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以後,随着時間的推移,一早一晚的時候,已經能明顯感受到一絲涼意,陽氣漸收,陰氣漸長,再想和夏季那樣肆無忌憚的貪涼,恐怕是不現實了,人能感知冷暖,器官同樣也可以,如果你仍然不注意,有可能會受到來自“器官”的反抗,令人得不償失。
還記得三伏天裡, 天氣燥熱,人們喜歡吃冷飲、吃西瓜、洗涼水澡、吹空調,可是眼下已經立秋,三伏天的習慣,很多人還沒有改變,甚至沒有意識到,會帶來嚴重的後果。
在農村就有一句俗語,就是關于吃這方面的,叫做“秋瓜壞肚”,說的是天氣轉涼,吃過多瓜容易拉肚子,會損傷脾胃,傷害身體,尤其是老人、兒童及體弱者尤要注意。
所謂的“秋瓜”,指的是西瓜,西瓜大家都不陌生,中國各地均有栽種,每年的七八月份,是西瓜的黃金期,它汁水豐富,解渴止餓,果肉味甜,降溫去暑,大家都願意吃,堪稱“盛夏之王”,為什麼立秋後不能吃西瓜了呢?這裡面還真有一定的道理。
西瓜又叫“寒瓜”,其水分高達百分之八十,水分充足,又是寒性,三伏天吃西瓜,當然沒問題,但進入深秋以後,一早一晚的,天氣寒涼,再加上吃寒瓜,極有可能跑肚拉稀,自然是不利于健康的。
人是順食而生的高級動物,到了什麼季節,就應該吃什麼季節的食物,就好比“冬吃蘿蔔夏吃姜”一樣,對的季節吃對的食物,才可以發揮出最大的效果。
西瓜也是這個道理,熱食則好,寒食則壞,暑消漸涼,從養生的角度出發,就應該忌食西瓜,這不是某一個人說的,而且祖先們總結下來的經驗教訓。
西瓜在存放的時候,夜間接觸的是地闆,秋季晝夜溫差大,地闆本身就涼,西瓜如此存放,隻會加重寒意,現在本地西瓜基本上已經結束了,超市售賣的,多是外地西瓜,甯夏一帶比較多,間隔本土距離較遠,容易産生水土不服的情況。
外地西瓜和本地西瓜最大的區别,除了口感,還有一個适應根本問題,有人吃本地西瓜就沒事,吃外地西瓜就拉肚子,隻能少吃或者不吃了。
老一輩的人,比較懂得這個道理,立秋以後,一般家中還會剩餘一些,吃完這一批,也就不再購買了,一般也就是在八月底結束,進入9月以後,就更不能吃了。
所謂“秋瓜壞肚”,聽起來也沒那麼誇張,并不是說今天立秋,明天就不能吃了,它真正的含義是告訴大家,立秋以後,應該逐漸減少食用量,以此類推,到了處暑左右,就别再購買西瓜了,白露節氣更是想都别想。
太貪吃西瓜,容易造成腸胃受損,受傷害的是自己,為了自己的健康,也為了家人的健康,應該理解“秋不食瓜”的重要性,尤其是體質虛弱的人群,老人、孩子、病人都應該提前戒掉西瓜,防止瘧疾。
有的人可能也說了,我就不相信“秋瓜壞肚”,我冬天還吃西瓜呢?這隻能證明你的腸胃好,所以不要誤導衆人,畢竟還有體質虛弱的人群,重視健康,從自我做起。
禁止抄襲,我是食味菜譜,熱愛美食,每日更新家常菜和面食的做法,關注我每天學習做菜,總會給你驚喜。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