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世界知名刊物《經濟學人》評選了意大利為他們刊物的年度國家,
理由是意大利經濟恢複迅速,抗疫強勁有力。
這不免讓人感到疑惑。
意大利?
是那個因為議員在議會上戴口罩,結果被群嘲,最後怒摔話筒的那個國家嗎?
是那個抗議不力,總理幹脆辭職當甩手掌櫃的意大利嗎?
話說意大利不是老是被戲谑稱為歐豬四國之一嗎?
啥時候擺脫了這個頭銜了?
今天我們就來說說意大利這個既熟悉又陌生的國家。
1.乞丐帝國主義說起意大利,除了他們二戰時候的面條,還能想起
法拉利,蘭博基尼、瑪莎拉蒂等跑車以及古馳,阿瑪尼,芬迪等一衆奢侈品。
然而,在這些光鮮亮麗的奢侈品牌背後,則是另外一個日漸衰敗不堪的乞丐帝國。
别看意大利在今天是歐盟的第三大經濟體,世界第七大經濟體。
然而他卻是經合組織38個國家中少數經濟增速沒有恢複金融危機前的國家之一。
在G7國家中,他們也是唯一一個人均GDP未恢複到金融危機前的國家。
他們的公共債務規模達到了GDP的159%,而60%就是歐盟《馬斯特裡赫特條約》規定的上限,而如果說希臘欠的2400億債務就引發了歐債危機,讓後來的希臘不斷的像個要飯的跟歐盟要錢,
那麼意大利的2.6萬億債務則是能引發10次以上的歐債危機,
不過欠這麼多錢,這時候的意大利倒成了大爺,意大利他想躺平,歐洲各國可反而敢讓他躺平,“大爺你要多少錢,我們可以好好商量,你可不要假摔啊。”。
也因為欠了過多的債務,所以意大利每年GDP的20%是用來還債的。
而除了欠了一屁股債,意大利大爺的老齡化也相當嚴重,他們的大爺僅次于日本,排到了世界第二,歐盟第一,五分之一的人口都是65歲以上的老人,每年GDP高達16%的費用就是給這些老人發放養老金。他們的老人有不同的養老金層級,最低檔的是750歐元一個月,大概是5400元人民币一個月,而老人一方死了,他們的配偶還能代領養老金的70%直到自己去世,而這就相當離譜了。
所以,意大利這個國家非常适合養老,許多産業和崗位都是為老年人服務的,因此,這使得意大利年輕人對這個國家失去了信心,2017年意大利總人口5600w,就有497萬3942的意大利人是國外生活,占到了8%,跟烏克蘭很像,年輕人基本跑光了。
事實上,意大利國内常年被高失業率所困擾,常常是老年人有工作,養着年輕人,年輕人失業在家。
2008年到2018年期間,18-24歲的年輕人失業率高達20%-45%,而全年齡段的失業率常年都在10%以上。
意大利18-24歲年輕人中,在上高中大學的年紀裡,
僅2020年,就有13.1%的年輕人辍學不上了。
而在25-64歲人口中,擁有高中以上學曆者,則隻有62.9%,遠低于歐盟79%的平均水平。
因為年輕人辍學率極高,再加上就業環境不好,使得意大利的青年犯罪率極高,越往南部越不發達的地區,這個情況就越嚴重。
常有那種同學們在監獄裡重逢的情況存在,
而更奇葩的是,大概是為了防止年輕人出獄後再去犯案,
所以在意大利坐牢也有補助補貼,按照的标準是意大利最低生活補貼,一個月是700歐,而且監獄裡的配套也相當奢華,每位牢犯每日平均花費卻高達140歐元,2014年有個報道說,有流浪漢故意犯罪進監獄,理由是裡面的生活比外面的好,裡面有牛排魚排和水果。也因此,意大利每年在監獄方面的開支高達27億歐元。是西班牙的三倍,是法國的兩倍。
罪犯常常是蹲個幾年牢,出去就能夠買寶馬車了,這個消息當時看意大利報紙是這麼說的,不知道真假,有在意大利蹲過牢房的小夥伴可以評論區留言,現身說法。
總的來說,意大利現在看起來就是一個連自己年輕人都嫌棄的國家,高失業,高負債,低增長。
然而,曾經的意大利可不是這樣拉胯,他也是曾經闊過的,經濟水平甚至超過了日不落大英。
而為什麼意大利戰後經濟勢頭那麼強,那就是另外一個故事了。
2. 闊過曆史上很長一段時間,意大利同印度一樣,都一直是個地理名詞。跟印度一樣,也是多國來犯的那種。直到後來法國皇帝拿破侖把意大利這個地區給統一成了意大利王國。
我們把時間撥到二戰,
二戰後,在1950年意大利就已經恢複了戰前的經濟水平,跟其他依舊是破爛不堪的歐洲國家相比,意大利的速度可以說是相當驚人的。而從1951年到1963年,意大利經濟則是迎來了他戰後經濟第一個黃金時期,就1962年的經濟水平來說,甚至達到了一戰前的7倍。
也因為經濟勢頭不錯,說起來搞笑,作為曾經的邪惡軸心國之一的意大利,也數次積極的申請過加入常任理事國,而那個時候日本、德國和印度還不是申請常任的主力軍,這個我們之前的視頻有提到過。
而到了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意大利甚至超越了英國,成為歐洲名列前茅的主要經濟體。
說起來,這個時候的意大利,看起來完全不像歐豬四國的樣子。
而意大利之所以能夠在二戰之後發展這麼快,跟意大利他們在二戰時候的傑出表現不無關系。
關于二戰,曾經有個著名的評價是這樣的。
“如果沒有意大利,二戰将隻會剩下殘酷。”
由于意大利及時反水,才避免了在戰争中遭遇更大的傷亡,整個二戰下來,全世界有7000多萬人死亡,而意大利則隻有40萬人死亡,跟德國800萬死亡,蘇聯2680萬死亡相比,真的算是小感冒了。
再加上,二戰的主戰場沒有在意大利本土,隻有米蘭遭到了一點創傷,工業系統在大戰中受到的損失隻有12-14%, 而且從大戰破壞的情況來看,很大一部分(大約30%)是在工業不發達的中部和南方,北方工業受到的損失不超過5%,所以整體上意大利恢複的特别快。
殘酷的二戰過後,
各國終于想好好過日子了,因此需要大量的日用品,他們缺的是供給,最不缺的是需求。
而意大利當時以鞋帽,冰箱,汽車等輕工業為主,所以他們的産品不愁銷量,這給意大利經濟迎來了一波騰飛,一時間意大利各種小作坊拔地而起,在1951年99.81%的意大利企業都是500人以下的中小企業,而其中95%的企業更是10人以下,這也給意大利赢得了小企業王國的稱号,
我們可以簡單理解意大利為歐洲的中低端工廠。
蘇聯的一位學者評價這一時期的意大利經濟說:“在意大利,中小公司數目超過了歐共體的平均水平,它們是該國經濟複興的基礎。”
因為工廠急需用人,所以意大利南部農業地區人口紛紛北上,也造成了今天意大利,以羅馬為界,南北經濟分化的局面,北部盛産法拉利和奢侈箱包,南部則被西西裡黑手黨教父代言。
另外,意大利之所以經濟能快速發展的一個原因,還在于美國因素。
在戰後,法國和意大利都有相當部分的共産主義勢力,1946年法國為100萬,意大利則為70萬人。
1947年,美國國務卿馬歇爾多次暗示意大利,隻有将極左翼從政府中趕出去,才有可能談到美國的援助問題。
又到了意大利做出兩難的選擇的時候了,是要親蘇還是親美?
在内心一番小糾結後, 這次意大利妥妥了選擇美國爸爸。(看人真準)
美國也很快兌現了承諾,1948年給到了意大利4.94億美元的援助,比給到德國的還要多。
最終美國将馬歇爾計劃中10%的援助資金給到了意大利,這也讓本來就沒受什麼戰争損傷的意大利發展更加迅速。
但是,從1984年之後,意大利經濟就不行了。更是榮獲歐豬四國的稱号。
事情是這樣子的。
3.豬!豬!豬!1958年1月1日,意大利作為6個創始會員國之一,通過《羅馬條約》創立了歐共體。
這個歐共體就是歐盟的前身,當時成立的目的是,幾個小國拉個小群自己玩,關稅取消,大家的東西都好賣,意大利可以繼續賣他們的小汽車、包包和輕工業品,而其他國家則賣他們農副産品或者重工業産品,這讓意大利經濟與歐洲其他6國經濟高度融合。
然而後來随着歐共體這個小群不斷有新成員進入,各國發現他們購買産品不用隻選擇意大利的了,他們有更多的物美價廉的貨物可以選擇,
這時候,意大利的産品出口量開始萎縮,
然而這才哪到哪,1992年歐洲各國簽訂《歐洲聯盟條約》,1993年歐盟正式成立,歐洲大市場正式啟動,這使得商品、人員、勞務和資本在成員國之 間的自由流動。
這下子讓意大利真的頭疼了,不像法國德國高端制造業,意大利除了法拉利及皮包,其他生産的産品沒啥技術壁壘,可替代性太強了,最終意大利在歐洲一體化進程中,成了裸泳的那個。
而随着1995年世貿組織正式成立,更是進一步推動了全球化分工,
這時候,沒啥優勢意大利的中小企業,隻有通過保護才能 生存了,但保護的結果又是效率的進一步低下,陷入惡性循環。
另外,我們都知道國民經濟拉動靠着3架馬車,分别是消費投資和出口。
意大利老齡化嚴重,消費力妥妥的下降,而且每年還占用GDP16%的養老資源。
投資方面,意大利銀行作為歐盟的第三大銀行體系,然而從08年次貸危機後,意大利銀行的不良貸款率從6%上升到了2018年的18%,再加上懂王喊着American first美國優先,美元2019年縮表加息,全球資本,特别是歐洲資本紛紛回流美國,意大利市場活力進一步萎靡,
這使得意大利一堆的銀行選擇破産。
終于在2020年4月,
惠譽評級公司将意大利的信用評級降至" BBB-",距離希臘的"垃圾級"僅一步之遙。
前面也說了,
在G7國家中,他們也是唯一一個人均GDP未恢複到金融危機前的國家。
再加上意大利加入了歐元區,歐 元是其法定貨币,因此,它不可能像以前使用裡拉
做為法定貨币時,通過貨币貶值等相關貨币政策的運用來調控經濟。
加入歐盟後,歐盟的原則是歐盟優先,成員國所 制定的政策或者法律,不能與歐盟的規定相抵觸。因此希臘和意大利等負債較多的國家就陷入了很尴尬的境地。
除了借錢,很難有更多的法子。
既然内需和投資難以拉動,意大利隻能出口為主,因此他非常容易受國際市場環境的影響,一有個風吹草動,比如說石油危機,又或者是次貸危機又或者疫情,小企業王國的98%的中小企業紛紛能當場死給你看。
當初意大利因為擁有衆多的中小企業才能快速在二戰後經濟迅速恢複,然而今天也是因為小企業太多,使得意大利整體創新力不足,技術研發投入太低,壁壘太低,難以對抗市場大的波動。
2019年意大利整體GDP隻增長0.1%,本想着2020年向歐盟借一大筆錢,讓GDP增長率增長到4倍之多,也就是增長到0.4%,
結果呢,遇上了疫情。媽的經濟直接給整崩了。不僅0.1%的整張率沒保住,2020年GDP直接跌了8.9%,總量直接倒退17年,跌回了2005年,比08年次貸危機還要慘。
這裡,可能有小夥伴要問了,不對啊,意大利不是才被經濟學人評為2021年年度國家嗎?
是啊,這個不沖突啊,2020年意大利雪崩,但2021年意大利經濟的确是大漲了,根據經合組織數據,意大利2021經濟上漲幅度達到了驚人的6.3%。
意大利之所以經濟漲幅這麼大,一個原因是去年的基數太低,還有一個原因是他們的出口上升了。
沒想到吧,2021年在全球市場不太景氣,仍在觀望的情況下,全球奢侈品和豪車的銷量竟然迎來了一波大漲。奢侈品如意大利Prada ,他們在收入連續下滑7年之久後,Prada 集團在2021年迎來首次收入和盈利增長。
為什麼奢侈品和豪車反而賣的好?哪個國家買的最多?這就是另外一個故事了。
當然或許還有一個原因是疫情使得他們九百多萬人确診,死亡快20萬人,養老公共支出驟減吧,不過這塊占比并不是特别多。
說了那麼多,那意大利除了足球,其他還有得救嗎?
4.救救意大利說起來,意大利整體這麼拉胯,解決辦法倒也不是沒有。
最佳方案還是從歐元入手。
歐元區本身最大的弊端在于——企圖用一套統一的規則去約束國情千差萬别的不同國家。
事實證明,這不現實,法國德國好辦事,但意大利這種沒啥技術含量的輕工業國家,隻能是淪為大國傾銷和吸血的對象。
所以,意大利最好的求生之路,就是脫歐,拿回裡拉的貨币發行權,并重新設立關稅,發展國内工業。
事實上,意大利國内也有不少脫歐的聲音,
據民調機構益普索(Ipsos)最新調查,在意大利,傾向脫歐的人比例占到48%。
但很快,德國似乎是為了避免意大利動脫歐的心思,馬上抛出了救濟方案,
他們決定設立5000億歐元複蘇基金以振興歐洲經濟,扶持對象就是意大利這樣的國家,這些錢跟以往的不同,他們是白送的不用償還,雖說由歐盟承擔,但最主要的還是由德國支出,
一向小氣的德國能夠這麼大度,為的還是避免歐盟再有成員脫離出去,因為一旦意大利這種體量的國家脫離出去,那麼歐盟的權威性,合法性以及信心就會遭到質疑,而影響最大的,當然還是既得利益的德國和法國了。
事實上,以意大利的現狀,脫歐的概率實在很低,因為常年的伸手要錢維持高福利,使得他們沒有足夠的魄力。
脫歐之後,他們将失去外部援助,沒法再向歐盟年年借款,08年之後尚且沒法恢複過來,疫情之下,意大利想重新創業基本是死路一條。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
在加上,意大利的那些政客們,都是靠着允諾民衆高福利政策,才能夠上台的,誰敢拿走我的養老金,誰就滾蛋。但即使是這樣,意大利也跟日本一樣,經常是一兩年就換總理,這更加導緻了意大利國内難以有長遠的規劃。沒有足夠的壯士斷腕的決心,去應對脫歐之後帶來的類似休克療法産生的長期鎮痛。也因此,家裡沒啥礦的意大利,隻能理直氣壯地向歐盟伸手要錢,繼續背負一個歐豬四國的名聲。
好了,這裡是阿程筆記,感謝您看到這裡,如果覺得内容還可以,肯定點贊支持一下,我們下期再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