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常魁星 通訊員 王小軍)新冠肺炎疫情讓很多人改為居家辦公模式,與家人朝夕相處相處數月,一些平時壓抑的問題也暴露了出來。北京市通州區委社會工委、區民政局聯合通州區社會心理聯合會(籌)組織全區10多家心理服務機構開展“心美通州、戰疫同行”社會心理服務,舉辦一系列心理課程,幫助社區和居民積極應對、精準施策、科學防控疫情及解決出現的心理問題,7月4日,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陳蕊講述了“三代同堂居家相處心模式”課程。
陳老師闡述,家庭的前途命運和同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命運緊密相連,主幹家庭教育的利與弊,有利的是,彌補父母時間和經曆的不足;兩代教育者優勢互補;角色意識對環境的适應壓力,有助人際交往。不利的方面有,教育觀念沖突;隔代教育溺愛和思想束縛;人際矛盾沖突。老一輩的人在年輕的時候沒有給予孩子陪伴和物質,為了彌補就去過分的溺愛自己的孫子孫女,容易去遷就孫子孫女,從而形成任性唯我獨尊的性格;心理顧及,害怕自己帶孩子會出現差錯,有什麼意外,所以就去限制孩子的活動空間,減少孩子的活動,這樣久而久之就會讓孩子形成依賴并且限制孩子的創造性發展;容易産生憤怒和不滿的情緒。深受傳統思想的束縛,接受新事物的這個觀念相對容易改變,生活方式可能會跟不上現在發展社會發展的節奏觀念,在與孩子相處的時候,他們不善于用心及創造性的方式引導孩子、發現孩子創造性的發展。年輕的父母會出現依賴老一輩父母的情況,發生婆媳矛盾因素有消費觀、清潔觀、成長因素、生活環境不同等。夫妻矛盾往往不能做到及時處理溝通,壓抑下去,夫妻關系疏遠,家庭危機,老人脾氣暴躁,家暴,恐懼感,壓抑感,缺乏安全感,産生不信任感。年輕的父母容易接受新事物,和家裡的老人産生分歧,導緻矛盾的發生。
陳老師通過案例提出了解決家庭矛盾的方法。案例一是、一位奶奶因孫子父母工作忙,孫子從小一直跟着爺爺奶奶,疫情期間孩子在家上網課,她拿不出60分鐘時間陪孩子上課。案例二是、一位身為嶽父的老人因七歲的外孫女每天晚上睡覺前都讓爸爸陪伴和講故事,老人在家庭微信群裡表達了自己的不滿,孩子的父母感到非常的不舒服。二胎政策放開後家有了二寶,疫情以來,老大放學之後,白天老人照看兩個孩子,晚上由媽媽負責。老人經常阻止孩子的媽媽管孩子。
陳老師強調,在一個家庭裡,成年人要表現出完整的人格,這一點非常重要,關于孩子的教育可以指導,要在實踐中學習如何做父母不斷地提升自己做父母的能力和水平,要鼓勵大膽嘗試的機會。解決家庭矛盾注意,各自的職責,學習彼此接納,維護每個人擁有的獨特性;老人要像老人,老小孩和小大人的方式是不可取的;成年人的思想行為要成熟;國有國法家有家規,要共同遵守家庭的規則,财務的規則,會客的規則等;教育子女的主要任務是父母,老人起到輔助作用,很多人都會說工作太忙了,但是教育孩子的主要任務還是要由父母來做的,不能一味的全部丢給老一輩;教育觀念分歧,不要當着孩子的面争吵,在私下裡再進行商讨;良好的夫妻關系會給整個家庭帶來安全感和歸屬感;要突出夫妻關系的主導地位。陳老師指出,溝通是一門學問,溝通不暢會造成家庭矛盾。要解決家庭矛盾就要思想達成一緻。溝通的聲音聲調肢體語言是相當重要的,最好的溝通方式就是面對面的溝通。有的家庭成員會感覺不好意思去說,或者說着說着就說偏了,一說就吵。溝通要有明确的目标,盡可能準确清晰完全的表達;一方為溝通者一方為接受者(面對面)有效反饋自己的情感,自己的想法及時反饋給對方,要以信息接受方能理解的方式傳遞;溝通是說和聽的藝術,要準确清晰完整的表達自己的意思,确認完全收到了對方的内容,确認信息接受者是否收到信息内容,并詢問是否理解,表達的時候,要以溝通方理解的方式傳遞;要考慮首因效應,近因效應的影響,信息量要适宜,不能傳遞太多,信息量過多會導緻對方隻能記住前邊和結尾;表達的方式要适宜,少教導,不要你打頭“你要如何如何” ;要表達贊賞,兒媳婦誇贊婆婆菜做的好吃,婆婆誇兒媳婦兒孩子帶孩子真好,這個可以是當面說,也可以是跟别人面前贊賞;要表達感謝,年輕人工作不容易,感謝他們為家庭做出的貢獻,雖然很少人羞于去表達贊賞,但可以去慢慢嘗試一點點改變;要敢于道歉,常見的現象是“我又沒錯,我為什麼道歉”,但是道歉并不是代表你做錯了,而是表現你重視這層關系,表達出對自己言行的遺憾;要傾聽和回應,要專注的用心聽,讓對方感到你的真誠,讓對方感到你的重視程度;要聽别人表達出來的情緒(語音語調動作);帶着同理心去聽,理解他人,站在他人的角度;及時反饋信息,問一些開放性的問題,“你是怎麼想的?”;性别的不同,女人是關系導向型的,男人是任務導向型的。如:孩子的媽媽表達了工作中的不滿,你就可以去說:你受了不少委屈,感覺到了你對領導的不滿,如果是男性表達,則要尋找解決辦法。
陳老師提出了解決家庭矛盾的注意事項:不在情緒沖動時溝通、選擇合适的時間;選擇合适的地點一個讓人感到放松的地方;選擇合适的時機(過一兩天或者過一周解決);選擇合适溝通的對象(可以讓丈夫去和婆婆溝通,或者妻子去和嶽父母溝通)。求同存異,仍然和平共處,能夠給孩子提供一個安全的環境,成長為個性鮮明有獨立感的個體,家長要重視挖掘孩子内在的成長。陳老師強調,家庭健康結構能夠給孩子提供一個安全的環境,這樣可以讓家人間有良性成長的環境;能夠滿足情感需要,孩子在小的時候會依賴父母的愛和保護;家庭要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成長為個性鮮明有獨立感的個體;家庭成員可以分享自己正面或負面的情緒而不會感到被拒絕;每個人都可以得到中肯的建議和接納;每個人都可以從自己扮演的角色處理問題;家人可以聚集在一起而不是強迫在一起;家庭成員間互相關照,言語表達的溝通很重要。家庭成員要多溝通,化解矛盾和誤會,為孩子成長創造良好的家庭環境,家和萬事興。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