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長平之戰趙括為什麼會敗

長平之戰趙括為什麼會敗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8-01 05:08:32
導語

發生在距今兩千兩百多年前的長平大戰,是中國古代史上規模最大、最為慘烈、影響最為深遠的一次戰略性大決戰。歲月悠悠,兩千年時光荏苒,時至今日這場曠古大戰仍然讓人們回味無窮,而當年參與其中的關鍵人物依然是今天人們争論的熱門話題。

決心一統海内的秦國,數十萬虎狼之師,鏖戰三年也僅僅隻是險中慘勝。作為唯一可以有實力和秦國一較高下的趙國,在這場戰争中精銳損失殆盡,從此一蹶不振。戰國第一名将白起,身經百戰,無一敗績,卻在長平遇到了自己一生中最強勁的對手。

深通兵略卻從未實戰的趙括,因何得到趙王的信任,力排衆,委以重任?究竟是戰神白起真的不可戰勝?還是趙括沒有延續廉頗的戰術導緻最終的敗局?長平悲歌,曆經千年依然像謎一樣吸引着人們的注意力。

長平之戰趙括為什麼會敗(長平之戰趙國慘敗)1

系家國命運于一身的趙括,并非是紙上談兵之輩

公元前260年,秦國和趙國關于上黨地區的争奪已經進入了第三年,無論是遠道而來的秦軍還是原本打算以逸待勞的趙國軍隊,都被這場消耗巨大的鏖戰耗盡了力量和耐心。

趙軍主将是名列戰國四大名将的老将廉頗,趙國啟用廉頗的理由很清楚,此人善守而弱野戰,而上黨地區地形複雜,正好發揮廉頗防守優勢,實施趙國以逸待勞的戰略方針。然而實際戰況超出了趙國人的預想,秦軍的主将是一個僅僅三十歲的年輕人---王龁。

自商鞅變法之後,秦國軍隊的晉升全憑軍功,而王龁在這般年齡就被委以主将,率數十萬秦軍遠征趙國,可想而知此人的能力非同一般。老将廉頗在和王龁的正面交鋒中一敗再敗,根本不是對手,這也反應出趙軍的戰鬥力确實遠不如秦國的虎狼之師。

經驗老到的廉頗很快就認清了雙方實力差距過于懸殊,因此匆忙将軍隊撤至丹河東岸,依仗山勢險要迅速築起百裡石長城,據故關堅守不出,兩軍遂進入僵持狀态。七月,趙孝成王任命趙括為趙軍主将替代廉頗。秦國得知趙括挂帥後,秦昭襄王請出戰神白起,秘密進入長平戰場指揮秦軍應對。

這次兩軍臨陣換将成為了扭轉戰局的關鍵,同時也給後人留下了很多疑惑。秦昭襄王請出戰神白起,并不奇怪,因為王龁和廉頗對峙數月,依然沒有辦法獲勝,秦國已經無力支撐這場消耗巨大的持久戰了。因此秦國請出更為厲害的白起,也在情理之中。

長平之戰趙括為什麼會敗(長平之戰趙國慘敗)2

(趙孝成王劇照)

而趙孝成王不顧群臣的反對,突然啟用名不見經傳的趙括,确實有讓人不解之處。從目前的史料來看,趙括在替換廉頗之前沒有過實戰的經驗,隻是在軍事理論方面有過人的天賦,連他的父親馬服君趙奢也對他理論水平贊賞有加。

其次,趙國不乏優秀将領,除了廉頗之外還有李牧、田單、樂毅等能力超凡的名将,但趙王最終選擇了趙括。由于年代久遠,肯定有很多的記載已經淹沒在了曆史的塵埃之中,從目前所能看到的史料中,确實難以理解趙王的選擇。但從客觀上推理來看,趙孝成王并非一個不明事實的冒險之君,他的選擇肯定是有依據的。

史料記載,秦人曾使反間計:秦之所惡,獨畏馬服子趙括将耳,廉頗易與,且降矣。

雖然是秦國的反間計,但如果換成另外一個普通人,恐怕趙王也不可能相信這般言論。由此可以看出,當時年輕的趙括雖然沒有參加過實戰,但是在秦國和趙國都有不小的名氣。此外,白起也對趙括給予了足夠的重視。

長平之戰趙括為什麼會敗(長平之戰趙國慘敗)3

(廉頗劇照)

根據史料記載,秦國是在确認趙括要替代廉頗之後才請出白起。由此也可以看出,秦國認為王龁不是趙括的對手。趙括在接任之前也曾表示,如果白起出山未必是他的對手,但對付王龁綽綽有餘,對于這一點秦趙兩國意見一緻。另外,當時的白起早已退休,促使白起答應重新出山的原因之一就是趙括。

曾有野史記載,白起對趙括的評價頗高:此人不除,終成秦國大患!

這樣一個軍事天才,如果不趁現在羽翼未豐之時除掉,無異于養虎為患!

趙括走馬上任之後,立即徹底更改了廉頗的整套戰法,從全局戰略到具體戰術以及廉頗任用的将領也全部更換。趙軍一改拼力死守的戰法,對秦軍全線出擊,趙括在攻防轉換的指揮調度中顯示出了他的軍事才能。

在正面交鋒中完虐廉頗的王龁遭到趙括的迎頭痛擊,竟然完全占不到便宜。後人曾說趙括中了白起的誘敵之計,實際上此時白起已經秘密來到了王龁的軍營中,但他并沒有立即接手指揮權,而是命令王龁繼續按照自己的策略指揮秦軍與趙括交手。

這位秦國戰神非常重視這個年輕的對手,他躲在暗處靜靜的觀察趙括的一舉一動,白起要做的是”知彼”!而此時的趙括還沒有意識到,他的對手正是他最不想看到,也是當時天下第一名将:人屠——白起。

長平之戰趙括為什麼會敗(長平之戰趙國慘敗)4

趙括替趙國君臣背負了兩千年的罵名

後人将趙括作為紙上談兵的典型案例,實際上是一種誤導。秦滅六國一統天下是大勢所趨,是曆史規律的必然,即使長平之戰中趙王不替換廉頗抑或另用李牧、田單、樂毅等人也無法改變趙國滅亡的命運。也是因為一句“紙上談兵”,後人便将亡國罪名安在了趙括的頭上。

客觀全面的剖析這段曆史我們可以看出無論是趙括、白起,以及王龁、廉頗都不過是這一大盤棋局中的棋子而已,秦趙兩國決策層才是真正對弈的棋手。趙國在這場戰役中慘敗,其決定性因素主要在于趙國君臣的決策性失誤。

  • 首先,趙孝成王選擇接受上黨地區并沒有獲得絕大多數臣民的支持。

上黨地區本為韓國領土,因面臨被秦國吞并的危險,韓國無力抗秦,等同放棄了上黨。上黨郡守馮亭選擇将上黨獻給與韓國有三晉之誼趙國,意圖尋求趙國的庇護。對于趙國來說,實際上也面臨着兩難的選擇,上黨位于趙國西側,互為唇齒,況且不戰而得十七城,确實非常誘人。

但如果接收上黨,必然會同秦國開戰,秦軍,虎狼之師也,趙國沒有必勝的把握。趙國朝堂上反對的聲音占了多數,但是年輕的趙孝成王最終選擇聽從趙勝和趙禹的建議接收上黨。這一決策從一開始就埋下了隐患,趙國朝堂上意見并不統一,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趙國基層軍民存在同樣的矛盾。

對于直接參戰的軍人來說,無論是保家衛國還是開疆擴土都可以拼死一戰,但是接受别人不要的燙手山芋,似乎就不是那麼心甘情願的拼命了。

  • 決策層舉棋不定,朝令夕改也是導緻長平慘敗的重要原因。

在決定接收上黨之前,趙國君臣就制定了勞師以遠,以逸待勞的戰略方針,選擇善守的廉頗來阻擊秦軍,意圖達到消耗秦國,迫其退軍的目的。但趙孝成王顯然對于戰事的進展缺乏足夠的心理準備,僅僅過了六個月就對廉頗的防守失去了耐心,甚至多次派人催促廉頗出戰,犯了戰場大忌。

長平之戰趙括為什麼會敗(長平之戰趙國慘敗)5

況且,廉頗已經成功的将秦軍拖住,使其無法前進一步。秦國使反間計要替換廉頗也可以看出趙國的防守戰略已經開始收到效果。可以大膽推測,即使白起親自到場,也無法攻破廉頗據守的故關。

在戰局焦灼的關鍵時期,趙王反而幻想通過求和來停止這場讓自己承受不起的消耗戰,結果中了秦國将計就計的圈套,緻使盟國放棄了對趙國的支援意圖。年輕的趙孝成王在戰場之外的對弈中。被老謀深算的秦昭襄王嬴稷玩于鼓掌之中。

趙孝成王選擇趙括也未必是中了秦國的反間計,之所以選擇趙括,最主要原因是大部分将領雖然也覺得廉頗作戰不利,但還是支持堅守以消耗秦軍的防守戰略。這就需要趙國繼續以舉國之力支撐前線,這是趙孝成王不希望看到的。而趙括是主戰派,主張與秦軍決戰,迅速結束這場消耗戰。

當然趙括之所以敢主張速戰速決,有信心獲勝,前提是趙軍的對手是與他同齡的王齕,而不是白起。在趙括看來,王齕的戰術很簡單,靠的是秦軍強大的戰力與趙軍硬拼,在長平複雜的山地中,胡服騎射的趙國騎兵無法發揮優勢,根本不是秦國重甲步兵的對手。

并且廉頗主要的意圖是防守,但在東西壘壁和光狼城這種沒有絕對地形優勢的關城中據守也隻能被秦軍完虐。因此,當趙括率領二十萬趙軍精銳接替廉頗之後,立即轉守為攻,與王齕正面決戰。此時一直疲勞作戰的王齕所部肯定不是士氣正盛趙軍精銳援軍的對手,因此無論王齕是否真的用的是誘敵之策,趙括選擇進攻是最佳時機。

趙括仔細研究過王齕的戰法,因此他判定在初戰告負之後。王齕肯定會在丹河南岸重聚重兵,依靠丹水和光狼城與趙軍決戰。而這正是趙括希望看到的,以三十萬趙軍牽制秦軍主力,再因皮牢、長平之軍對秦軍形成包圍之勢,王齕失去戰略優勢自然會選擇退兵。

  • 全力以赴的秦國和消極殆戰的趙國,注定了戰鬥的結局。

按照趙括的部署,王齕肯定會處于不利地位。當時白起讓王齕完全按照自己的意圖對付趙括,為的就是摸清趙括的戰略意圖,同時也完美的隐蔽了自己。趙括始終相信對面的總指揮就是王齕。

長平之戰趙括為什麼會敗(長平之戰趙國慘敗)6

初戰告捷之後,趙括發現戰局形勢完全按照自己設想的在進行,因此冒險率大軍出故關,脫離百裡石長城,進入晉城盆地主動接近秦軍主力。

當趙軍完全進入進程盆地北部,與秦軍主力交戰之後,趙括突然發現秦軍陣營的旗杆上升起了“白”字大旗。當白起從幕後走到台前的時候,他已經徹底看清了趙括的戰略意圖,并且已經安排了反制措施---阻截趙軍,并實施了一個更加大膽更加冒險的策略,對趙軍實施反包圍。

首先派軍阻擋住了趙括的外部援軍,孤立盆地之中的趙括大軍;其次派司馬梗率兩萬五千人迂回偷襲趙軍的大後方陣地---百裡石長城,趙國守軍措手不及,天險失守;更為冒險的是派大将王陵率五千精銳偷襲了小東倉河谷,并占領戰略要地,将趙括三十萬大軍與其後勤軍糧供給基地大糧山的聯系。

這三步棋又準又狠,處處打在趙括的七寸之上。此時的趙括立刻意識到自己已處于“死地”,他所能做的之後拼死一搏,殺出重圍。

白起的三招險棋,依靠秦軍的強悍戰力都收到了預期效果,但秦軍也已是強弩之末。白起也把自己逼上了懸崖,他必須站出來親自激勵自己的将士用血肉之軀抵擋住趙括發瘋般的進攻。長平之戰秦趙兩軍投入的兵力相當,冷兵器時代的近身搏殺導緻秦軍也死傷慘重。

盡管白起基本完成了對趙括所部的包圍,但是憑借手中分散的三十萬部隊,要殲滅趙軍三十餘萬困獸猶鬥的精銳是不可能。趙括的攻擊強度不斷加大,即使戰神白起也已經感到自己的防線即将崩潰,一旦秦軍防線被趙括撕開一個口子,秦軍陣地必然崩潰。

仗打到這個地步,就看誰能夠扛得住,誰能堅持到最後一秒。白起和趙括此時都在期盼着他們身後的王,期望在自己的身後能出現決定勝負的援軍。最終,白起等到援軍,秦昭襄王征召河内地區所有十五歲以上的男子編入軍隊,親自率領這支秦國最後的戰鬥力量馳援長平,這一仗秦昭襄王賭得是秦國的命運。

在秦王積極馳援的同時,趙國君臣卻陷入了出奇的沉默之中,我們相信他們決不可能真的沉默,也不會無所作為,隻不過他們的行動對大局無關痛癢,以至于史官覺得不值一提。

長平之戰趙括為什麼會敗(長平之戰趙國慘敗)7

被圍困的46天,趙括身披铠甲親自上陣激勵将士們做最後一次沖殺,結果被秦軍亂箭射死,混亂中屍骨無存。趙括死,趙軍降,二十餘萬趙軍被坑殺,趙軍敗,趙國自此一蹶不振。

趙括以身殉國,值得世人敬重,也赢得了對手的肯定,白起在戰後命人急尋趙括屍首不得,竟失聲痛哭。也許,趙括正是白起一生中遇到的最為強勁的對手。

經曆此戰,白起也認識到了趙國軍隊的強悍戰力,一年後因拒絕挂帥攻打邯鄲而被迫自刎。白起死前思忖良久,長歎道:我固當死。長平之戰,趙卒降者數十萬人,我詐而盡阬之,是足以死。

客觀剖析整個戰局,秦國對于長平之戰志在必得,甚至不惜舉全國之力奮力一搏。相比之下,趙國君臣的左顧右盼、朝令夕改甚至消極殆戰也早已注定了趙國的敗局。因此将戰敗的罪名安在趙括的頭上确系千古奇冤。


參考文獻:

1、《史記·白起王剪列傳》

2、《戰國史》

3、《長平之戰時間考辨》

4、《關于長平之戰的時間》

5、《中國史綱要》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