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南省沁陽市内有一條南北走向的小路,名為“老府門”。這條平平無奇的小路,曾經卻是明朝宗藩鄭王府門前的主幹道。
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鄭王府世子朱載堉剛滿15歲(虛歲)。按祖上的規定,此時意氣風發的朱載堉,正是娶妻生娃的最佳時期。
然而,其父鄭王朱厚烷一度看不慣嘉靖帝嗑藥修仙求永生,犯顔直谏,惹得嘉靖帝震怒,為朱載堉擇選世子妃的大事也随即泡了湯。
更悲劇的是,一向跟朱厚烷關系不好的宗親趁此機會,向嘉靖帝誣告其謀反。
雖事後查無實據,但憤怒的嘉靖皇帝還是将這個讓自己不爽的王爺,發配回老朱家的“龍興之地”——鳳陽,去蹲号子。受父親影響,朱載堉也被革去了世子冠帶,以示懲戒。
▲明朝皇帝的龍興之地,安徽鳳陽。圖源:圖蟲創意
按規定,親王、郡王獲罪禁锢高牆、閑宅,并不奪其封國,子孫仍需在封國王府内居住,隻是暫時不能管理府内宗族大小事宜。因此,身為鄭王世子的朱載堉,仍舊必須居住在指定的王府内。
但一早便知父親無罪的朱載堉,一時氣不過,不惜違抗明朝宗室規定,卷起鋪蓋,搬到了王府外邊。在今天老府門一帶,蓋起一座小土屋,自号“狂生”,并發誓,父親的冤案什麼時候平反,他就什麼時候回家。
朱載堉的誓言顯然吓不了從藩王入繼大統的嘉靖皇帝。
于是,直到隆慶元年(1567年),嘉靖的兒子明穆宗繼位後才下旨平反了鄭王冤案。至此時,朱載堉已經“築土室宮門外,席藁獨處者十九年”。
01朱載堉所屬的鄭王一系是正兒八經的皇室血統,其開宗始祖為明仁宗次子朱瞻埈。在明仁宗去世後,其長子明宣宗朱瞻基登基稱帝,随後按曾祖父朱元璋《皇明祖訓》的要求,将一衆弟弟分封各地,分封而不賜土,列爵而不臨民。
身為一衆弟弟之一的朱瞻埈,被哥哥朱瞻基封到了河南懷慶府(今河南沁陽),當了第一任鄭王。朱載堉的父親朱厚烷則是第五任鄭王。
自朱棣之後,明代藩王受到的管控愈加嚴格,再加上天下日漸太平,原先應明太祖朱元璋要求駐守邊塞、拱衛皇室的藩王們,也都逐漸遷往内地,過上了安生的日子。久而久之,吃喝玩樂、娶妻生娃、尋釁滋事等就成了他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鄭王一脈從朱瞻埈傳到朱厚烷,已曆經了百年時光。與其他分封各地的藩王一樣,鄭王膝下多了成百上千的子孫。而且經過數代傳承,鄭宗藩也遭遇了其他宗親藩王一樣的變故——大宗絕嗣。
在朱厚烷的父輩鄭康王朱祐枔時代,因朱祐枔無子,鄭王大宗就絕了嗣。以往遇到這種情況,各宗藩均需報告朝廷,并按照《皇明祖訓》要求,兄終弟及,擇選出适合繼承王位的候選人。
由于上一代鄭王的前兩個兒子也早夭,按照世系排位,下一任鄭王理應為其三叔、盟津恭懿王朱見濍之子朱祐橏。但因這一支先前曾獲罪,所以最終朝廷決定讓朱祐枔的四叔、東垣端惠王這一支的後人朱祐檡襲爵,此即為朱載堉的祖父。
這就埋下了禍根——從此,鄭藩盟津王一系與東垣王一系水火不容,才有了朱祐橏誣告朱厚烷謀反的事情發生。
自從父親朱厚烷蒙冤後,朱載堉離開王府,幽居土屋,靜心讀書,将一切精神寄托投射到自己感興趣的學術上。但父王的遭遇加上君心難測,也讓離群獨居、自我放逐的朱載堉備感郁悶,惶恐不安。
朱載堉出府閑居的第三年,其祖母閻太妃就曾托人替時年滿18歲的他說親,卻遭到了朱載堉的拒絕。當時的朱載堉每天都生活在随時可能堕入深淵的恐懼和不安中。身為人子,他唯一想做的就是冒死替父親鳴冤,祈望嘉靖帝“良心發現”,讓其父王早日回家,鄭王一系也能恢複如常。
可每天注重養生、嗑藥修仙的嘉靖皇帝,哪有閑心管你這遠支宗親是否冤枉。除了皇帝必須處理的繁瑣政務,他還有很多修仙晉階的活兒要幹呢。
▲嘉靖皇帝。圖源:電視劇照
更何況,朱載堉在嘉靖帝眼中,相當于戴罪之人,不罰你已經皇恩浩蕩了,還指望皇帝推翻自己的決定,可能麼?
于是,心情苦悶、無處排解的朱載堉隻能将自己關在小土屋中,過起了“一心隻讀聖賢書,兩耳不聞窗外事”的單調日子。
02曾經身為天璜貴胄的朱載堉,在小土屋中逐漸嘗到了“虎落平陽”的滋味。
在他賭氣離開王府之後,嘉靖皇帝順勢将鄭王府内大小事務交托他人,将離家出走、以死明志的朱載堉徹底邊緣化。
投身草根階層的日子,朱載堉常常迫于生計,走市井,串集鎮,與販夫走卒為伍,同肩夫娼伶為伴。他慢慢看懂了過去從未有機會體驗過的世态炎涼。在其後來創作的《醒世詞》中,流露出這位落難王子的艱辛:
自己跌倒自己爬,指望人扶都是假。至親人說的是隔山話,虛情兒哄咱,假意兒待咱,還将冷眼觀。時下休誇,十年富貴,再看在誰家?
跨海難,雖難猶易;求人難,難到至處。親骨肉深藏遠躲,厚朋友絕交斷義。相見時項扭頭低,問着他面變言遲。俺這裡未曾開口,他那裡百般回避。錦上花争先添補,雪裡炭誰肯送去。聽知!自己跌倒自己起,指望人扶耽擱了自己。
除了說的話特像其老祖宗朱元璋之外,字裡行間中的遺世獨立也頗似朱元璋。
既然從前令人羨慕的親王顯貴如今與自己已無瓜葛,身為化外之人,我朱載堉又何須再遵從過去禁锢大明宗室藩王的枷鎖呢?
故而,掙脫宗族束縛的朱載堉時常離開鄭王封地懷慶府,到南邊200裡外的登封少林寺尋求佛學洗禮。在那裡,他遇到了一生的知己松谷和尚。彼時,松谷和尚正在少林寺内師從小山宗師參禅。對于這名落難王子的遭遇,松谷深表同情。
▲登封少林寺。圖源:圖蟲創意
在朱載堉求佛的路上,松谷亦師亦友,不僅為他指點迷津,更協助他完成了《金剛心經注》。而朱載堉“博綜古今”,對印度傳來的佛法經義“猶所笃嗜好”,且身體力行,這亦讓松谷和尚對面前這個大不了自己幾歲的有緣人刮目相看。
在少林寺期間,朱載堉逐漸從憤懑冤屈中走了出來,人也變得豁然開朗。
回望周遭,朱載堉發現自己的境遇,不正合了世間三教九流的轉化?人生百态,世事無常,萬般滋味,皆是生活。有感于此,他在少林寺内參照明憲宗朱見深的《一團和氣圖》,留下了《混元三教九流圖》碑。在他看來,世人所分的“三教九流”實則同體,“九流一源,百家一理,萬法一門”。總之,百家争鳴,争來争去,不過就為了說明世間“求和”的真理。
而這,據說也是他潛心研著的《金剛心經注》的中心思想。可惜,這一著作,未能流傳至今。
03嘉靖四十五年十二月(1567年1月),嗑藥修仙20多年的嘉靖皇帝,身體被掏空,駕崩了。
次年,在鳳陽皇家監獄服了18年無期徒刑的前鄭王朱厚烷終于獲釋,回到了闊别許久的王府。緊接着,遵守諾言的朱載堉也搬出自建房,返回王府居住。
此時,朱載堉32歲。這個年齡,在明朝,條件好的,可能準備做三世同堂的大家長。可朱載堉這個中年大叔,還是光棍一條。故王府上下乃至新皇帝明穆宗都為這個堂兄的婚事,操勞了起來。
就在這一年,一直照顧朱厚烷獄中生活的鄭王繼妃王氏因病去世。身為王氏的繼子,朱載堉按照禮法,得替母親守孝三年。就這樣,“鑽石王老五”朱載堉的婚事又被拖了三年。直到隆慶四年(1570年),35歲的鄭王世子朱載堉才等來遲到了20年的婚禮。
按說,在外嘗遍辛苦的富貴公子,回家第一件事大緻就是盡情揮霍,潇灑度日。可朱載堉不是,這些年精研經史子集、結交三教朋友已是他生活的常态。回家等着繼承王位,反而讓他不自在。回到王府之後,他在《醒世詞》中寫道:“紙糊窗,竹做榻,挂一幅單條畫,種幾枝得意花,生前有一院,死後有一丘,足矣。”
與兒子的心态相近,複爵後的鄭王朱厚烷對這個無法擺脫的宗室身份——王爺,也無比讨厭。但礙于現實,朱厚烷很難作出選擇。于是,年輕時便通曉音律的朱厚烷與兒子朱載堉一起,投身中國古典音樂事業建設。
彼時,中國人對于樂律的推算方式仍沿用先秦時期著作《管子》中提及的“三分損益法”。所謂三分損益,即将樂律中固定的弦長分成三等份,以增加1/3或減少1/3弦長達到變音的效果。通過這種方式,在明朝以前,人們已經推算出樂律中的五聲音階——宮、商、角、徵、羽,并由此延伸至七聲音階中的變徵、變宮兩音。
然而,當一段樂譜已經将五聲音階完美重現後,用“三分損益法”卻無法将樂曲進行精準升華,也就是無法旋宮轉調,緻使樂曲一直停留在音色不準的狀态。
為了達到旋宮轉調,朱載堉查閱了大量書籍,在與父親讨論後,他認為,樂律運行的規律其實與“天道”有着莫大的聯系,甚至可以說樂律本身就是天地自然在音樂當中的反映:“蓋十二律黃鐘為始,應鐘為終,終而複始,循環無端,此自然真理,猶貞後元生,坤盡複來也。”
因此,有所頓悟的朱載堉決定按自己的思維演奏樂曲。在傳統樂律的基礎上,他将一個“八度”平均分成十二等份,每等分稱為“半音”,并規定任意相鄰的半音為相同的音程,可組成一個“閉圈”,完成返宮,使音樂聽起來更協奏。這就是現代音律界通用的“十二平均律”,也稱為“新法密率”。
▲朱載堉的《樂律全書》。圖源:網絡
十二平均律的發現,不僅解決了中國2000多年來音樂界的轉音難題,更影響了後世歐洲古典音樂的發展。
融會貫通,朱載堉知道,“天運無端,惟數可測其機”。既然通過推演數學,可得出相應的概率,預測天機。那麼,與天理相通的音律,同理也與數學相通。
說幹就幹,為了驗證自己的理論,朱載堉發明了一種橫跨81檔的特大算盤,進行開平方、開立方根的計算,提出了“異徑管說”。以此為據,他又設計并制造出用于定音調音的弦準和律管。
正如朱載堉自己所說:“此蓋二千餘年之所未有,自我聖朝始也,學者宜盡心焉。”
為了将這套在世界音樂界和數學界皆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理論傳承下去,他嘔心瀝血,花了整整14年時間,完成了體量巨大的《樂律全書》。
由于中國古代普遍認為樂律與曆法相通,因此,有了“十二平均律”理論體系加持的朱載堉随即又投身天文曆法的研究。以明代首都北京為藍本,他通過仔細的觀測和計算,最終求出了計算回歸年長度值的公式,并獲得了明代北京城的大緻方位坐标。
1986年,當專家們用現代高科技的測量手段對朱載堉關于1554年和1581年這兩年的計算結果進行驗證時,他們驚訝地發現,朱載堉的測算結果與今天的精密測算幾乎相同。朱載堉因此被公認為中國曆史上第一個精确計算出北京地理坐标(北緯39°56′,東經116°20′)的人。
04随着鄭王父子在科技曆算上的成就陸續達成,一生大起大落的朱厚烷也病倒了。
按照慣例,在世子位多年的朱載堉此時理應承擔起宗藩重任,準備繼承鄭王爵位,管理宗藩大小事宜。可早就志不在此的他,随着父親的病倒,對外聲稱自己也卧病在床,無法理事。
朝廷除了照例派人撫恤外,敦促朱載堉打起精神來,好好接管鄭王府事,不得偷懶。
無奈之下,朱載堉遵旨行事。
可惜,天公不作美。連年的糧食歉收波及了河南、山西、陝西等地,萬曆十五年(1587年),河南開封、懷慶府等地更是相繼發生地震,“黃河以北,民食草木”。身為世代鎮守懷慶府的鄭王繼承人,朱載堉知道自己身上的重擔,立即下令開放府内糧倉,赈濟災民,以求共渡難關。
但朱載堉也明白,這場波及多省的大饑荒,與明代分封各地的宗藩“白吃俸祿”有着莫大的關系。據嘉靖年間内閣首輔李春芳的一份統計數據,截至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明代宗室人數已突破28000人大關。用于分封宗室子弟的莊田祿米,數量之巨,可想而知。
而長久以來,明代宗藩制度中“分封而不賜土,列爵而不臨民,食祿而不治事”的規定,讓宗室内部滋生出許多“徒擁虛名,坐靡厚祿”的廢材,也讓宗族内真正的飽學之士受到了嚴苛的束縛,終身郁郁不得志。
萬曆二十一年(1593年),朱載堉以鄭王世子的身份正式向朝廷提出七條申請,其中就包括宗室子弟“不願受封者,許同民俊考送泮學”。朱載堉此舉引起了宗侄、萬曆皇帝朱翊鈞的注意。
此時的大明,正值内憂外患之際,國家還得每年花費巨資供養這麼一群大老爺們。有這麼一位賢王為國分憂,萬曆自然十分高興,遂照朱載堉之請,一一遵行。
不過,對于此時已年近花甲的朱載堉而言,這不過是他想舍棄宗室身份、讓國辭爵的第一步。早在兩年前其父去世時,朱載堉就曾有過不當王爺的想法,一度以身體“微恙”固辭襲爵。
在這封奏疏得到萬曆批準全國實施後不久,朝廷正式收到了鄭王世子朱載堉請求出爵讓國的奏疏。
這次,朱載堉以“鄭宗之序,盟津為長”的理由闡明自己這一支在鄭王世系中的地位,按《皇明祖訓》的兄終弟及要求,兄還未絕嗣,弟如何可繼?
當年,父親朱厚烷因盟津王一系的誣告而蒙冤,朱載堉為此苦悶孤居将近20年。可如今,他早已放下了仇恨,還以德報怨。
一時間,朝廷内外掀起軒然大波。因為當年《皇明祖訓》隻規定了兄終弟及的爵位、皇位繼承,卻從來沒有一條法則提及“讓國出爵”的具體處置辦法。
身為大明帝國的最高決策者,萬曆亦感頗為頭疼。一些大臣則趁此機會,提出了包括“表彰賢王,懲辦劣宗”的建議,将鄭王世子辭爵讓國的高風亮節提升到了天下熱議的程度。
然而辭爵讓國此等大事,大明開國200多年來,破天荒頭一回,無前例可參照。因此直到12年後,朱載堉在萬曆三十三年(1605年)第七次上奏,萬曆才被這位宗伯的誠意所打動,準許朱載堉辭爵。
在這份奏疏中,朱載堉提到,“臣今年七十,衰病之人,死在旦夕,亦抱遺憾之地下。乞令載玺為盟津王,代臣管理府事……從公改正,以成臣忠”。
萬曆在準允其讓爵之後,也要求有司從優安排朱載堉一支宗室子弟日後的生活,允許朱載堉終身使用鄭王世子頭銜,并為其敕建“讓國高風玉音”牌坊。
朱載堉如願以償,從此擺脫了宗族身份的束縛。
▲朱載堉雕塑。圖源:朱載堉紀念館
05晚年,離府的朱載堉自稱道人,舉家遷至九峰山下,造一精舍,名“東複蔔園”,過起了與陶淵明“采菊東籬下”相類似的田園生活。
在那裡,種桑樹、養豬、修竹剪花成了鄭王世子的庶務。人們也能常常見到這位高風亮節的王子,與三五好友一起,吹管、彈琴、擊缶,唱歌和之,俨然隐居山林的世外高人。
可惜這種随心所欲的日子,朱載堉并沒有過上很長時間。或許因為潛心著書耗費了太多精力,又或許離爵出府時年事已高,沒過幾年,朱載堉便在精舍中駕鶴西歸,享年76歲。
▲九峰山日出。圖源:圖蟲創意
縱觀其一生,天文、曆數、樂律等無所不通,堪稱大明宗室全才。
可就在其薨後數十年,一個後繼王朝的出現,将這位前朝的道德王子再度推向輿論的風口浪尖。那時,一場延綿數代帝王的文化風波,将朱載堉的學說斥為謬論。曾經美名盛傳于世的朱載堉也成了官方認定的異端,似乎禁毀其學術成就,才是王朝文化的正統。
好在曆史終究是公平的。
在西來東土的傳教士協助下,他的《樂律全書》飄洋過海,指導了17世紀歐洲音樂史上的偉大革新。
在歐洲,參照《樂律全書》,意大利人克裡斯托弗裡于1710年前後在佛羅倫薩制造了世界上第一台鋼琴,英文中的Piano,即意大利語“Piano e forte”的縮寫,意為弱和強。這種強弱柔剛意識,惟在中國古代道家學說中,有所體現。故英國曆史學家李約瑟曾言,朱載堉的十二平均律比歐洲人提前了數十年,現代樂器的制造都是用十二平均律來定音的,王子朱載堉享譽歐洲。
可惜,這樣的人才,在當時的中國,終未得其用!
參考文獻:
[明]朱載堉:《律呂精義》,人民音樂出版社,2006
戴念祖:《中國聲學史》,河北教育出版社,1994
戴念祖:《天潢真人朱載堉》,大象出版社,2008
餘亞飛:《管窺朱載堉樂學中的審美主旨與文化基因》,《福建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7年第3期
劉麗婷:《明代河南鄭世子朱載堉讓國始末及原因——兼談明代重禮思想與晚明知識分子心态》,《河南科技學院學報》,2020年第5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