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度的讀作和寫作區别

度的讀作和寫作區别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7-22 09:07:58

度的讀作和寫作區别(選自度學第五章)1

度是維系事物自動良性運行和事物之間的和諧互動并形成共同體的存在。

此定義包含四個方面:一、度是動态平衡。二、度是自動調适的過程。三、度是覺醒的境界,即事物對自身運行狀态的信息比較清醒。四、度是場,即“度場”;在“度場”中,多種事物之間“度中求度”,和諧相處,形成共同體,以系統整體的高級狀态運行。

此定義的度是度(dù)與度(duó)的統一體。歐陽中石先生給我的信中說“度(dù)是度(duó)的結晶體”,在度duó)的過程中形成。度(duó)是形成此結晶體的動态過程。沒有度(duó)就沒有度(dù)。第一過程的度(dù)一旦形成,事物就進入平穩運行狀态。但此狀态具有階段性的“自變性”,這種“自變性”孕育并推動事物自身向新的更高階段發展,于是引發新的度(duó)的過程。所以,第一過程的度(dù)是第二過程度(duó)的基礎。經過第二過程的度(duó),形成新的度(dù)。如此循環不止。事物就是在“度(dù)度(duó) 度(dù)度(duó)”即“度度度度”中到達自己最終的歸宿。在事物運行的整個過程中,動态的度即度(duó)具有決定意義。

度的讀作和寫作區别(選自度學第五章)2

度學

副文:

1、之前,對“度”有多種概念性解讀:

第一種是:法度。如《說文解字》中說:“度,法制也”; 《左傳•昭公四年》中說:“度不可改”;《周禮•大司徒》中說:“九曰以度教節”;《書•呂刑》中說:“度作刑以诘四方”;《書•​大禹谟》又有“罔失法度”等等。

第二種是:尺度。如《虞書》中說:“同律度量衡”;《孟子》中說:“度然後知長短”;《周禮•司市》中說:“執鞭度守門”;《韓非子》中說:“吾忘持度”等等。

第三種是:限度。如漢•賈誼《論積貯疏》中說:“生之有時而用之亡度,則物力必屈”等等。

第四種是:氣度,器度。如《戰國策•燕策》中說:“群臣驚愕,卒起不意,盡失其度。”等等。

第五種是:心意、考慮 。如宋•文天祥《指南錄•後序》中說:“以小舟涉鲸波,出無可奈何,而死固付之度外矣!”

第六種是:過、過程。如《楚辭》中說:“年忽忽而日度”;《漢書•王莽傳》中說:“度百裡之限”;《漢書•匡衡傳》中說:“将欲度唐虞之隆”;《漢書•揚雄傳贊》中說:“則必度越諸子矣”;李白《蜀道難》中說:“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說:“今年歡笑複明年,秋月春風等閑度。”;王之渙《涼州詞》中說:“春風不度玉門關”;徐宏祖《遊黃山記》中說:“度險,下至山坳,暝色已合。”等等。

2、新華詞典大多對名詞“度”的解釋是:一、表示:計量長短,如度量衡;二、表示:按一定計量标準劃分的單位,如角度、溫度、經緯度;三、表示:哲學範疇,指事物保持自己質的數量界限。四、表示:程度,如高度、硬度;五、表示:法則、标準;六、表示:氣量、胸懷;七、表示:過、渡過;八、表示:次,如一年一度。對“度”作為動詞的解釋是:推測,估計。

3、度作為一個概念,如何把它準确地翻譯成外文是個很大的問題。外文中哪些概念能被準确地翻譯成中文“度”同樣是個很大的問題。因概念與文化是兩個不同的範疇,所以很難僅僅從某一個概念出發來确定“什麼什麼”與我們講的“度”意思接近。所以《度學》也隻好首先是中國特色的。但無論怎樣,把握好度都是一個世界性課題。從西方一些“智者”那裡,還是可以看出來的,可為我們借鑒。

一、在黑格爾看來,凡是過度的東西,把自身弄得過高、過大的東西,就會歸結為另一極端,即降低到烏有。他說,尺度固然是外在的方式,是較多或較少,但是,它也同時是自身反思的,它不僅僅是漠不相關的外在的規定性,而且是自在之有的規定性。所以尺度具有真理性,許多民族把尺度當作某種神聖不可侵犯的事物來尊敬。

二、愛因斯坦說,度是由物體(事件)形成的,沒有物體就沒有量度、張度。反之亦然,沒有量度、張度,也就沒有物體(事件)。

三、個體和整體平衡的理論是尼采非常重要的觀點。他認為在個體與整體之間有着一個對平衡永恒的需求,個性的概念對人類有着很高的價值,但同時必須成為集體的一分子并與之共鳴。他把這種觀點滲透于自己的著作 《悲劇的産生》。尼采把藝術的最高形式稱為雅典悲劇,這種形式隻存在當個體和整體達到平衡時,任何一方面走極端路線都會導緻無法達到最高的藝術形式。尼采說,要理解為什麼毀滅會發生,那是由于有一把“大錘”憤怒而猛烈地對抗着……這把“大錘”是純粹的“戴奧尼索斯虛無主義”。當然過分陶醉于這種“戴奧尼搜索斯”的思想将會毀滅一切,所以必須掌握一個“度”,尼采補充說明由太陽神阿波羅的理智來創造這個“度”。理智允許人們消滅正确道德的敵人并建立正确的價值。尼采相信兩種原理之間的平衡本質上是為了享有生活的真正含義

四、斯賓塞認為,動态平衡的建立是每一種凝聚物進化的最後狀态。他說,人類的靈魂與環境必将變得和諧,而進化必将達到最完美與最完整的幸福的終極。

五、馬克思在闡述供求平衡理論時指出,在社會經濟運行發展過程中,供求平衡首先表現為供求雙方在使用價值量和市場價值量上的一緻性。在社會供給與需求之間,有一個内在比例關系,這就是,“在需求方面,有一定的社會需求,而在供給方面,則有不同生産部門的一定量的社會生産相适應。”他指出,供求平衡還表現為有支付能力保障的平衡。

度的讀作和寫作區别(選自度學第五章)3

度的讀作和寫作區别(選自度學第五章)4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