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老子哲學思想的基礎

老子哲學思想的基礎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26 18:13:08

老子的思想充滿了深邃的哲理、高超的智慧和豐富的人生經驗,是古往今來曆代學者難以窮盡的思想寶藏。《道德經》一書對“道”的闡釋,老子的“無為”思想、運動與轉化思想、老子的社會政治觀念、老子的人生哲學等等,共同構成了一個紛雜而精密、多元而深刻的思想體系。

老子哲學思想的基礎(老子的五大哲學思想)1

這套思想體系不僅對道家的形成與發展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和影響,也深深影響到幾千年來中國人的處世原則、行為方式、思維角度、乃至價值取向。

第一,“道法自然”的思想。

《道德經》第二十五章老子明确地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這句話的意思是說,人以地為法則,地以天為法則,天以道為法則,而道以自然為法則。顯然,在老子眼中,“自然”是最高層級的法則和效仿對象。但是我們首先需要明白老子所說的“道”和“自然”在這裡的真實含義。因為作為道家著作使用最頻繁的“道”字有多種不同的含義,而這裡的“自然”也不是我們現在所理解的自然界、大自然的意思。在這句話裡,“道”的含義是道家思想中最常用也最重要的義項,即萬事萬物的根本和運行法則。而“自然”則是指萬事萬物本來的狀态,自然而然的樣子。

既然老子認為自然狀态的事物是最寶貴的,是評價事物的最高價值标推,當他的目光轉向人世時,也就自然而然地要求人保持自然的狀态,不要刻意去改變自然天性,自然的狀态就是最佳的狀态,這樣的觀點推論到治理國家上仍然成立。所以老子認為:

在治理國家統治百姓的方式上,最好的統治方法是老百姓感覺不到統治者的存在,沒有壓抑感。

稍差一點的統治方法是老百姓對統治者的善政感激、親近并且贊揚。

再差一點的是昏庸無能的統治者,老百姓畏懼并且逃離開。

最差的是殘暴的統治者,讓老百姓憎恨不已,

為什麼最好的統治方式是讓老百姓忘了統治者的存在而沒有壓抑感呢?因為統治者遵循自然而然的法則,很少對老百姓的生活進行幹預,官府與庶民都得到自由地發展,等到最後天下大治的時候,老百姓都覺得這是他們自己自然而然發展的結果,這是符合“道”和“自然”的最佳狀态,而除此之外的統治方式,無論統治者行為是好是壞,是賢明還是昏庸,都已經是主觀去做了,而不是按照自然的法則去行事,因而都稱不上好的統治方式。

老子哲學思想的基礎(老子的五大哲學思想)2

第二,“無為而無不為”的思想。

首先要澄清“無為”的真實含義,老子所謂的“無為”,不是要求人們不要有任何作為、什麼也不去做,而是不去做那些過分的、不合自然、不循規律的事情。從現實世界看,人們很容易明白這一點,如果“無為”就是什麼都不做的話,這個世界就無法存在了,因為萬事萬物時時刻刻都處在變化之中,都是有“為”的,什麼也不“為”,是不可能的,因此老子提出的“無為”隻是要求人的所作所為限制在一定程度和一定範圍之内,不要做出超越合理程度,與範圍的事情,隻要這些行為沒有破壞事物的自然狀态,不但都是可以接受的,而且也是萬事萬物運行和存在所必須的。

老子所說的“無為”具體指的是那些激烈的、突然的、違法常規的、對自然狀态帶來改變的種種行為,《老子》中許多語句都證明了這一點:“為無為,則無不治。”(第一章)意思是說統治者如果去施行不過分、不超過合理限度的行為,天下沒有得不到治理的,“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樸。”(第五十七章)意思是說,統治者不做多餘的事,人民就能自然地完成教化,統治者如果能喜歡清淨不制造事端,人民就能自我約束自然地走上正途,統治者如果不額外生事,人民就能自然地達到富裕的境地,統治者如果沒有超過常規的欲求,人民就能自然地保持質樸。

老子哲學思想的基礎(老子的五大哲學思想)3

“道常無為而無不為,候王若能守之,萬物将自化。”(第三十七章)意思是說,“道”作為萬物的根本和運行法則,它恒久地不實施任何自然法則以外的行為,卻能夠自然而然地完成所有應實施的行為,如果人間的諸侯君王能夠遵循這一點,那麼萬事萬物不勞費心,都能夠自然而然地達到完滿的渾化的最好狀态。

上述,幾個例子都是從不同角度強調“無為”的重要性,其實這個觀點還是由“道法自然”的觀點衍生出來的,正因為萬事萬物的自然狀态是最完美的,人就應該盡量保持這樣的完美,而保持這種完美的手段很簡單,就是消除多餘的行為,隻保留必要的适當的行為。

以往的學者對于這一點的認識往往存在偏頗,以為“無為”就是逃避現實,其實都是沒有弄明白老子“無為”真正含義的原因。用今天的眼光來看,老子的“無為”思想不但沒有落後,而且正作為一種先進的理念被社會接受,“小政府,大社會”不就是這樣一種“無為”理念的最好代表嗎?政府要少管、不管,盡量不幹預個人的生活,充分賦予每個人以足夠的自由,這樣才能激發出無限的創造力,而全能型的政府什麼都管,又什麼也管不好,正是因為做了太多不應該做的事情,這樣的管理理念,理所當然的要被“無為”的管理方式所取代。

老子哲學思想的基礎(老子的五大哲學思想)4

第三,老子的運動與轉化思想。

老子的運動與轉化思想體現了他缜密的辯證思維,具有重大的科學價值,它的方法論及較強的應用性,使它滲透于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自古及今,上自帝王将相,下至市井百勝,無不運用它,得益于它的思想成果,老子運動與轉化思想最鮮明的一個提法就是第四十章提出的“反者道之動”它可以說是老子辯證思維的核心,“反者道之動”實際包含兩個層面的含義:一是指世界萬物運動變化的原因和動力,二是指事物在運動變化過程中向相反的方向發展,最後總要返回到原來原始的狀态,并上升到一個更高的層次,由此可以得到老子辯證思維的兩個重要規律:一是相反對立,老子由此掲示出對立轉化的規律,二是返本歸初,老子由此掲示了循環運動的規律。

關于對立轉化規律,老子有精辟的見解,他說:“天下曾知美之為美,斯惡已,天下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第二章)也就是說,天下人都知道美是什麼之後,醜的觀念也就出現了,天下都知道好是什麼之後,不好的觀念也就同時出現了。老子又說:”有元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随。“(第一章)沒有長,也就沒有短,離開了高,也就不知道什麼是低,截然對立的事物卻存在著相互依存的關系,這就是所調的相反相成,所以老子進一步舉例說:”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第五十八章)在老子着來,對立的事物并不是絕對分割的,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正因為它們之間的交融,最終方能導緻彼此的轉化。

老子哲學思想的基礎(老子的五大哲學思想)5

關于循壞運動的規律,老子說:“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第二十五章)這裡所說的“周行而不殆”就是循環運動而沒有止境的意思,老子認為,紛紛纭纭的萬物,最後終歸要各自返回到它們的本根,這個規律進一步提升,就是我們耳熟能詳的“物極必反”規律,在老子看來,表面強大的東西都是在走下坡路的,而表面柔弱的東西才具有蓬勃的生機和光明的未來,所以老子說:“強大處下,柔弱處上。”(第七十六章)柔弱勝剛強,明确表明了他的這種觀點,老子又以水為例,說明柔弱的強大,“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以其無以易之。”(第七十八章)水是最柔弱的,卻又是最剛強的,這個道理運用到實際的社會生活,老子要求人們要安于柔弱,但也要深知剛強,唯有這樣,才能立于不敗之地。

摘自:中國傳統文化精要普及讀本

我不是尚書

李谷一是歌唱家,她的歌好,其實這個名字也好,至于好在哪裡。尚書說,道德經會告訴你。

老子哲學思想的基礎(老子的五大哲學思想)6

【學國學網】一個有視角的國學傳播平台。

微信公衆号【學國學網】ID:lexueguoxue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