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知青聚會的美篇

知青聚會的美篇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1-30 11:09:22

近年來“春運”期間,電台和報紙等媒體總會報道民工返鄉探親購票之難、旅途之艱。很自然地引發我們對知青年代探親之旅的回憶。

1969年7月24日,我們響應國家“上山下鄉”的号召,告别故鄉汕頭,到海南島瓊海縣境内的廣州軍區生産建設兵團一師四團(即國營東升農場)工作,在那裡生活了或長或短一段時間。按國家規定,工作滿一年後,經個人申請,單位批準,可以返家探親。因而,我們曾多次通過不同途徑、乘坐不同的交通工具,奔波于汕頭—海南之間。對旅途中的曲折、坎坷有深切的感受。簡言之,是一路的興奮、一路的艱辛。

那年代,我們乘坐的交通工具主要有解放牌、東風牌客車,内河機動船(電船),海洋客輪、貨輪,後期才有進口大巴,客機。沒有高速公路,大多是柏油公路,許多還是道班砂土路,晴天塵土飛揚,雨天泥濘飛濺。當時汕頭未通火車,更談不上有什麼動車、高鐵。更沒有網上預先訂票。踏上旅途,能買到何日的車船票,何時離島,何時到家,心中茫然,全憑運氣。

當年我們由海南返汕頭,大緻有如下幾條途徑:

(一)公路運輸線。從農場啟程到海口,一條路線是:乘坐秦世嶺(場部駐地)-加積的班車(上午、下午各有一班),路程12公裡,票價0.30元;再坐東線公路加積-海口的班車,途經瓊海縣大路,定安縣黃竹、蓬萊、瓊山縣三門坡、紅旗、雲龍、靈山、府城等地,全程116公裡,票價2.90元。另一條路線是:走東輔線公路;坐定安縣嶺口-海口的班車,途經定安縣的龍門、雷鳴、定城、瓊山縣的仙溝、舊州、嶺腳、雲龍、靈山、府城等地,全程109公裡,票價2.73元。四方坡的知青大多走這一路線。如有場部貨車到海口運載物資,就可以搭“順風車”,坐或站在解放牌敞篷大卡車到海口。便捷,但必須忍受風吹、日曬、雨淋之苦。到海口後,再逐日轉乘客車;海口-湛江-廣州-汕頭。

由瓊海縣秦世嶺啟程乘坐班車經加積、海口、湛江、廣州返汕,全程1290公裡。受當時交通運輸能力、路況、運營方式等諸多因素的制約,如不遇大霧、台風、意外事故等情況,行程最順利也得4晝3夜(需在海口、湛江、廣州各住宿一夜)。若遇上述意外情況,購票、住宿和行程都大受影響。1988年1月我乘車途經佛山市九江渡口,因堵車在那裡滞留8小時,旅客們滴水未進,小孩子饑渴難耐而哭鬧,路旁也出現了一些趁機高價兜售雞蛋、饅頭、包子的小販。

當時營運的客車,既無空調、也無衛生設施。夏季車廂内極為悶熱,冬季卻極度寒冷;若要上廁所,極不方便;過道、座位底下堆放着行李,手腳難以舒展;車老化,路況差。現在的高速公路湛江-廣州448公裡,廣州-汕頭442公裡,車行各僅需5小時,而當時湛江-廣州480公裡,廣州-汕頭481公裡,行車竟各要長達12小時以上。客車一路行駛、一路的颠簸,旅途困頓、艱辛。

(二)水陸聯運線;購海口至廣州的水陸聯運票,第一天乘渡輪過瓊州海峽,在海安乘客車抵達湛江,簽轉湛江-江門的客車票和江門-廣州的内河船票,住宿一晚;第二天早晨乘車離開湛江,下午5時半抵江門,晚上8時登上客船“曙光”号,8:30分開船,第二天早晨7時許船抵廣州大沙頭碼頭,登岸後到省汽車站轉乘客車返汕。

參與江門-廣州營運的“紅星輪”,自身有動力裝置,快于“曙光輪”但噪音大,它晚半小時開船,卻先抵達廣州。“曙光輪”本身沒有動力裝置,靠拖輪牽引,慢于“紅星輪”,但安靜、平穩。客輪每個客鋪寬約90公分,相鄰鋪位中隔高約20公分的木闆,翻身稍不注意,容易觸及相鄰旅客,令人尴尬。

澄海知青王海潮1975年5月退職返澄城,走的就是水陸聯運線路,其中:海口-湛江-江門-廣州水陸聯運票價18.21元;廣州-汕頭481公裡票價12.03元,汕頭-澄海17公裡票價0.43元,農場核發給他的退職旅差費是:5天途中誤餐補助費3.50元,3天住勤補助1.20元,車船行李費38.00元,3天住宿費1.80元,合計44.50元。(王的實際開支是:車船票30.67元,行李托運費15.01元,住宿費2.60元,合計48.28元,餐飲費未計)。經公路或水陸聯運線往返汕—瓊,都必須乘坐渡輪橫渡瓊州海峽。先後投入營運的渡輪有“粵民輪”、“信海輪”和“瓊州一号”(雙翼飛翔船)它們橫渡航行所需時間分别為2小時、1小時40分和45分鐘。如遇濃霧、台風天氣,輪渡停航,大量旅客無奈滞留在海峽兩岸,立即面臨食宿、進退兩難的困境。旅途中偶爾會發生意想不到的情況,1985年6月28日午我乘“瓊州一号”快艇過海峽,不料中途快艇一個發動機出故障,造成船體嚴重晃動、颠簸,許多旅客暈船嘔吐。我也出了一身冷汗,差點嘔吐,幸好不久就船靠碼頭。

(三)海洋運輸線;1969年7月24日,我們1300名知青乘坐“建華”号遠洋客輪離汕,奔赴海南參加兵團(農墾)建設。汕頭-海口全程482海裡(893公裡),五等票價15.10元。是年,汕頭與海口均無深水碼頭,我們分批依次乘駁船,攀“軟梯”登上“建華”輪;到達海口秀英港同樣靠“軟梯”下到駁船,由駁船運送登岸。

知青聚會的美篇(知青歲月我們的探親旅程)1

1300名知青乘坐“建華”号遠洋客輪離汕

此後,根據知青上山下鄉工作的需要,廣州海運局開辟了汕頭-海口的直達客運航線。該航線持續20餘年(1992年1月還通航)。這是最便捷、我們最喜歡選擇的直達線路。但一票難求的情況也是司空見慣的,尤其是每年元旦至春節前後。

參與該航線營運的有數艘“紅旗”貨輪和十幾艘“紅衛”客輪。1980年後,紅衛輪改以牡丹、玫瑰、水仙、海棠、金蓮、珍珠梅等花卉為船名。客輪有較完善的服務設施,每個客房有4-8個客鋪(按等級劃分),餐廳每日供應3餐。貨輪條件較差,租一卷鋪蓋攤開在貨輪底艙艙闆上,便是客鋪了,貨輪每日提供2餐,每餐價格0.30元,夥食質量不錯,大半海碗米飯,上覆青菜、肉(或魚);也可選食湯面。直達船通常航行32—36小時,便可抵達目的港。

1979年7月1日,廣州海運局恢複汕頭-廣州的海洋客運航線,全程293海裡(543公裡),航時約24小時。加上原有的海口-廣州航線,全程324海裡(600公裡),航時約30小時。這兩條航線可構成汕頭-廣州-海口的海洋聯運線。聯運線比直達線航程遠135海裡(250公裡),仍不失為我們喜歡選擇的線路。

海洋運輸、海峽輪渡最忌濃霧尤其台風天氣。遇上台風,渡輪、客輪停航,每天都在焦慮中打探航行消息,企盼天氣好轉,早日起航。等待,有時是1-2天,有時得3-5天,焦灼之心,形于神色。大海是無風三尺浪,碰到那種有稍大風浪,又符合航行條件的時候乘船,那就有得難受了。船随着波浪前進,船體起伏颠簸,把人折騰得五臓翻騰、面色發青、冷汗直冒,有的旅客因暈船而嘔吐,吐完飯菜吐苦水,難聞的氣味在艙房内彌漫,髒物污水随船體的晃動在艙闆上流動...等船到目的港登岸,已是筋疲力盡,面容憔悴了,幾天内走路還天旋地轉、步履踉跄。

(四)航空運輸線;汕頭外砂軍用機場始建于1954年,1974年實行軍民共用。當年4月15日國家民航局正式開通廣州-汕頭航空線,全程368公裡,初期票價25.00元,後升至65元。1987年又開通了海口-廣州、海口-汕頭等定期航班或包機旅遊航線。1989年後多次調高票價,初期也并非真正意義上的“民航”,限定“處級”以上幹部憑單位出具證明方可購機票乘坐。後降為“科級”幹部也可乘坐。随改革開放的深入開展和居民證的頒發,才逐步成為真正意義上的“民航”。

探親之旅雖然艱辛,但沿途也經曆或目睹社會百态,平添些許見識和樂趣。一次客車在陽江車站歇客加油,站前一五短身材的盲人在兜售炒花生,手腳麻利地過稱、收錢、找零,竟無差錯,令人驚訝,旁人啧啧稱奇。有位好事的旅客故意戲弄他,說他缺斤短兩,還拿煙盒紙充貨币給他,引得他勃然發怒。有人見狀勸說别逗了,于是登車離去。

還有一次,因司機隻顧趕路,太久未停車歇客,有些旅客尿急憋不住了,疾呼司機停車。那天下着毛毛細雨,又是在一個曠野路段,無遮無擋。男士們還好辦,稍為離開路旁,背過身就行,女士們就為難了,“大路朝天,男女各邊”司機喊道;她們隻得撐着雨傘踩着泥水,走到較遠處用雨傘圍起一道屏障,很尴尬也很無奈。

知青吳安佳在1973年春節前返汕探親,途中到廣州已是傍晚,吃完飯大約8點多,廣州知青黃一平踩單車送他到省汽車總站買返汕車票。晚上車站裡人頭攢動,排隊購票的隊伍望不到頭,到下半夜1點多,好不容易才買到一張加班車票;淩晨5:30分發車。雖然排了半夜隊,但買到車票後歸心似箭愉悅之情不言而喻。誰知樂極生悲,在半路碰上街道大媽配合交警查單車載人(那時是屬違章),他們想沖卡走之,誰知下個路口還有大媽們在收網,連人帶車到了派出所,先用大掃把将木桶裡的漿糊往座椅一刷,貼上寫了“違章”兩大字的報紙,查完單車證,然後集中所有違章人,2點開始上課;從火車、汽車、單車的交通規則從頭到尾全部讀完才放人,回到廣州知青的家已是下半夜4點,打了個盹馬上出發奔往車站。

到了登車的時候一看傻了眼;是一輛很破舊的解放牌貨車,頂棚鐵架上面蓋着多處修補、布滿大大小小破洞的帆布,車廂裡的木闆很多都殘缺不全,穿着拖鞋不小心會沿着隙縫掉下去。當時的廣汕公路324國道大部分是沙土路,貨車開動時灰塵倒卷,兩車相會更是沙塵暴般撲面而來。眼困時撐着下巴從隙縫看到地面的沙土路面,更使人目眩頭暈….即便這樣,在到達惠來縣葵潭鎮下車吃午飯時,聽到的都是潮汕話、看着面目全非、經沙土洗塵同伴們的面孔,笑出來似疵着牙的泥猴,即将到家的興奮;大家都開心的笑了。由于貨車速度緩慢,到達市區汕頭大廈已是晚上11點多,整個車程竟達16個鐘頭。接車的親人們已在這裡翹首苦等了幾個小時。

在那“抓綱治國”的年代,有關部門對走私和倒賣緊俏物資檢查很嚴。曾有多起農村青年在行李中夾帶化肥被查獲。一次在廣州沿江西路航運碼頭等待上船返汕,兩位佩戴紅袖章的“工糾”走路不小心被我們的行李絆到腳,感覺很沉重,頓生疑窦,客氣地詢問裡面裝什麼東西;可以打開看看嗎?我們坦然打開行李,裡面都是在海南向村民買的自産胡椒和白糖,過年家用的,他們一看,釋然離開了。

1972年7、8月間,我第二次返汕探親,回程因知青家長托帶的副食品多,3個知青共托運4件行李到海口,同伴的行李已順利領取,而我的2件卻找不到,說是尚未運達。我讓他們先回農場,自己留下來每天去查詢2次均說未運到。第三天,是一位老師傅負責領取業務,開始也找不到,我感到蹊跷,同時托運的行李,為何相差幾天未到?老師傅聽後,經再三尋找終于在另一個堆裡将這2件行李找出來,是同時到達的。由于年青人的不負責任竟讓我在海口滞留2天2夜!

1977年2月第五次探親,在海口新港碼頭乘渡輪到海安,午飯後離開車尚有一段時間,車廂裡4男1女正興高采烈地玩牌,2個男的幫女的出牌,原以為他們是旅友消遣,突然,那女的哭了,哀求說;我什麼都輸完了,隻剩着手表了,不能拿走。幫她出牌的那2男即刻翻臉,兇相畢露,伸手搶過手表揚長而去,剩下那女的在哭泣。旅客們這才明白,幾個男的是同夥,專門利用開車前的空擋時間上車設局,引誘欺詐旅客,偏偏有人中招上當。

整個旅程,兵團(農墾)通行證至關重要,其作用非同小可。憑它,才能買車船票,才能找旅店安排住宿。因為上山下鄉,戶籍也随遷海南,成了“外地人”。回到家,憑通行證才能申報暫住,才能享受假期定量供應的燃料、豬肉、花生油、白糖等。每辦完一項待遇,包括車船票、安排住店,經辦部門都會在通行證上标注,蓋上戳記。珍藏的兵團(農墾)通行證,仍清晰地留存着這些印記。

旅程中買車船票,找旅店住宿,都是頭等重要的事,也是費心費力的麻煩事。

1971年5月我首次返汕探親。5月11日晚7時多途經廣州,找旅店住宿必須經過設在省汽車站旁的旅店總介紹所統一安排,附近“紅棉”等旅店已客滿,寫字條介紹我到南方大廈附近的一個分介紹所聯系;那裡也已客滿;又要我到海珠橋南的“海珠酒店”聯系,那裡也是客滿,但總算給我安排了一個散鋪,所謂“散鋪”即是要到夜間10:30以後,在酒店的過道裡安排一個折疊鐵床,次日天未亮叫醒收床。那晚就這樣在人生地不熟的情況下,經層層介紹幾經周轉,折騰了大半夜才安頓下來,特别麻煩也十分無奈。好在已買次日淩晨5:30廣州-汕頭客車票,所以那晚住店,其實隻是躺在鐵床上打個盹,根本無法入睡。

回程時返海南經廣州,已是午夜時光,離次日乘車時間僅有幾小時,省汽車站附件旅店均已客滿,因有幾個場友同行,所以我們幾人圍坐在“紅棉”旅店前,促膝聊天至天亮去乘車。

1977年2月4日返汕探親,到了海口,6日的汕—瓊直達船票已售完,下航次的直達船須等到2月9日。這就得在海口滞留5天。隻好改走6日海口—廣州的水陸聯運,8日晨抵廣州。這年的春節是2月18日,還有10天才到春節。而車票、船票均已售完,心急火燎地四處聯系,最終在朋友的幫助下買到2月12日廣州—汕頭的“紅衛八号”輪船票,于2月13日傍晚抵汕。行程整整10天,真是“欲速而不達”。

探親路上,也曾經曆驚險的翻車一幕:1985年6月28日乘坐由瓊至汕的直達44座豪華大巴,當天在湛江晚飯後,大巴剛開出湛江市區,為避讓一輛三番兩次無理阻攔、故意不讓大巴超車的小轎車,側翻在公路左側深約4米的窪地上,小車司機害怕了棄車逃離,所幸翻車未造成旅客死亡和重傷。當地村民說;去年這裡也發生車禍,客車翻到右側池塘裡,死了3個人。

探親的來回程,我們每人都得手提肩挑,背負幾件分量不輕的行李,帶些椰子、椰絲、胡椒、白糖等海南土特産;回程捎帶知青家長們付托的沙茶醬等食品,帶着它們上車、轉車、買票、找旅店,親身經曆者,方知其中的酸甜苦辣累……

1986年7月19日,我首次搭乘海口—廣州客機,當晚19:25在海口機場起飛,20:20在廣州白雲機場降落,實際空中飛行45分鐘。随後于21時轉乘大巴返汕,途中雖因交通堵塞耽擱4小時之久,次日下午13時已經到家。1992年3月搭乘汕頭—海口客機,當天下午16:30客機在汕頭外砂機場起飛,18時便降落在海口機場,當晚即回到單位。實在快捷舒适。當然,這時票價已經不菲。

20世紀80年代,國家實行“改革開放,放寬搞活”政策,交通運輸行業打破由全民和集體所有制企業壟斷經營的體制,出現了國營、集體、個體一起上的新局面。由此增添了數量可觀的新型豪華客車,大大增強了交通運力;促進了運輸模式的改變和服務質量的改善,出現了海口-廣州、廣州-汕頭和海口-汕頭的日夜兼程的直達班車,逐漸形成了海、陸、空交通網絡。随着高速公路、火車、動車、高鐵的産生和普及,我們的出行途徑日益多元化、通暢化、舒适化。以往海南至汕頭的旅程,正常需要4-6天,多則8-10天,如今隻需2-3天,最快的僅需幾小時,變化之大,令人感歎!

這種變化,真實反映了我國交通運輸行業的變化和發展,見證了我國改革開放、繁榮昌盛的曆程;這種變化,是改革開放的成果,時代進步的展示!

附:

知青聚會的美篇(知青歲月我們的探親旅程)2

吳少文保存的兵團通行證

  1、吳少文保存的兵團通行證(上面有“已宿兵團一所”、“汕--瓊船票已購”“燃料付訖”、“油五兩”、“廣東省汕頭市糖煙酒公司√”等标注、印戳)

知青聚會的美篇(知青歲月我們的探親旅程)3

1969年7月24日“建華”輪客票

  2、1969年7月24日“建華”輪客票

知青聚會的美篇(知青歲月我們的探親旅程)4

黃壯保存的農場臨時通行證

  3、黃壯保存的農場臨時通行證(該證為兵團改為農墾後用蠟紙手工印制的過渡期通行證)

知青聚會的美篇(知青歲月我們的探親旅程)5

王海潮保存的行李托運保管費、住宿費用單據

知青聚會的美篇(知青歲月我們的探親旅程)6

王海潮保存的退職證明

知青聚會的美篇(知青歲月我們的探親旅程)7

王海潮保存的水陸聯運車船票

  4、王海潮保存的水陸聯運車船票、退職證明、行李托運保管費、住宿費用單據等

  作者: 吳少文 吳安佳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