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問:幸福的家庭是什麼樣的?最高贊回答是:幸福的家庭都不争對錯。
很多人喜歡把家庭矛盾歸咎于“三觀不合”。可是哪有那麼多的三觀相合?更多的時候,隻是不分對錯。
《辛普森一家》裡有一句話說的好:“親愛的,如果你太好勝,永遠都不會快樂的。”
1
馬東主持節目時曾提及他的母親,他說,76歲的老母親,最喜歡做的一件事就是關燈,屋裡燈亮着,隻要沒人在,她就第一時間關掉。
馬東一開始還告訴母親,一開一關會影響燈的使用壽命,一直亮着也費不了多少電。但在發現母親每次說“好”,緊接着又關上之後,馬東再也不和母親計較這樣的小事。他說,節約用電已成為母親的思維定勢,就算你告訴她不用随時關燈的道理,她也改變不了自己過去積累下來的行為。
想想我們的父母親不也正和馬東母親一樣:
你可能一遍一遍地告訴他們,隔夜的剩菜不要再吃,可他們應聲之後,接着把剩菜放入冰箱;
你可能一遍一遍和她們強調,不要再給孩子買零食,可她們答應之後,轉身會帶孫子去超市……
但很多人沒有像馬東那樣,做到不和父母争對錯,而是冠以“三觀不合”,嫌棄他們墨守成規,甚至為了自認為“正确”的小事和父母争得面紅耳赤。
傷害了父母的同時,更是讓彼此有了隔閡。
夏天的時候,同事小劉和我抱怨過他的父親。他說,母親去世的早,農村夏天熱,好不容易讓父親來城裡避暑,結果閑不住的父親,第二天天不亮就去廣場撿礦泉水瓶。他告訴父親,他的做法會讓别人說兒子不孝順,父親說自己習慣了勞動,也過不來城市老年人的那些娛樂活動。兒子說父親不懂得享福,父親說兒子看不起自己。最後的結果是,老人摔門而出,回了老家。
這樣的小事,誰對誰錯,根本不容争辯。
子女應該明白,天下沒有不是的父母,即使他們的一些行為在你眼裡,是不合時宜的,是有失體面的,但想想他們所處的生活環境,想想他們固有的生活習慣,這些小事就不再是事。
《禮記》中說到“孝子之養”,首先是“樂其心”,就是讓父母心情快樂。
隻要父母開心,一些無關緊要的事,就順着他們好了,包容和理解父母,不和父母争對錯,就是最好的孝順。
2
楊绛在《我們仨》裡說過這樣的小事:
“我和鐘書在出國的輪船上曾吵過一架,原因隻為一個法文的讀音。我說他的口音帶鄉音,他不服,說了許多傷感情的話。我也盡力傷他。然後我請同船一位能說英語的法國人公斷。她說我對,他錯。我雖然赢了,卻覺得無趣,很不開心。”
夫妻相處總會有分歧,一定要争個對錯,殊不知,赢得了結果卻輸了感情,自己也落個不愉快。
遺憾的是,很多人不懂這個道理,對一些小事上綱上線:
你想去學瑜伽班,Ta非說買個墊子回家練;
你要去外面吃飯,Ta非說外面都是地溝油;
你說大海很漂亮,Ta非說大海淹死過很多人……
這樣的事情,誰對誰錯?其實都沒有錯,不過是看法不同,小事而已。和伴侶為了雞毛蒜皮的小事争論不休不歡而散之後,總有人問起:好的婚姻,到底是什麼樣的?有人可能會回答是三觀相合。
好的婚姻三觀固然重要,但比三觀相合更重要的,是不争對錯。
生活中,沒有三觀完全相同的兩個人。家人之間,總會有這樣那樣的不同。比三觀更重要的是,你理解我,我理解你,遇到問題不劍拔弩張,不追究誰對誰錯。
網上有一個小故事:一對老夫妻吵架,丈夫總讓着妻子。妻子問:“明明知道我錯了,為什麼還讓着我。” 丈夫說:“因為我怕吵赢了,輸了感情,丢了你,我就輸了人生的全部!”
婚姻裡,哪裡有那麼多的三觀相合,不過是你在争吵,他在笑。
3
《好媽媽不吼不叫教育男孩》中有一細節讓我影響深刻:
有一個女孩,在和媽媽散步的路上,看見被人丢棄長着綠毛的胡蘿蔔,喊道:“媽媽,快看,胡蘿蔔帶綠帽子了。”
女孩的話,引起了衆人的注意,媽媽覺得特别不好意思,兇巴巴地對女孩說:“什麼綠帽子,下次不允許這樣說了!”
女孩一臉迷惑,不知道媽媽為啥突然變臉,吓得也不敢再說話。
把長毛的胡蘿蔔看成“胡蘿蔔帶綠帽子”,多麼奇思妙想的創意,卻遭媽媽一頓批。
其實,孩子隻是将自己熟知的東西聯系在一起,并沒有好壞對錯之分。但大人總是以成人的思維去評判孩子的說法是錯誤的,不僅會折斷孩子發揮想象的翅膀,更會阻斷孩子表達自己的欲望。
有位網友講了一個故事:
一個三年級的小女生說自己怕鬼,吓得晚上都不敢睡覺。媽媽再三和她強調,世界上不可能有鬼,讓她别瞎想了。
孩子隻好向爸爸傾訴。于是爸爸問她,鬼長什麼樣?孩子回答,是黑色的,一回頭Ta就不見了。爸爸陪孩子聊了很多,才得知,孩子在路上經常看到“鬼”。
接下來,每天放學爸爸都悄悄跟着孩子,想看看孩子眼裡的鬼到底什麼樣。結果發現,有一個中年男子尾随自己家孩子。
爸爸立馬報了警,媽媽得知後,後怕不已,慶幸爸爸聽了孩子的“胡話”,讓孩子安然無恙。
很多時候,家長總是強調我是大人,小孩子你就得聽我,我知道的比你多,我當然是對的。卻不知,孩子的世界和成人世界不同。孩子的世界充滿想象力,大人的認知不一定适合孩子的童真。哪裡有絕對的是非對錯,孩子隻不過在說出自己的真實想法而已。
雪化了是什麼?比起标準答案“雪化了是水”,孩子回答“雪化了是春天”,難道有錯麼?
家事無對錯,隻有和不和。家是藏愛的地方,不是說理的地方。懂得退出家庭“戰場”,絕不是逃兵,而是智者。
作者:洞見Fern。洞見(DJ00123987)——不一樣的觀點,不一樣的故事,數百萬人訂閱的微信大号。
主播:于小菲
幸福的家庭都不争對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