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乾隆和郎世甯誰厲害

乾隆和郎世甯誰厲害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8-01 04:25:07

乾隆和郎世甯誰厲害?新版的中小學語文教科書中古詩詞比重大為提升,收錄近兩百首作品中,有名有姓的詩人作品一共187首,其中第一梯隊的李白、杜甫、蘇轼均有十多首作品入選,第二梯隊的王維、白居易、辛棄疾、陸遊、楊萬裡各有五至八首不等的作品入選,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乾隆和郎世甯誰厲害?下面内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乾隆和郎世甯誰厲害(乾隆讀不懂楊萬裡)1

乾隆和郎世甯誰厲害

新版的中小學語文教科書中古詩詞比重大為提升,收錄近兩百首作品中,有名有姓的詩人作品一共187首,其中第一梯隊的李白、杜甫、蘇轼均有十多首作品入選,第二梯隊的王維、白居易、辛棄疾、陸遊、楊萬裡各有五至八首不等的作品入選。

說到楊萬裡,不少人都會脫口而出一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或者“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别樣紅”。再多談幾句詩人生平,就有些語焉不詳了,更别提“詩仙”李白、“詩聖”杜甫、“愛國詩人”陸遊這樣一錘定音的标簽了。

南宋以後,國勢衰頹,陸遊詩歌中的愛國主義基調備受推崇。在明代,文壇普遍推崇唐詩打壓宋詩,尤其是讨厭南宋詩,胡應麟在《詩薮》中毫不客氣地說:“南渡尤、楊、範、陸輩,近體愈繁,古風愈下。”

時移世易,後來的幾百年中,揚陸抑楊逐漸成了主流。到了清代,文壇不再一味崇唐,特别是在名節有虧的錢謙益倡議下,宋詩回暖,範成大和陸遊熱度暴漲,乾隆年間諸聯的筆記《明齋小識》就提到“自康熙子、醜以降,盡好範、陸詩,家置一編。”楊萬裡仍然被擱置冷宮,同樣生活在乾隆時期的翁方綱在《七言律詩鈔凡例》下定語,“誠齋詩……俚俗過甚,漸多靡靡不振之音,半壁江山所以日即于孱弱矣。”瞧瞧,“亡國之音”的大帽子都扣給楊萬裡了。

乾隆十五年欽定的《禦選唐宋詩醇》于宋詩隻選了蘇轼和陸遊,譏諷楊萬裡的詩是“油腔滑調”,從官方角度蓋章認定陸遊為南宋第一詩人。

(清)冷枚《楊萬裡詩意圖》

寫到此處,不由得懷疑諸聯和翁方綱都在拍皇帝馬屁。楊萬裡強調“取法自然”,他的詩歌描寫對象廣泛,乾隆一生作詩四萬多首寫詩是見啥寫啥,不過都是“菜盤佳品最燕京”之類的順口溜,傲慢的帝王瞧不上楊萬裡也在情理之中了。諸多元素糾葛在一起,呈現了陸遊不斷走高而楊萬裡跳水的态勢,楊萬裡的大衆形象漸漸被定格為一個隻會寫寫哲理詩和風光詩的詩人。

這是一個八百年間被誤解的楊萬裡。陸遊辛棄疾的愛國詩歌千古絕唱,楊萬裡的愛國詩歌絲毫不遜色。

半山後山

不如找到自己的山

宋是詞的時代,詩的成就也不容小觑,成就離不開創新,楊萬裡就是其中起過關鍵性作用的詩人。

在林庚先生看來,詩到了宋代就老化了,“詩壇已無力開創自己新的流派,于是終于走上了模仿和程式化的道路。”北宋尚有蘇轼、王安石、黃庭堅等支撐局面,到了南宋,朝廷苟安導緻文壇愈發了無生機,江西詩派大行其道。他們以杜甫為祖,黃庭堅、陳師道、陳與義為宗,理念上以黃庭堅為主,因其是江西人,這個流派就被稱為江西詩派。

江西派講究“無一字無來曆”,詩歌創作走進了死胡同,産生的都是一些尋章摘句的酸腐之作。

楊萬裡早期也追随潮流,在《荊溪集序》中對此有過詳細的交待,“予之詩,始學江西諸君子 ;既又學後山(陳師道)五字律 ;既又學半山老人(王安石)七字絕句;晚乃學絕句于唐人。”

楊萬裡自述36歲從江西派轉攻王安石,本以為會有所突破,但最後發現“學之愈力,作之愈寡”。甭管半山還是後山,都沒找到自己的山。到了50歲,“忽若有寤,于是辭謝唐人及王、陳、江西諸君子,皆不敢學,而後欣如也。”取法自然的理念臻至化境,“步後園,登古城,采撷杞菊,攀翻花竹,萬象畢來獻予詩材:蓋麾之不去,前者未雠,而後者已迫,渙然未覺作詩之難也。”

陳師曾《楊誠齋詩意圖冊之四》

以課本中的五首詩來說,《小池》中蜻蜓占小荷,《宿新市徐公店》中兒童捉蝴蝶,《稚子弄冰》的一連串的動作、聲音描寫定格生活畫面,《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裡層疊鋪開的西湖風光,《過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以群山萬壑比興人生,無不踐行着“山中物物是詩題”的創作理念,以至于姜夔有“處處山川怕見君”的戲言。宋詩有了“誠齋體”,打開了新局面,錢鐘書先生就此評價其為詩歌轉變的主要樞紐。

這個過程伴生在南宋政局的變化之下。楊萬裡36歲時,推崇道學的孝宗繼位,投降派被打擊,主戰派重新啟用,文壇局面也随之煥然一新。到了詩人50歲時,乾淳之治蔚然成風,南宋進入了最為繁榮的時期,文學創作也随之大放異彩。

此時,楊萬裡、陸遊、範成大等人領袖文壇,楊萬裡的星光是最為璀璨的,公推為詩壇盟主。生活年代晚于四位詩人半個世紀的詩論家嚴羽,在《滄浪詩話》中遍數曆代詩體時,在南宋獨列誠齋體。與楊萬裡同時代的姜特立就大喊一聲“今日詩壇誰是主?誠齋詩律正施行”。陸遊更說過“我不如誠齋,此評天下同”。

正心誠意

“誠齋”恪守的一生之學

楊萬裡出身寒微,其父楊芾是個鄉村窮教書匠,生性至孝且品行高潔。雖是一介寒儒,楊芾在子女教育上煞費苦心,“忍饑寒以市書,積十年得數千卷”,督促萬裡發奮讀書,帶他四處遊曆拜會名師。成年後的楊萬裡一如既往,深得王庭珪、胡铨、劉才卲、虞允文等名家的教誨,但對楊萬裡影響最深的還是張浚。

張浚是抗金名臣,一代大儒。二人結識于公元1160年,此時楊萬裡擔任永州零陵縣丞,張浚因為投降派萬俟卨等人的打擊,已在永州谪居了四年。

按《宋史》,楊萬裡見張浚頗費周折,“三往不得見,以書力請,始見之”,靠《上張丞相書》才打動了張浚。在信中,楊萬裡将張浚被貶永州比喻為孔子受困于匡。聖人不得志而周遊列國,在匡地被當成惡臣陽虎圍困了起來——孔子和陽虎是死對頭,搞笑的是倆人的外貌卻很像。還說張浚“宰天下、定王室、開中興”,這是把他比喻成了周公。張浚深受打動,授之以“正心誠意”之學,為官為學上都對其獎掖有加。“楊萬裡服其教終身,乃名讀書之室曰誠齋”,并請胡铨作《誠齋記》。楊萬裡時刻恪守着“正心誠意”四個字,且在重要關頭維護着張浚身後的清譽,以至于我們可以認為張浚成了楊萬裡的精神導師。

楊萬裡像

宋史記載的兩件事足見楊萬裡對張浚之赤誠。

乾道七年三月,孝宗想提拔張說做簽書樞密院事引起的紛争。位列《宋史·佞幸傳》的張說人品奇差能力全無,就因為跟高宗是連襟一直得居高位,氣節之士恥與之為伍,連一起提拔的劉珙都“恥與之同命”。皇帝硬提,宰相虞允文就沒敢攔着。時任左司員外郎兼侍講的張浚之子張栻上書力争不可,并嚴詞責問虞允文。最後皇帝收回成命,張栻卻暗裡被虞允文指使人構陷,被貶袁州。

楊萬裡激于義憤,接連上書,請求皇帝留下張栻,并且駁斥同樣是自己老師的虞允文。雖然事情沒有轉圜,但高風亮節被傳誦一時。平反過嶽飛冤獄的孝宗畢竟一代明主,看到了楊萬裡的剛正,同年七月,楊萬裡遷太常博士,旨意稱贊楊萬裡“湛思典籍,風操甚厲”。

宋高宗去世後,需要挑選配飨高宗廟庭的人。按照禮制,要從故去的大臣裡選定名單,廷議之後由皇帝拍闆。以《容齋随筆》行世的洪邁不顧禮儀跳出來提議呂頤浩、趙鼎、韓世忠、張俊四個人選,得到了孝宗的首肯。

楊萬裡上書認為這個名單不妥,并以“欺、專、私三罪”指斥洪邁,認為洪的做法無異于“指鹿為馬”。孝宗大為光火,“你把洪邁比喻成趙高,那我不就是秦二世了”,快刀斬亂麻,準了洪邁的名單,然後把倆人都貶出京。

正心誠意,表裡如一,想必,師生二人泉下重逢的那天,也會浮一大白。

能文能武

憂憤北伐失敗,落筆而逝

楊萬裡在地方官任上卓有政聲,以正心誠意為引,遵循着傳統知識分子“修齊治平”的道德願景,竭盡全力為民造福,“到得荊溪鬓盡斑,二年心力不曾閑”。淳熙八年,楊萬裡任廣東提點刑獄,負責刑法、徒隸、按覆谳禁之政和舉刺官吏之事,也就是何冰演過的大宋提刑官。這年春天,福建汀州的饑民在大盜沈師的鼓動下起事。

據曆史學者關履權的考證,兩宋有賴于經濟發展,市民社會開始成型,七十餘起民間起事大都範圍小時間短,并不是王朝覆滅的主要原因。汀州的饑民起義,原本規模也不大,但因為“守内虛外、強幹弱枝”的軍事管理策略,中央軍強而地方軍事力量薄弱,且調動手續繁瑣,以緻沈師殺死漳州戍将蕭統領,從福建一路侵襲到南粵,燒殺搶掠暢行無阻。

文人并非都是手無縛雞之力的文弱書生。楊萬裡不信邪,率領三千鐵騎東征,“元戎解領三千騎”,“小試胸中十萬兵”,迅速解了梅州之圍,一路追擊到潮州,将沈師主力殲滅,并擒殺沈師。除夕時,楊萬裡從潮州凱旋,作《平賊班師明發潮州》雲:“不是潢池赤白裳,何緣杖屦到潮陽。官軍已掃狐兔窟,歸路莫孤山水鄉。”這事兒太過精彩,連孝宗都親自出來點贊,說他有“仁者之勇”。楊萬裡當時已是年逾五旬的老者,以文人充任武官,且建功立業,從何角度都值得大書特書。

楊萬裡會打仗敢打仗,有着強烈的收複失地的報國願望。他憂慮時局,“國家與金人講解,覆轍亦可睹矣……自秦桧主和,國家罹金人之禍,何嘗不以和哉?”顯然是一種堅定的抗金态度。

在出訪金國路上,楊萬裡寫下“劉嶽張韓宣國威,趙張二相築皇基。長淮咫尺分南北,淚濕秋風欲怨誰?”張浚的身影仍在他頭腦中揮之不去。隻是他此類詩歌數量不多,且有陸遊、辛棄疾的耀眼存在,在曆史的流轉中,并未成為楊萬裡文學創作的主流,卻還讓他背上了亡國的罵名。

光宗年間,黨争複現,權相當道,不堪其擾的楊萬裡于1192年罷官,隐居16年之後,因病故去,享壽八十。臨終前,聽聞權相韓侂胄暴虎馮河得出師北伐,遭遇慘敗,“萬裡憂憤,怏怏成疾。家人知其憂國也,凡邸吏之報時政者皆不以告。忽族子自外至,遽言侂胄用兵事。”

楊萬裡痛哭失聲大罵韓侂胄,寫下遺書,筆落而逝,其中幾句:“吾頭顱如許,報國無路,惟有孤憤,不免逃移。今日遂行,書此為别。”(責編:沈沣)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