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單一勞動價值論

單一勞動價值論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24 06:27:50

單一勞動價值論?李江 馬克思在批判地繼承前人勞動決定價值學說的基礎上,創立了科學的勞動價值理論馬克思運用唯物辯證法,第一個提出了勞動具有具體勞動和抽象勞動二重性異質的具體勞動生産出不同的商品使用價值,同質的由人類體力和腦力付出的抽象勞動形成商品的價值複雜勞動是簡單勞動的倍加價值不是由個别勞動時間決定的,而是由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馬克思說,勞動二重性理論“是理解政治經濟學的樞紐”,它使勞動價值理論完全建立在科學的基礎之上,為進一步正确分析資本、剩餘價值等經濟範疇,揭示商品生産和資本主義發生、發展和必然滅亡的規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單一勞動價值論?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單一勞動價值論(理論學習勞動價值論是颠撲不破的真理)1

單一勞動價值論

李江

馬克思在批判地繼承前人勞動決定價值學說的基礎上,創立了科學的勞動價值理論。馬克思運用唯物辯證法,第一個提出了勞動具有具體勞動和抽象勞動二重性。異質的具體勞動生産出不同的商品使用價值,同質的由人類體力和腦力付出的抽象勞動形成商品的價值。複雜勞動是簡單勞動的倍加。價值不是由個别勞動時間決定的,而是由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馬克思說,勞動二重性理論“是理解政治經濟學的樞紐”,它使勞動價值理論完全建立在科學的基礎之上,為進一步正确分析資本、剩餘價值等經濟範疇,揭示商品生産和資本主義發生、發展和必然滅亡的規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從一問世就遭到了資産階級經濟學者的反對和攻擊。時至今日,這樣的反對和攻擊仍沒有停歇,對勞動價值論不予認同的聲音亦時有鼓噪。為了真正理解這一科學的價值理論,需要搞清楚三個問題。

明确商品是用來交換的勞動産品

這裡有兩個關鍵詞。一個是“勞動産品”。凡是不需要勞動就能獲取的對人具有使用價值的東西,如自然界中的氧氣、陽光、雨露等等,不是勞動産品,也沒有價值。但是,人工制氧,人造紫外線、自來水,因為付出了人類勞動就成了商品,也就具有了價值。一個是“交換”。具有使用價值但是自産自用的勞動産品,如自然經濟條件下農民自己種的糧食、蔬菜,紡的紗、織的布,不用來交換就不是商品。凡是用來交換的勞動産品才是商品。商品與商品的交換(不論是物物直接交換,還是通過貨币為中介的間接交換),表面看是物與物的自然關系,實際是人與人之間交換勞動的社會關系。交換的前提,一是分工,大家都生産同樣的東西,就沒有交換的必要;二是産品屬于不同的所有者,不同所有者之間的交換必須遵循等量勞動與等量勞動交換的原則。過去一些政治經濟學教科書稱之為“屬于不同的私有者”。這一說法源自于對馬克思關于私人勞動和社會勞動概念的膚淺理解。馬克思所說的“私人勞動”,是相對于“社會勞動”的“個别勞動”,而不是相對于“公有”的“私有”。馬克思曾經指出:“商品交換是在共同體的盡頭,在它們與别的共同體或其他成員接觸的地方開始的”。這裡說的“共同體”就是原始公社,也就是說最初的商品交換是在不同的原始公社之間進行的。從原始公社末期至今,曆史上各種形式的公有制企業甚至國有企業一直存在;說“公有制企業與市場經濟無法相容”的論調,無論從曆史上來看還是從邏輯上來說,都是站不住腳的。

突破“多要素價值論”的“迷惑”

勞動是價值的惟一源泉。現在公開全面否定勞動創造價值的人已經不多了,但是改頭換面否定勞動價值論的論調還不少。其中最具迷惑性的是一個叫“多要素價值論”的理論。該理論認為,不僅勞動,而且資本、土地、管理、科技等要素也參與了價值創造。懂得馬克思勞動價值論的人一眼就能看穿這一理論的謬誤。馬克思把生産力概括為三要素:勞動者、勞動工具、勞動對象。我認為這個概括是本原的、科學的。其他要素最終都要物化到這三要素上:資本要購買勞動力、購買機器、購買原材料;土地本身就是勞動對象;管理就是一種腦力勞動;科學技術無論是提高勞動者技能,還是提升機器設備和原材料的性能,它的價值已經物化在了三要素之上。“多要素價值論”在這裡犯了概念層次上的邏輯錯誤。除此之外,它還存在三個問題。

1.混淆了使用價值的生産與價值創造兩個概念。馬克思已經說過,“勞動并不是它所生産的使用價值即為物質财富的惟一源泉。正像威廉・配第所說,勞動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物質财富的生産離不開工具、機器、原材料、土地等生産資料,但不能由此而認為,生産資料也創造了價值。在商品生産過程中,隻有活勞動才創造新的價值,生産資料的價值是過去勞動創造的(它是物化了的勞動),作為固定資産形态的生産資料因長期使用是一點一點地把自身的價值轉移到新産品上,作為流動資産形态的生産資料是一次性地把自身的價值轉移到新産品之上,這兩種轉移并不能增加新的價值。

2.故意無視馬克思價值創造理論對腦力勞動與複雜勞動的肯定。馬克思明确指出,如果把生産活動的特定性質撇開,“勞動就隻剩下一點:它是人類勞動力的耗費。……都是人的腦、肌肉、神經、手等等的生産耗費”。馬克思還明确指出,“比較複雜的勞動隻是自乘的或不如說多倍的簡單勞動……各種勞動化為當作它們的計量單位的簡單勞動的不同此例,是在生産者背後由社會過程決定的”。“多要素價值論”中屬于腦力勞動(管理、科技)成果的東西隻是一種“多倍”的複雜勞動,當然參加了價值創造。

3.不懂得勞動生産率的高低是與商品價值量成反比的關系。“多要素價值論”自認為最有力的武器,是拿科學技術的運用推動勞動生産率的提高從而增加了物質财富來說事。其錯誤除了上述混淆使用價值的生産與價值創造兩個概念外,還在于他們不懂得價值關系體現的是生産不同使用價值商品的生産者之間的勞動關系——等量勞動隻能與等量勞動相交換。正如馬克思所說,“勞動生産力越高,生産一種物品所需要的勞動時間就越少,凝結在該物品中的勞動量就越小,該物品的價值就越小。相反地,勞動生産力越低,生産一種物品的必要勞動時間就越多,該物品的價值就越大。可見,商品的價值量與實現在商品中的勞動的量成正比地變動,與這一勞動的生産力成反比地變動。”馬克思曾經舉了一個例子:“金剛石在地殼中是很稀少的,因而發現金剛石平均要花很多勞動時間。因此,很小一塊金剛石就代表很多勞動……如果發現富礦,同一勞動量就會表現為更多的金剛石,金剛石的價值就會降低”。回顧這幾十年,雖然貨币因通脹因素貶值,但電視機、電冰箱、洗衣機、汽車、手機等勞動生産率提高很快的行業,其産品價格不斷降低,而勞動生産率提高較慢需要人工勞動較多的行業如種植業、養殖業、手工業和服務行業的産品和服務價格卻在不斷攀升。這一事實是證明馬克思的理論比“多要素價值論”正确的最有力例證。

探尋價格波動規律

馬克思認為,商品的價值不是由個别勞動時間決定的,而是由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他說:“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是在現有的社會正常的生産條件下,在社會平均的勞動熟練程度和勞動強度下制造某種使用價值所需要的勞動時間。”商品的價值量由生産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商品必須按照商品價值量相等的原則進行交換。在貨币出現後,商品交換的原則是等價交換。這就是商品生産的價值規律。反對馬克思的人,舉出許多價格經常波動的例子來否定價值規律、否定勞動價值理論。這些人不懂得,商品的價格雖然是以其價值為基礎的,但影響價格變動的因素卻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是市場上商品的供求關系。當商品供不應求的時候,價格就可能上漲;供過于求的時候,價格就會下降。然而這種價格的漲落,除了類似于最近某些外國新冠肺炎疫情嚴重時口罩、呼吸機、瓶裝氧氣的價格成幾十倍、上百倍上漲這種極端情形外,總是圍繞一個中心值而波動,而且波動的幅度也不會太大。而且從一個較長的時段來看,剔除貨币貶值的因素,按可比價格來考察,商品價格的上漲部分和下跌部分是可以相互抵消的。這個波動中心值就是商品的價值。現實經濟生活中,供求關系的變動是一種常态。随着供求關系的變化,價值規律調節着要素資源在各個經濟領域的配置。因此,價格圍繞價值上下波動,不是對價值規律的否定,相反它恰恰是價值規律的表現形式。

(作者系省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黨組書記)

[責編:周澤中]

[來源: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