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情表》
晉. 李密
臣密言:臣以險釁,夙遭闵兇。生孩六月,慈父見背;行年四歲,舅奪母志。祖母劉憫臣孤弱,躬親撫養。臣少多疾病,九歲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無伯叔,終鮮兄弟,門衰祚薄,晚有兒息。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内無應門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劉夙嬰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湯藥,未曾廢離。
逮奉聖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後刺史臣榮舉臣秀才。臣以供養無主,辭不赴命。诏書特下,拜臣郎中,尋蒙國恩,除臣洗馬。猥以微賤,當侍東宮,非臣隕首所能上報。臣具以表聞,辭不就職。诏書切峻,責臣逋慢;郡縣逼迫,催臣上道;州司臨門,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馳,則劉病日笃,欲苟順私情,則告訴不許。臣之進退,實為狼狽。
《陳情表》是三國兩晉時期文學家李密寫給晉武帝的奏章。文章從自己幼年的不幸遭遇寫起,說明自己與祖母相依為命的特殊感情,叙述祖母撫育自己的大恩,以及自己應該報養祖母的大義;除了感謝朝廷的知遇之恩以外,又傾訴自己不能從命的苦衷,辭意懇切,真情流露,語言簡潔,委婉暢達。
此文被認定為中國文學史上抒情文的代表作之一,南宋文學家趙與時在其著作《賓退錄》中曾引用安子順的言論:“讀諸葛孔明《出師表》而不堕淚者,其人必不忠,讀李令伯《陳情表》而不堕淚者,其人必不孝,讀韓退之《祭十二郎文》而不堕淚者,其人必不友。"青城山隐士安子順世通雲。此三文遂被并稱為抒情佳篇而傳誦于世。
據說晉武帝覽閱此表,很受感動,贊歎說:“密不空有名也”。晉武帝特賞賜給李密奴婢二人,并命郡縣按時給其祖母供養并令郡縣供應其祖母膳食,密遂得以終養。在李密寫完這篇表後一年左右的時間,劉氏就去世了。他在家守孝兩年後,出仕官職很小,因為當時的政局已相當穩定,晉武帝不需要李密了,便不再重視他。李密做了兩年官後辭去職務。
李密原是蜀漢後主劉禅的郎官。三國魏元帝曹奂景元四年,司馬昭滅蜀,李密淪為亡國之臣。司馬昭之子司馬炎廢魏元帝,史稱"晉武帝"。泰始三年,朝廷采取懷柔政策,極力籠絡蜀漢舊臣,征召李密為太子洗馬。李密時年44歲,以晉朝"以孝治天下"為口實,以祖母供養無主為由,上《陳情表》以明志,要求暫緩赴任,上表懇辭。
晉武帝為什麼要這樣重用李密呢?第一,當時東吳尚據江左,為了減少滅吳的阻力,收籠東吳民心,晉武帝對亡國之臣實行懷柔政策,以顯示其寬厚之胸懷。第二,李密當時以孝聞名于世,據《晉書》本傳記載,李密奉事祖母劉氏"以孝謹聞,劉氏有疾,則涕泣側息,未嘗解衣,飲膳湯藥,必先嘗後進。"晉武帝承繼漢代以來以孝治天下的策略,實行孝道,以顯示自己清正廉明,同時也用孝來維持君臣關系,維持社會的安定秩序。正因為如此,李密屢被征召。李密則向晉武帝上此表“辭不就職”。
《陳情表》是寫給晉武帝的,是為了達到"辭不就職"的目的。從這個目的出發,李密并沒有把孝情一洩到底,而是用理性對感情加以節制,使它在不同的層次中,不同的前提下出現。第一段先寫自己與祖母劉的特殊關系和特殊命運,抒發對祖母的孝情,“臣侍湯藥,未曾廢離”。如果從這種孝情繼續寫下去,會有許多話要說,如對祖母的感激,對祖母的憐惜等等。但作者卻就此止筆,轉而寫蒙受國恩而不能上報的矛盾心情,寫自己的狼狽處境。
第二段表白自己感恩戴德,很想走馬上任,“奉诏奔馳”。為什麼不能去呢?因為“劉病日笃”,這就從另一方面反襯了他孝情的深厚,因為孝情深厚,而“诏書切峻,責臣逋慢”,所以才有"實為狼狽"的處境。前面抒發的孝情被節制以後,又在另一個前提下出現了。第三段作者轉寫自己“不矜名節”,并非“有所希冀”,不應诏做官,是因為“祖母無臣,無以終餘年”。在排除了晉武帝的懷疑這個前提之下,再抒發對祖母劉氏的孝情,就顯得更真實,更深切,更動人。
李密(224年--287年),字令伯,一名虔,西晉犍為武陽(今四川彭山)人。晉初散文家。曾仕蜀漢,蜀亡後,晉武帝征他為太子洗馬時,他寫了這篇表。幼年喪父,母何氏改嫁,由祖母撫養成人。
後李密以對祖母孝敬甚笃而名揚鄉裡。師事當時著名學者谯周,博覽五經,尤精《春秋左傳》。初仕蜀漢為尚書郎。蜀漢亡,晉武帝召為太子洗馬,李密以祖母年老多病、無人供養而力辭。祖母去世後,方出任太子洗馬,遷漢中太守。後免官,卒于家中。著有《述理論》十篇,不傳。《華陽國志》、《晉書》均有李密傳。
編輯整理:清風劍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