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參觀李強老師在婁子山的剪紙博物館,這位煙台剪紙非遺傳承人讓我第一次見識了玩剪刀的男人,如何在一張紙片上雕琢四季人生古往今來。那也是我第一次仔細端詳專門用來剪紙的剪刀。要知道,我最早雕刻紙片,用的可是手術刀。
資料圖
在縣醫院大院裡住,除了流行病,手術刀似乎是某種唾手可得之物。不知什麼時候,通過什麼人,總能得到或大或小的手術刀。大的,像大刀的微縮版,刀刃處帶着飽滿的弧度,手柄和刀刃部位大約等長,用來削鉛筆非常趁手。小的,有着鋒利的刀尖,相比刀尖,刀柄反倒更長,方便手拿,這樣的小尖手術刀,最适合刻紙。記得曾經有很長一段時間,有一把這樣的小尖刀,一直被我寶貝搬收在鉛筆盒裡。
刻紙是那個時候我很熱衷的一件事,同學中也有同樣熱衷之人,我們不知從哪裡搞來剪紙花樣,挑選紙頁較薄的作業本,把剪紙花樣仔細地平鋪在空白紙頁的下面,然後,用類似2B鉛筆的粗鉛軟鉛鉛筆,在剪紙花樣上面的空白紙頁上,斜斜地運筆,把花樣的圖案,一筆一筆地拓印出來。
資料圖
資料圖
拓印花樣也是有些竅門的。在圖案的邊緣,運筆力道适當要重一些,這樣拓印出來的圖案相對清晰,圖案的邊緣會現出一道深鉛色的細細線條;筆鉛最好是已經磨出30度左右長斜面的那種,一筆下去,筆鉛與作業本大面積接觸,刷刷刷幾個來回,一個小圖案就拓印完成了;細心和耐心是拓印剪紙圖案必不可少的,否則,圖案缺牙掉口,鉛色深淺不一,會給後面的刻紙增加難度,也影響品相。
拓印了一批好不容易搜集到的圖案之後,最令人陶醉的刻紙環節到了。
得先找來廢刊物、舊報紙,舊報紙需要反複折疊得厚實平整,墊到先前拓印好的圖案下面,然後,拿出最愛的小尖刀,沿着那些令人着迷的纖細美好的線條,一刀一刀地,把圖案與紙頁,一點一點地分離。
刻紙,既需要大刀闊斧,又需要心細如發。比方說,長線條,看準起止點,中間别猶豫,最好一刀到底,否則線條容易出現卡頓和歪斜;細鋸齒,要刀刀克制,小心下刀,及時收刀,每一刀都要控制好角度和長度,否則刻出的鋸齒長短不一,寬窄不勻,美感頓失;最難掌握的是圓弧線條,沒有定力,未經長期操練,很難達到行雲流水之境。
我沉迷刻紙好多年,除了跟小夥伴搜集交流新圖案,這個活計最适合一個人孤獨地躲在自己的時空裡,将冗長和無趣,一刀一刀,刻個粉碎,就像被反複墊在紙頁下面的廢刊物和舊報紙,最終都在千刀萬刻之下,變成細碎的紙渣。而原本平淡無奇的作業本,因為與刻紙刀相遇,成了春花秋葉飛鳥流雲,被珍藏起來。
資料圖
有時也用紅藍鉛筆來拓印剪紙圖樣,雖說顔色單調,也不賞心悅目,但畢竟是彩色的。紅藍鉛筆用來寫字也不怎麼好用,因為寫出來的筆畫顔色太淺,為了讓它的顔色濃一點,需要不斷地把它削尖,或者在筆尖上蘸一點口水。紅藍鉛筆是父親帶回家的,在我的童年記憶中,父親還偶爾會帶給我塑料皮筆記本、帶吸鐵石扣的塑料皮包覆的鉛筆盒等等,這樣的文具在當年有點高級,我寶貝一樣收在自己的小抽屜裡,時不時檢視一番,體味來自父親的溫度。
從醫院得來的遊戲工具還包括玻璃試管、滴管之類。應該是化驗室淘汰下來的,這種不常有。有一次得到一支又細又長、晶瑩剔透的試管,高興地拿到醫院北面院子裡的沙堆邊去玩。所謂的玩,無非是把沙子裝進去,倒出來,然後再把玻璃試管反複地插到沙堆裡,希望它能穩穩地立住,就像在化驗室裡立在桌面的架子上那樣。
資料圖
突然,左手食指一陣劇痛,鮮紅的血滴冒了出來。試管不知怎麼就碎了,玻璃碴子狠狠地紮進了我的手指肚裡。我吓壞了,趕緊去找母親。通常小孩子做了錯事總會擔心被批評,那天我把這擔心都抛到了腦後。
那天,玻璃碴子紮得有點深,取出玻璃碴子後,我的手指尖還被縫了一兩針。
前一秒還晶瑩剔透宛如來自童話世界,後一秒就成了破皮見血的殺器,這是玻璃試管給我的人生初體驗。後來再也沒玩過玻璃試管。
如今醫院的醫生們,大約沒有人會給小孩子玩手術刀和玻璃試管了吧。如果是醫療一線淘汰下來的手術刀和玻璃試管,就更不可能了。
相比現在被保護得很好的孩子們,我和我的同齡人們,都有一段或長或短的野蠻生長的童年。
寫下這些文字的時候,特意驗證了一下我的左手食指,沒錯,那個疤還隐隐可見。像一個見證了野蠻,也見證了自由的,勳章。
可惜,我的刻紙刀早就不見了。刻紙也好多年沒玩過了。
#童年##地理##縣醫院##手術刀##剪紙#
徐紹磊近照
徐紹磊,畢業于山東大學。資深媒體人,高級編輯,多年從事報紙專副刊編輯工作。中國散文學會會員,山東省作協會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