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是指以孔孟為代表的一系列學術思想。儒家在并不隻是在中國才有影響,事實上,早在西漢年間,儒家就已經傳入了高麗,在那裡曾經一度非常盛行,直到現在,仍然是其思想界的主要支柱。
到了公元285年,論語被日本人帶到日本。融入了日本人的生活。比如說,忠義就是武士道精神中最有濃烈的儒家思想色彩。
而新加坡的國父李光耀,在21世紀還提出了儒家的治國理念。可以說整個東亞地區都處在一種叫做儒家文化圈的,圈子内。
論語中有很多著名的話。比如說吾日三省吾身,三人行必有我師。等等。這些都是我們做人做事的準則。不過其中也有一些“糟粕”糟粕之類的話。比如說最著名的那句,唯女人為女子與小人難養也。
這句話出自論語的陽貨。随着近年來女權主義的發展,很多人把這句話看成是孔子歧視女性的一個例子。
而自古以來,對論語這句話的注解,都将女子,理解為一般的普通女人。作為和男性完全相反的一個的詞語。而小人則與君子相反。
南北朝時期,有一位叫黃侃的同志,在論語一書中,将這句話做了如下解釋。和君子交往,越交往越親近,但是和女人,或者小人交往,時間越久,他們越放肆,越不恭敬,越不守禮。君子之間的情誼淡如水,可以相忘于江湖,而與女子或者小人的交往,隻會産生越來越多的怨恨。
到了南宋時期,朱熹則對這句話提出的不同的解釋,他認為小人,是說,那些地位低下的人。而不是與君子相對的概念。他把女子也理解成了小妾,而不是所有的女人。他主張對這兩者,要采取慈愛和莊重的态度。這兩者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沒有自己獨立的精神,也沒有獨立的經濟。因此隻會随波逐流,結果就是很難相處。
也有人把這句話放在,一整段話中來理解。孔子的原話是,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他認為這裡的女子和小人,是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的定語。也就是說,隻有那些近之不遜,遠之則怨的女子和小人,才是難養的。
但不論怎麼解釋,他的這句話中,都有對女性歧視的成分。我們自然不是要貶低孔子,但也不能過分的神化他,也不能去美化他的思想。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