃。名為花中之蕊,自是容貌不凡。不僅如此,她還是位才女,是位前比魚玄機後比李清照的女詩人,尤其善寫宮詞。
然而,花蕊夫人的丈夫孟昶,有皇帝的命卻沒皇帝的福,“少不親政事”,喜歡“打球走馬”,又好“房中之術”,興趣根本不在治國為政上。孟昶“溺器亦裝以七寶”,馬桶上都要鑲寶石,可以想見皇宮的奢華。花蕊夫人也盡情地享受着這種奢華,盡情地享受着君王的寵愛。 所以會看到花蕊夫人的詞中描繪:“嫩荷花裡搖船去,一陣香風逐水來”,多麼地悠閑惬意,還有“回頭索取黃金彈,繞樹藏身打雀兒”,神仙一樣的皇宮生活讓人陶醉,讓人樂在其中。
但是,先祖留下的基業很快便消耗殆盡,後蜀國也一步步走向滅亡的邊緣。國滅之後,孟氏皇族包括龐大的後宮,全部被押解開封,成為大宋國的階下囚。花蕊夫人也在其中。
花蕊夫人在押解途中,滿心瘡痍:“初離蜀道心将碎,離恨綿綿。春日如年,馬上時時聞杜鵑。”直擊心靈最深處。當她面對大宋國君趙匡胤時,花蕊夫人痛快地表現她的真情:“君王城上豎降旗,妾在深宮哪得知。十四萬人齊解甲,甯無一個是男兒。” 這樣一位後宮女人,特别享受着榮華富貴奢靡生活的後宮女人來說,能有擲地有聲的呐喊和酣暢淋漓的怒罵,已然讓人敬意。
02、 幾番風雨,花落人亡兩不知。
《宣華錄:花蕊夫人宮詞中的晚唐五代》具有鮮明的地域文化特色,真實再現了五代成都宮苑的建築布局、樓台水榭、四時節序,以及宮廷典章、節慶民俗、宮女生态、審美時尚等社會文化。
本書将《花蕊夫人宮詞》原有刊刻順序打亂,依宮詞中涉及内容,細分為十二卷:宮阙樓台、繡陌交通、良工巧物、花果栽植、宴飲行樂、應時飲馔、四時嘉節、閑情逸趣、騎馬射獵、歌台舞榭、谪仙冠裳、宮人日常。 因為是親身經曆,詩詞對景物描繪得非常真切生動,如同人們親眼看到了宣華苑内的鮮活景象,以及人物活動的真實情況。 其寫景狀物如圖似畫,令人恍若身臨其境;刻繪人物細膩傳神,似可呼之欲出。
《宣華錄》中的詩詞大量采用白描的手法,真實地記述了蜀宮的生活場景,塑造了宮女的人物群像。“”龍池九曲遠相通,楊柳絲牽兩岸風。長似江南好風景,畫船往來碧波中。”“ 殿前宮女總纖腰,初學乘騎怯又嬌。上得馬來才似走,幾回抛,把鞍橋。”
因為是親身經曆,詩詞對景物描繪得非常真切生動,如同人們親眼看到了宣華苑内的鮮活景象,以及人物活動的真實情況。 其寫景狀物如圖似畫,令人恍若身臨其境;刻繪人物細膩傳神,似可呼之欲出。《宣華錄》在藝術上為宋朝以後各代帝王、後妃及王公貴族創作《宮詞》所效仿。
無論多麼美麗,多麼才情的女子,偏偏生在五代十國這樣的亂世之中,必然是紅顔薄命的悲劇命運。即便是奢靡的迷樓一般的宣華故苑,也早已湮沒在曆史車輪之中。殘垣斷壁,苔痕夢影,宣華樓中的宣華與绮麗,獨留在《宣華錄:花蕊夫人宮詞中的晚唐五代》中,去容後人窺見,嗟歎。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